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安”目标聚民心
“五安”目标聚民心
时间:2004-01-23 12: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推进富民强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无锡市滨湖区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宗旨,围绕在岗职工增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城乡建设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安富、安全、安居、安心、安康的“五安”工作目标。
围绕安富,他们积极关注职工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努力推进在岗职工增加收入。2002年3月,第6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关于落实职工增收情况的汇报,会后,坚持跟踪监督。时隔一年,2003年4月,第12次常委会会议又听取了关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情况的汇报。根据常委会审议意见,政府落实了职工增收目标和措施,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面推开,到2002年底已有894家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涉及到职工27220人。据统计,在岗职工平均收入比上年增10.8%,其中企业职工(不含管理人员)平均收入增8.44%。2003年10月31日,常委会再次召开主任会议,听取政府关于实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情况的汇报。据统计,到年底全区将完成2000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签订,涉及职工45650人,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利益。
围绕安心,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和富民之基的就业问题,随着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特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就业安置和拆迁安居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关注的社会热点。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强调政府在关注城镇职工就业的同时,还要十分关注农村农民的就业问题,要将失地农民的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研究政策措施,探索就业安置的新途径。政府根据人大提出的建议意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安置政策。近年来下岗职工全部平稳出中心,共发放各类补助金1230万元,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15场,提供岗位信息1.2万条次,7700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5400人次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政府购买各类岗位294个,发放《就业帮扶证》2139份,1042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现有就业年龄段失地农民4.9万人,其中4万人已实现了就业。
围绕安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区人大常委会针对该区地处无锡市城郊结合部,面广线长,刑事案件的发案率高,群防群治、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因建设用地、拆迁安置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等问题,督促政府要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主要目标,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的领导和部门责任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完善打防控体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常委会的要求和实际反映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减少,2003年上半年刑事案件立案1117起,同比下降16.2%,其中八大类案件33起,同比下降25%,可预防性案件690起,同比下降14.1%,侵财型案件1050起,同比下降9.5%。
围绕安居,推进城乡建设管理。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步伐加速推进,滨湖区成为城市重点工程拆迁的主战场。针对这一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到现场进行视察和召开常委会会议,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求政府抓紧抓好安置房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让群众按时迁居,在征土、拆迁、安置过程中,切实关心和维护好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两年来,全区建成农民安居房小区15个,已安置拆迁户2278户,预计到2003年底农民安置房竣工面积将达到100.4万平方米。
围绕安康,推进社会保障工作。2001年区划调整后,在“一区三制”和城市化、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为人民群众所关注。新的一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后,针对合并过来的马山区、原锡山市部分乡镇和老郊区“一区三制”的不同情况,建议政府要深入研究社会保障工作问题,从全区的实际出发,分类实施养老保障,逐步完成统一,特别要重视个私企业职工和农村失地农民的社保工作,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2001年底,全区城乡低保得到统一并分别提高到220元和180元。
“五安”目标,被滨湖区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实施监督的重点内容,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安排到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题中,通过区镇(乡)人大上下联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意见,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着力解决,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安定了人心、凝聚了民心。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