第02次会议

关于2002年度市区决算的报告

关于2002年度市区决算的报告

时间:2003-06-15 16:34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曾作了《关于200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现在,2002年市区决算工作已经结束,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作《关于2002年度市区决算的报告》,请予审议。
  2002年是我市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团结一心,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近几年来的最好势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00.85亿元,比2001年增长41.5%,同口径增长23.7%;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6.4751亿元,比2001年增长71.6%,同口径增长30.9%。市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347523亿元,比2001年增长469%,同口径增长232%。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1]37号文)及《省政府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苏政发[2002]100号文)精神,从2002年1月1日起,对我市实行所得税(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2年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各为50%。据此2002年市区决算中中央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均作相应调整。
  根据2002年全市财政决算,市区地方财政收支决算情况如下:
  一、地方财政收入74.3655亿元,完成预算的163.20%,比2001年增长82.73%,同口径增长29.34%。地方财政收入各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是:
  (一)工商税收44.2261亿元,完成预算的109.63%,比2001年增长23.32%。工商税收超额完成年度收入预算,主要是各级财税部门加强了对税收入库的管理,做到了应收尽收;另外,随着各种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和企业转改制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个私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相应增加了税收收入。
  (二)农业四税3.4453亿元,完成预算的229.30%,比2001年增长129.30%。剔除区级开发区建设新增耕地占用税入库因素,同口径比2001年增长45.29%。
  (三)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4,20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与2001年持平。
  (四)专项收入1.3124亿元,完成预算的81.04%,比2001年下降14.27%,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07.67%,增长13.91%。其中排污费收入5,094万元,完成预算的121.29%,比2001年增长15.83%;教育费附加收入7,797万元,完成预算的66.10%,比2001年下降26.48%,剔除根据省财政厅苏财教[2002]117号文件要求,将地方教育附加收入调入文教部门基金收入,同口径比2001年增长14.19%;水资源费收入233万元,完成预算的116.50%,比2001年下降23.61%(主要是压缩地下水开采)。
  (五)罚没收入1.9055亿元,完成预算的114.91%,比2001年增长24.10%。
  (六)其他收入3.1171亿元,其中新纳入行政性收费收入2.9955亿元,剔除此因素,同口径比2001年增长102.67%。
  (七)基金收入20.7799亿元,增幅较高。主要是根据省财政厅统一要求,自2002年7月1日起,将行政性收费、部分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社会保险基金等纳入预算管理。2002年新纳入部分19.1657亿元。
  二、市区财政支出76.6292亿元,完成预算的138.08%,比2001年增长60.82%,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08.75%,比2001年增长15.25%。市区财政支出各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是:
  (一)基本建设支出4.1439亿元,剔除上年结转及区级因素,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04.56%,比2001年增长12.9%。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6.2935亿元。剔除2001年结转及区级不可比因素,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01.61%,比2001年增长23.20%。
  (三)科技支出6,400万元,剔除2001年结转等因素,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09.85%,比2001年增长18.28%。
  (四)支农支出2.331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37%,比2001年增长35.40%。
   (五)工交商事业费支出9,519万元,剔除预算内外并轨、资产经营公司人员经费增加等因素,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27.20%,比2001年增长26.12%。
  (六)城市维护费支出9.5235亿元,完成预算的125.58%,比2001年增长6.82%。
  (七)文教卫事业费支出10.936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5%,比2001年增长12.77%。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7.6955亿元,完成预算的107.16%,同口径比2001年增长21.83%。
  (八)其它部门事业费支出9,421万元(含税务、统计、财政、审计、旅游、监察等部门),剔除各级新增专项及办案费用等因素,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14.22%,比2001年增长13.08%。
  (九)抚恤和社救费支出1.3660亿元,完成预算的115.72%,比2001年增长37.94%。
  (十)行政事业离退休经费支出966万元,完成预算的136.06%,比2001年增长58.88%。主要是区级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出社保改由财政拨付。
  (十一)社会保障补助费支出3.1009亿元,完成预算的118.52%,比2001年增长12.65%。另外通过预算外列支9,300万元,实际支出比2001年实绩增长46.43%。
  (十二)行政管理费4.9148亿元,剔除提高相关补贴标准、并轨及新纳入行政性收费安排支出因素影响,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15.67%,比2001年增长1717%。
  (十三)外交外事支出439万元,完成预算的115.53%,剔除2001年一次性追加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同口径比2001年增长15.53%。
  (十四)武装警察部队支出690万元,剔除新增业务费及专项补贴因素,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06.31%,比2001年增长41.47%。
  (十五)公检法司支出5.4622亿元,剔除新纳入行政性收费安排支出部分,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19.99%,比2001年增长24.13%。
  (十六)其他支出4.0809亿元,剔除2001年结转因素,同口径完成预算的99.44%,比2001年增长44.37%。
  (十七)专项支出1.2810亿元,同口径完成预算的97.12%,比2001年下降17.32%。其中排污费支出5,217万元,完成预算的109.07%,剔除动用上年结转支出因素,同口径比2001年增长23.30%;水资源费支出195万元,完成预算的84.42%,比2001年下降13.72%,主要是受继续压缩地下水开采,收入下降影响支出安排;教育费附加支出7,398万元,剔除根据省财政厅苏财教[2002]117号文件要求,地方教育附加收入调入文教部门基金收入,同口径完成预算的92.48%,比2001年增长4.38%。
  (十八)基金支出20.4515亿元,增幅较高。剔除新纳入因素,同口径增长106.84%。
  三、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2002年市区财政收支结余情况如下:
  (一)财政收入方总计——111.7687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3655亿元;
     中央、省税收返还收入27.5009亿元;
     省追加的支出指标收入1.8938亿元;
     补助收入7,038万元;
     两市(县)上解收入3,622万元;
     2001年滚存结余6.7953亿元;
     调入资金1,472万元。
  (二)财政支出方总计——102.5559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支出76.6292亿元;
