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丁晓兵
时代先锋丁晓兵
时间:2006-07-08 12:2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丁晓兵,这个英雄的名字,曾在80年代响彻华夏大地。20多年前,他参军入伍,为保卫祖国南疆,先后深入前线20多次完成捕俘任务。在最后一次生擒一名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被敌方投过来的手雷炸断右臂,他强忍疼痛用匕首割下仅连着一块皮的断臂,以惊人的毅力和战友扛着俘虏走了4公里的山路,在与接应分队会合时,他一头栽倒在地。经过三天二夜的抢救,丁晓兵终于活了过来。为此他荣立一等功,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战后,鲜花、荣誉和掌声向丁晓兵涌来。他的家乡安徽省合肥市相继作出《关于开展向丁晓兵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省政府决定让丁晓兵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面对相当于副厅级干部的待遇,许多亲朋好友劝他:“你给国家贡献这么大,可以啦!现在少了一条胳膊还能干啥呀!趁现在名气大、影响大,赶紧找条后路吧!”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该怎么办?这时,有两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一件事是老父亲领他去干休所拜访老英雄、老前辈。凝望着他们满头的白发,听着他们心静若水的话语,再打开他们那一盒盒尘封已久的军功章,丁晓兵的脸上火辣辣的。在返回的路上,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你可千万别让荣誉冲昏了头啊,今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另一件事是,丁晓兵在南京航空学院作报告后,有个叫王明的大学生给他去信,在信中直言不讳地说:“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假如十年二十年以后,仍然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这两件事,使丁晓兵感到清醒了许多。那些日子,他常常想起牺牲的战友,常常独自到烈士陵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能够活下来,已经是一种幸运。“我不能把党和人民的厚爱作为索取回报的筹码,更不能因为戴上英雄的桂冠,而脱下战士的钢盔”。就这样,丁晓兵放弃了鲜花铺就的大道,毅然选择了“上南京政治学院读书——毕业到基层连队任指导员——直到营教导员——团政委”这样一条充满艰苦磨难又辉煌万分的精彩人生之路。
1987年,丁晓兵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苏南无锡凤凰山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到连队以后,他很快克服身体、工作上的不适应,与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连官兵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争先创优,连队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立功受奖,成为南京军区与“硬骨头六连”齐名的标兵连队。就在他当指导员已4年,年底可望被破格提升时,连队发生了一起行政责任事故。这时各种指责让他抬不起头来,他一度产生过困惑,情绪很不稳定。连队的战士悄悄地往他宿舍里塞纸条宽慰他。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指导员,在战场上我们敬重你是条汉子,在挫折面前我们相信你仍然是条汉子。”还有一张纸条上写道:“指导员,平时你总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名利,此时我们一百多双眼睛在看着你,不仅看你怎么讲,更看你怎么做。”战士的话象一面面镜子立在丁晓兵的面前,使他很快冷静了下来,认真地进行反思。一番深思之后,丁晓兵迅速调整好心态,坦然向上级写报告,要求承担全部的责任。卸下思想包袱的丁晓兵又鼓足干劲,带领全连官兵扎实打基础,奋力上台阶,年底连队又一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刚到连队当指导员时,一次连队拉紧急集合,黑灯瞎火中,丁晓兵怎么也穿不好衣服,扎不好腰带,打不好背包。当时,他愧疚地面对着全连官兵,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想,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带兵人呢?也就是从那时起,丁晓兵开始学着用左手打背包、整内务、爬障碍、练射击。为了练好打背包,他把脚、嘴全都用上了,整整在宿舍里练了一个多星期。由于嘴角经不起背包带的来回拉扯,常被撕破,被子和背包带上弄得血迹斑斑,卫生员几次想上来帮一把,可每次都被他推开了。他对卫生员说:你能帮我一次,你还能帮我一辈子吗?正是凭着这种知难而进的不服输劲头,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仅学会了打背包、整内务,而且自动步枪一、二练习也始终保持在良好以上水平。
