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总第159期

件件建议写真情

件件建议写真情

时间:2005-01-05 08:4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在2003年2月8日召开的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副市长王咏红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时,特别提到了一件通过代表的督办,解决了108户居民购房领不到产权证问题的建议。而这件建议的主要提出人就是已连续两届当选市人大代表的中国石油化工实验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丁道桂。这件建议的办结只是丁代表众多建议中的一个缩影。当代表7年来,凭着一个人大代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通过积极参加代表活动、采取个人持证视察、广泛走访选民等方式,向大会提出了各类建议69件(其中附议12件,撰写调研报告7份)。然而,谁又能够知道,为了这69件建议的提出和督办,丁代表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遭受了多少误解和压力。

  “为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再苦再忙我也心甘”

  忙,是很多代表都会遇到的问题。同样,丁道桂也很忙,作为一名地质专家,他曾担任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课题一级专题的第一负责人。为了完成这些科研项目,他每年都要到野外去考察,经常是三四个月不回家。然而,丁代表并没有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影响自己履行代表职责。在采访丁代表之前,笔者特意去了解了他以前参加代表活动的一些记录,发现他7年来的到会率始终比较高,即便因工作缠身不能及时回来参加活动,他也会在事前打电话请假,过后,他还会打电话来询问活动的内容,其职务意识之强可见一斑。在担任市人大代表的7年间,无论是在风沙弥漫的塔里木盆地,还是在赤日炎炎的南方,除了他的地质研究课题,心上牵挂得最多的,就是为百姓提的建议办得怎么样了,这次回去还要做哪些工作。正因为有了这种牵挂和责任意识,才促使丁代表多年来始终不敢懈怠,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他千方百计地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丁代表工作单位和专业的局限性,使得他在当代表前与外界的接触非常少,因而,虽在无锡工作多年却听不懂无锡的方言,甚至连市区的一些街道都不熟悉。当选为市代表后,丁代表深感自己语言的隔阂和对无锡的不熟悉对自己履行职责带来的不便。为此,他认真地学听无锡的方言,除了每年认真参加人代会外,还尽量提前安排好工作,多参加闭会期间市、区人大组织的代表活动。除参加正常活动外,丁代表还非常善于运用代表法赋予代表的个人持证视察的权力,他认为这是自己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真实情况的最有效手段。7年来,他正是凭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为人民鼓与呼的爱民之心,先后共进行了6次个人持证视察,写出了万余字的调研材料。他用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履行了一个代表应尽的职责。

  “为了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我要把建议当学问做”

  不少建议办理部门在办理丁代表的建议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他的建议逻辑严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7年来,丁代表提建议从不追求数量的多少,而十分注重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丁代表在多年的工作中养成了科学、严谨、缜密、不肯来得半点马虎的治学风格。当选代表后,他把自己的这种好作风也带到了提建议上,并为此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放弃了很多的休息日。加强学习,是丁代表提好建议首先要做的功课。7年来,他每提一件建议,都养成了先学习相关知识的习惯,如提环保方面的问题,他总要先学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时还主动约见相关人士座谈。注重收集积累是丁代表提好建议的又一法宝,没当代表前,丁代表所关注的只是自己专业方面知识的收集和积累。当选代表后,丁代表发现了自己专业的局限性,开始注意涉猎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卫生医保等方面的问题。平时,他也非常留意新闻媒体刊载的有关文章,几年来,他已收集了很多的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讯息资料分门别类。讲究严谨、细致,突出用事实说话更是丁代表提建议的又一个显著特点。2004年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针对电视剧插播广告的问题,他提出了“电视广告的播出应严格遵守管理办法的规定”的建议。为提这个建议,他特意坐在荧屏前观看,并详细地记录了某台在2003年9月25日20:10-21:15播放的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的具体时间,计算的时间之准确,数据之细致,连专业人士也自叹不如。他在提“关于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应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的建议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用了较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了我市有农业科技投入方面所占的比例偏低的问题,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丁代表的渐渐出名,找他反映情况的人也多了起来,其中还有不少是熟人。但丁代表始终掌握一条原则,就是不管提什么建议都十分重视建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自己不了解的决不轻易提。7年来,他所提的建议都事先进行过实地的了解,即使是附议,他也要去核实一番。因此,他提的建议总能切中时弊,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并引起有关办理部门的重视。