     原体制上解支出15.4544亿元;
     专款上解支出10.0412亿元;
     区级增设预算周转金703万元;
     对两市(县)补助支出1,642万元;
     追加两市(县)指标支出1,966万元;
  (三)收支相抵,2002年年终滚存结余92128亿元,其中,结转2003年支出7.4716亿元,净结余1.7412亿元,其中市本级净结余3,097万元,七区财政净结余1.4315亿元。
  2002年财政决算情况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济态势良好,财政实力显著提升。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调控下,我市经济呈现出近几年最好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升,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实现了“三个高于”的目标,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2.1个百分点,财政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是调控作用明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技术创新力度。2002年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国债转贷贴息资金6671万元,安排配套贴息资金776万元,吸引银行贷款资金投入3.9亿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落实财税政策,大力支持开发区建设,拨付外贸出口贴息资金5800万元,安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168万元,创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外贸出口。进一步培育规模经济。重点加强对进入辅导期的国有股份公司的扶持,确保通过上市核准,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增强企业集团的资本实力和竞争力。
  三是支出结构优化,保障重点支出需要。〖HTF〗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支出。加大农业投入。通过财政贴息、配套投入、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369亿元投入农业。加大社保投入。安排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补贴243亿元,落实再就业资金12亿元,筹措“送温暖资金”1078万元,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安排了科学、教育、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支出,确保了电影节、经贸节、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合理调度财政性资金,确保了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
  四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经秩序日益规范。〖HTF〗稳妥推行税收属地征管,规范税收级次,促进市、区经济共同发展。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编制部门预算,明确了编制范围,初步形成了支出标准定额体系,规范了编制上报程序,确保了预算的科学、合理和透明。不断拓宽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试点采购资金直接支付,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完成583亿元,比2001年增长15348%,节约资金8100万元。改革政府性扶持资金使用办法,对产学研、信息化、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采取公开招投标确定扶持项目,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对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国债专项资金项目等实施了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财政经济秩序。
  2002年,全市财政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但财政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中央实行所得税共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收入增长与财力增长不同步,特别是市本级财力增长缓慢;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刚性支出增长快,给财政平衡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三是支出结构仍不尽合理,财政“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
  2003年,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注重收入,确保收入持续增长。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的工作方针,加强与各执收单位的协调配合,大力清理压缩欠税欠费,确保税收和非税收收入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强收入分析,密切关注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组织收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入增长。加大对授权机构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力度,探索研究城市资源盘活、变现和收缴办法,强化对土地拍卖收入等自然资源收益的管理。
  二是注重支出,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对确需调整预算的,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增强财经法规约束。重点加强对各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跟踪管理和监督约束。继续推进支出改革。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工作,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健全政府采购制度。选择部分支出项目开展评价工作试点,建立支出效绩评价体系。
  三是注重体制,加快推进属地征管。根据《市政府关于批转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税收属地征管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重点开展税收属地征管“回头看”工作。核定和调整企业户数,继续适当下划市本级企业,完善属地征管财政体制。对市区企事业单位成建制迁移到开发区及到开发区投资举办企业的共享收入,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由市财政实行硬结算。推行建设项目属地管理,规范税收秩序,努力增加收入。
  四是注重政策,发挥财政调控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有关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对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和周边城市财政情况的分析研究,对现有支持企业发展包括“非典”影响的政策进行梳理,提出对策建议。对中央和省出台财政政策及其对本级财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加快对新区、锡山、惠山开发区优惠政策的研究,促进开发区发展,做大财力。
  五是注重监督,努力规范财经秩序。加快研究解决财政监督检查执法主体资格问题,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办法,积极开展非税收入专项检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财政监督检查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目前,各项财政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部门预算经人代会审批后已下达,专项资金预算正式实施;“财税库”联网工作进展顺利,市区各级财政、税务、国库部门都已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进行正常数据交换,初步实现了税收信息共享;属地征管“回头看”工作已全面启动,属地征管体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市、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03年财政工作将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在中共无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03年财政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