2003年7月17日下午1点,寿县瓦埠湖高西闸堤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部队接到紧急命令后,丁晓兵带领220名突击队员直奔大堤险段。当时,天下着暴雨,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生疼。在场的水利专家介绍,1991年,洪水就是从那段险堤决口,淹没了寿县的。如果在8小时内不能有效处置,肯定溃堤!此时,沙包、泥土和沙石都堆在离险段100米之外的地方,而堤坝下被雨水泡烂的稀泥没过小腿,人扛着土袋走在上面有劲使不上。一个小时过去了,连续奋战了十多天的官兵已经极度疲劳,而管涌里喷出来的水花和泥沙却越来越大。恰在此时,丁晓兵感到自己的断臂钻心的疼痛,脱掉假肢后才发现,原来假肢与断臂的结合处,由于长时间不透气,加上气温太高,断臂的截面捂出了痱子,经水一泡,局部皮肤溃烂,一小块乌黑的残留弹片从皮下露了出来。丁晓兵全然不顾,一边带着战友们一起扛包运土,一边领着官兵喊起了号子,唱起了军歌和团歌,同时在大堤边插上了“皮旅”的大旗,拉起了“为人民利益而来,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横幅。暴风雨中,歌声、喊声响彻大堤。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战斗氛围当中,全体官兵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舍生忘死的拚搏,终于封堵住了管涌。全团官兵经过18天的战斗,保住了寿县,圆满地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团队被武警总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并荣记集体三等功。
人生与事业的路上经常会面临各种诱惑。丁晓兵经常想,人的一生中,其实就在做着两件事——选择什么和拒绝什么。2000年老兵退伍之际,一个在外地做生意的同乡好友提着礼金找到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丁晓兵,请求帮助其侄子解决入党问题。丁晓兵说道:“我是管入党指标,但入党是一个进步青年的高尚追求,绝不是一种金钱交易,有损党的形象的事我不能办!”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知道丁晓兵一家三代挤在一套65平方米的屋子里后,可能是想帮帮他,另外也可能想利用他的名声扩大影响,邀请他出席开盘仪式,只要在电视镜头前给他们公司讲几句话,他们就以成本价卖给丁晓兵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十多万元钱唾手可得,但丁晓兵却婉言谢绝了他们:“要我给你的员工作报告可以,但这种事我不能干。”他想:战场上我是抓俘虏的,拒腐防变中我决不能当了别人的俘虏。
2003年春节前,丁晓兵的老母亲和弟弟拉着一车蔬菜从老家来到部队,提出想承包他们团生活服务中心的蔬菜供应。丁晓兵知道,父亲早已退休,弟弟、弟媳都下了岗,家里的日子很艰难,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来找自己的。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仅是母亲面前要尽孝道的儿子、弟弟面前要讲亲情的兄长,更是一个肩负着责任和重托的党员干部!他把弟弟拉到一边恳切地说:“家里的难处我知道,但如果部队的蔬菜供应承包给你,我就会在全团的官兵面前抬不起头、挺不直腰。”弟弟很伤心,埋怨哥哥不顾家。母亲非常理解他,对他说:“你弟弟的工作我来做,你在部队好好干,当个好官,就对得起妈妈了!”他们走的那天,丁晓兵让妻子凑了5000元钱给了母亲。望着母亲蹒跚离去的背影,丁晓兵止不住泪流满面。时至今日,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他的心情就难以平静,觉得作为长子的他自愧未能尽到责任。
20多年来,丁晓兵凭着对党和军队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克服生理上的残疾,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示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他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06年五四青年奖章、无锡市共产党员楷模的称号。□
战后,鲜花、荣誉和掌声向丁晓兵涌来。他的家乡安徽省合肥市相继作出《关于开展向丁晓兵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省政府决定让丁晓兵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面对相当于副厅级干部的待遇,许多亲朋好友劝他:“你给国家贡献这么大,可以啦!现在少了一条胳膊还能干啥呀!趁现在名气大、影响大,赶紧找条后路吧!”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该怎么办?这时,有两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一件事是老父亲领他去干休所拜访老英雄、老前辈。凝望着他们满头的白发,听着他们心静若水的话语,再打开他们那一盒盒尘封已久的军功章,丁晓兵的脸上火辣辣的。在返回的路上,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你可千万别让荣誉冲昏了头啊,今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另一件事是,丁晓兵在南京航空学院作报告后,有个叫王明的大学生给他去信,在信中直言不讳地说:“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假如十年二十年以后,仍然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这两件事,使丁晓兵感到清醒了许多。那些日子,他常常想起牺牲的战友,常常独自到烈士陵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能够活下来,已经是一种幸运。“我不能把党和人民的厚爱作为索取回报的筹码,更不能因为戴上英雄的桂冠,而脱下战士的钢盔”。就这样,丁晓兵放弃了鲜花铺就的大道,毅然选择了“上南京政治学院读书——毕业到基层连队任指导员——直到营教导员——团政委”这样一条充满艰苦磨难又辉煌万分的精彩人生之路。