  “为了监督建议的办理,我该说不时就说不”

  丁代表不仅热心提建议,他更注意的是建议的办理结果。对此,他也曾让一些办理部门感到为难,很多好心人劝他,何必这么较真,随便签个满意,办不成群众也怨不了你。但丁代表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为民办实事是我的职责,我提意见,不是和谁过不去,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是在为他们办实事,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不怕得罪人。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丁代表提了“出售的商品房为什么领不到产权证”的建议,在提这个建议的时候,也有人向他反映,这个建议涉及的部门较多,情况比较复杂,但丁代表觉得,这件事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问题,既然群众信任自己,反映了这个问题,就应该有这个责任来推动解决这个问题。建议的办理果然因种种矛盾而无实质性的进展,但丁代表始终不言放弃。面对有关部门的办理答复,他曾三次签了不满意。丁代表的三次不满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荣德专门就此事听取了丁代表的意见,后又召集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在丁代表的执着努力下,这件涉及到108户居民权益的事终于圆满地解决了。笔者问及为什么要三次签不满意时,他表示:作为一名代表,要有自己的原则,该说不时就说不,运用不满意也是为了促进建议的圆满办理。既然群众找到了我,我就要把这件事办好,不能煮夹生饭。

  丁代表不光敢于监督,而且还善于监督。某镇政府通过某集团和经济发展公司两个窗口向群众集资数亿元。由于经济发展中的失误造成财政资金困难,该镇政府违背承诺,在集资款还兑上两次降低兑付比率,还推迟了本息兑付期,损害了集资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的怨愤情绪较大,部分群众采取了过激行为。而镇领导又避而不见群众,一场更大的风波随时有可能爆发。这时,有群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丁代表。面对这起比较复杂的集资风波,丁代表没有退缩和畏难,他经过广泛的调研取证,认为某镇政府在兑付集资款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不妥的地方。为此,他行使持证视察权,约见镇领导,但镇领导不配合,对他避而不见。丁代表把情况及时向北塘区人大和市人大作了汇报,并向市有关部门提出了《按期偿还集资款,政府应取信于民》的持证视察意见。同时在区人大和市人大的支持下,他再次找到该镇的主管领导,严肃地指出该镇通过两个窗口的集资是属于政府集资行为,镇政府必须向群众作出兑付的承诺。在指出镇政府失信于民的不妥后,他还与镇政府共同研究商量解决的办法,并到集资群众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讲清镇政府面临的困难和正在采取的积极措施,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的渠道维护自身利益,避免过激的行为。风波暂时平息后,丁代表丝毫不松懈,而是继续通过市人代会上提建议的方式,依法对该镇政府的集资还兑工作进行监督,并把工作进展的情况及时向群众通报。在他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在锡城颇为轰动的集资风波逐步平息了。7年来,在丁代表的努力下,不少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我愿把自己的所学所长奉献给社会”

  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科研工作者和人民群众选出的人大代表,丁代表对生他养他的祖国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他正是带着这种朴素的感情,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人民大众鼓与呼。多年来,无锡地区的一些乡镇,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无锡北部至江阴一带已形成了若干个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作为地质方面的专家,丁代表多年前就已开始密切地关注着这一事态的发展,并为此深感忧虑,他多次进行实地的调查,又研究了相关的资料,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写了近3千字的调研论文《依法保护地下水资源,控制地面沉降》送交有关部门,同时还在《代表与人民》杂志上发表,以期引起更多代表的关注。2001年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他又提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防治地质灾害,要以评价为基础》的建议,再次呼吁市政府重视控制对地下水的开采。他的多次呼吁引起了省、市人大的重视,省人大专门出台了禁止开采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的有关规定。无锡市也加大了禁止开采的力度,近年来相继关、封了大批地下深井,并规定在2005年前全面停止开采地下水。

  对无锡城市水污染的治理问题,也一直是丁代表十分关注的课题。他从地质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无锡水污染的深层次问题,写出了近万字的调研报告,报告以“河道治理应重视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为题,深入地论证了导致水环境污染严重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对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思路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又与时俱进,开始跳出自己所学的专业限制,把目光投向了更多方面,先后调研提出了《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应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对无锡市城市发展的几点思考》、《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等调研报告。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丁代表又在为今年人代会上提出新的建议作准备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