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婚检"流行南京等9则
"性格婚检"流行南京等9则
时间:2005-03-02 08:5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性格婚检"流行南京
据《江南时报》1月18日报道,一种被称之为"性格婚检"的心理咨询服务,目前正在南京悄然展开。
所谓的"性格婚检"需要情侣填写一份"征婚者问卷"。问卷分为"适用男性"及"适用女性"两种,每份问卷分为家用13个大问题42个子问题,包括神经类型、交往特点、人生态度、对性的要求等项目。
推行这一服务的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周正猷说,人们在婚前进行心理咨询,说明人们注重婚姻质量,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是自我意识的提高,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体现。"性格婚检"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求教于心理专家,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优点和弱点,从而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能够扬长避短,减少矛盾和摩擦,以求得到婚姻的美满和谐。
《人民日报》刊文谈
冷看高校改名热
《人民日报》1月20日刊登朱向东的文章说,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教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兴起了一股高校改名风,而且越刮越热。
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改校名呢?一是生存需要。由于农林、地质、矿冶、石油、煤炭等院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人才引进难,于是,这些高校的对策之一就是改校名,规避艰苦专业字眼,如矿冶学院改为工程学院(或科技学院、理工学院)。二是虚荣心作祟。三是好大喜功。学校升格改名既是高校领导的功劳,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党政领导的政绩,名利双收、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四是认识上的形而上学。有些党政官员和高校管理者没有研究、认识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把大学之大简单地理解为高楼之大、校园之大、招生规模之大。
文章指出,人们评价一所高校水平高低、优劣,不是看其校名是否华丽动听,而是看其能否出人才、出成果、出大师、出思想。例如,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从未改过校名,它的校名并不华丽,却属于世界知名大学。
北大教授袁刚著书称
隋炀帝并非昏庸之君
北京大学袁刚教授在其所著的《隋炀帝传》中称,同样是亡国之君,隋炀帝主观上极欲成为圣君,绝非前朝昏庸之君齐后主、陈后主等辈可比,倒是后朝圣君唐太宗与其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营造东都洛阳,意在控扼山东,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很必要措置。其他如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旨在加强国防。至于置仓储粮、三巡江都,更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炀帝又出塞北至草原牧场,巡抚突厥,亲临青海,击破吐谷浑,于其地设置郡县,并西出玉门关,经略丝绸之路。炀帝还是一个出色的诗人,自小善属文,诗赋雄丽;又倡导艺术,赏析书画,繁盛百戏。在文治方面,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并兴办学校,敦奖名教,统一经学,整理图籍,儒道佛三教并重,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的结论是:隋炀帝功业显隆,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别跟"4"过不去
"4",一个普普通通的阿拉伯数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然也成了"倒霉的大叔"。"4"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地域有东、西、南、北四方。时间上一月有4周,一时分4刻。古往今来,我们的许多事物常用"4"来概括。如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笔、墨、纸、砚称作文房四宝;礼、义、廉、耻称为治国四纲;诗、书、礼、乐称为教育四术;平、上、去、入称为汉语字音四声;真、草、隶、篆称为汉字四体;我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四库全书",今天人们生活追求安定"四平八稳",交通上要实现"四通八达",大丈夫要"四海为家"......
中国古代"谈凶论吉"的权威典籍《周易》并没有给"4"贴上"凶签"。在易学中先天八卦中的"4"与震卦对应,蕴含奋起、积极向上、茂盛等意向;后天八卦中"4"与巽卦对应,蕴含自由、活泼、渗透变动等意向。其实,作为数字的"4"无所谓好与不好。两个"4"加在一起,不就是吉祥数"8"了,反过来说,"8"也是由两个"4"组成的。而在音乐乐谱里"4"就是"发"。
(摘自2004年12月27日《学习时报》作者蔡顺利原载《北京晚报》)
河南向春运涨价说"不"
据《大河报》1月24日报道,对春运票价上涨的反对之声,虽然在全国几乎到了"怨声鼎沸"的地步,但并没有阻止全国铁路和公路春运涨价方案的出台。但令人鼓舞的是,近日河南省已经作出决定:今年春运公路票价不涨价。河南向春运涨价说"不",体现了政府在执政文明上的扎实推进和对民意的尊重。
公务猫的启示
据最近刚刚解密的英国政府档案披露,英国财政部1929年同意每天编列一便士的经费,让内政部养一只"公务猫"。这样,"公务猫"就一代代在内政部延续下来。有一次,一位记者想为"公务猫"添购一只新的项圈,内政部官员义正词严地拒绝:"编制内的公仆不得收受礼物!"
看了这则小故事,人们在哑然失笑的同时,却不能不对"公务猫"及其主人表示应有的尊重。一只小小的项圈,值不了几个大钱,而且又是套在猫的脖子上,在一般人看来,接受这点小礼物并无不可。然而英国内政部的官员却认为,这只猫的身份是一位"编制内的公仆",不应该接受任何礼物。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体现了原则。
外国的月亮未必总是圆的,但有些理念和做法,却又很显然地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许多东西都有它的属性,不以它的大小轻重而转移。(摘自1月19日《羊城晚报》作者夏天)
河南一全省会议出"新闻"
主席台上没有一位省领导
据《河南日报》2004年12月28日报道,参加12月27日召开的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记者发现了一个与往年大不一样的情况:主席台上没有一位省领导。
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领导出席会议以示重视,对部门工作有好处,但会议过多又带来了另外一些事情。一位厅局负责人对记者说:"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出于工作需要,也碍于部门'面子',就千方百计邀请省领导参加,领导出席的级别越高,参加的人越多,我们就越有'面子'。"于是,省领导今天参加这个会,明天又出席那个会,难以集中精力议大事。
而这一切都将改变。省长李成玉不久前在省委工作会议上宣布"从现在起,省直各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副省长一律不准出席,各市的分管领导也不再参加会议"。
李源潮
谈一件令他担忧的事
据《人民日报》1月26日报道,1月25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江苏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谈起一件令他担忧的事。
他说:前不久,我到基层去调研,途中遇到一住户,问了一些当地的情况,对当地的做法给予了表扬。但后来,接到有关人员电话,反映那位住户讲的情况是基层领导打了招呼的。我大为不解:那个询问点不是基层安排的,是半路上随机遇上的啊!电话里说,那也是经过安排的,你走的线路他们事先都走了一遍,一一打了招呼。放下电话后,我一夜未睡好觉,感到担忧,甚至是害怕!看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有个观念问题,还有个方法问题,方法正确了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气象专家解释
"暖冬"为何这么冷
据《环球时报》1月5日报道,在2004年早些时候,气象专家就指出,这个冬季是"暖冬",但进入12月份,各地纷纷出现多年罕见的暴风雪和低温天气。今年冬天还是"暖冬"吗?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指出,"暖冬"不是指冬季每天都温暖如春,而是一个气温平均值概念,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气候平均值。如果低于这个平均值,就被称为"冷冬"。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自2002年开始,我国启用1971年至2000年30年的平均气温-4.2℃作为气候平均值。根据这一规定,2004年12月,全国的平均气温是-3.17℃,高出气候平均值1.05℃,因此被称为"暖冬"。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