1987年,丁晓兵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苏南无锡凤凰山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到连队以后,他很快克服身体、工作上的不适应,与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连官兵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争先创优,连队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立功受奖,成为南京军区与“硬骨头六连”齐名的标兵连队。就在他当指导员已4年,年底可望被破格提升时,连队发生了一起行政责任事故。这时各种指责让他抬不起头来,他一度产生过困惑,情绪很不稳定。连队的战士悄悄地往他宿舍里塞纸条宽慰他。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指导员,在战场上我们敬重你是条汉子,在挫折面前我们相信你仍然是条汉子。”还有一张纸条上写道:“指导员,平时你总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名利,此时我们一百多双眼睛在看着你,不仅看你怎么讲,更看你怎么做。”战士的话象一面面镜子立在丁晓兵的面前,使他很快冷静了下来,认真地进行反思。一番深思之后,丁晓兵迅速调整好心态,坦然向上级写报告,要求承担全部的责任。卸下思想包袱的丁晓兵又鼓足干劲,带领全连官兵扎实打基础,奋力上台阶,年底连队又一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刚到连队当指导员时,一次连队拉紧急集合,黑灯瞎火中,丁晓兵怎么也穿不好衣服,扎不好腰带,打不好背包。当时,他愧疚地面对着全连官兵,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想,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带兵人呢?也就是从那时起,丁晓兵开始学着用左手打背包、整内务、爬障碍、练射击。为了练好打背包,他把脚、嘴全都用上了,整整在宿舍里练了一个多星期。由于嘴角经不起背包带的来回拉扯,常被撕破,被子和背包带上弄得血迹斑斑,卫生员几次想上来帮一把,可每次都被他推开了。他对卫生员说:你能帮我一次,你还能帮我一辈子吗?正是凭着这种知难而进的不服输劲头,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仅学会了打背包、整内务,而且自动步枪一、二练习也始终保持在良好以上水平。
2003年7月17日下午1点,寿县瓦埠湖高西闸堤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部队接到紧急命令后,丁晓兵带领220名突击队员直奔大堤险段。当时,天下着暴雨,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生疼。在场的水利专家介绍,1991年,洪水就是从那段险堤决口,淹没了寿县的。如果在8小时内不能有效处置,肯定溃堤!此时,沙包、泥土和沙石都堆在离险段100米之外的地方,而堤坝下被雨水泡烂的稀泥没过小腿,人扛着土袋走在上面有劲使不上。一个小时过去了,连续奋战了十多天的官兵已经极度疲劳,而管涌里喷出来的水花和泥沙却越来越大。恰在此时,丁晓兵感到自己的断臂钻心的疼痛,脱掉假肢后才发现,原来假肢与断臂的结合处,由于长时间不透气,加上气温太高,断臂的截面捂出了痱子,经水一泡,局部皮肤溃烂,一小块乌黑的残留弹片从皮下露了出来。丁晓兵全然不顾,一边带着战友们一起扛包运土,一边领着官兵喊起了号子,唱起了军歌和团歌,同时在大堤边插上了“皮旅”的大旗,拉起了“为人民利益而来,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横幅。暴风雨中,歌声、喊声响彻大堤。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战斗氛围当中,全体官兵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舍生忘死的拚搏,终于封堵住了管涌。全团官兵经过18天的战斗,保住了寿县,圆满地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团队被武警总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并荣记集体三等功。
人生与事业的路上经常会面临各种诱惑。丁晓兵经常想,人的一生中,其实就在做着两件事——选择什么和拒绝什么。2000年老兵退伍之际,一个在外地做生意的同乡好友提着礼金找到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丁晓兵,请求帮助其侄子解决入党问题。丁晓兵说道:“我是管入党指标,但入党是一个进步青年的高尚追求,绝不是一种金钱交易,有损党的形象的事我不能办!”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知道丁晓兵一家三代挤在一套65平方米的屋子里后,可能是想帮帮他,另外也可能想利用他的名声扩大影响,邀请他出席开盘仪式,只要在电视镜头前给他们公司讲几句话,他们就以成本价卖给丁晓兵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十多万元钱唾手可得,但丁晓兵却婉言谢绝了他们:“要我给你的员工作报告可以,但这种事我不能干。”他想:战场上我是抓俘虏的,拒腐防变中我决不能当了别人的俘虏。
2003年春节前,丁晓兵的老母亲和弟弟拉着一车蔬菜从老家来到部队,提出想承包他们团生活服务中心的蔬菜供应。丁晓兵知道,父亲早已退休,弟弟、弟媳都下了岗,家里的日子很艰难,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来找自己的。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仅是母亲面前要尽孝道的儿子、弟弟面前要讲亲情的兄长,更是一个肩负着责任和重托的党员干部!他把弟弟拉到一边恳切地说:“家里的难处我知道,但如果部队的蔬菜供应承包给你,我就会在全团的官兵面前抬不起头、挺不直腰。”弟弟很伤心,埋怨哥哥不顾家。母亲非常理解他,对他说:“你弟弟的工作我来做,你在部队好好干,当个好官,就对得起妈妈了!”他们走的那天,丁晓兵让妻子凑了5000元钱给了母亲。望着母亲蹒跚离去的背影,丁晓兵止不住泪流满面。时至今日,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他的心情就难以平静,觉得作为长子的他自愧未能尽到责任。
20多年来,丁晓兵凭着对党和军队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克服生理上的残疾,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示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他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06年五四青年奖章、无锡市共产党员楷模的称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