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总第171期

凯歌从这里奏响

时间:2007-01-08 13:2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薛厂长,大名薛凤清,江阴市台联超细胶粉厂的创始人。这是个精明能干,敢于吃“螃蟹”的人。1996年初,当时他还是江阴市台联建筑五金厂厂长,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份资料上了解到国家已经制定了有关计划和政策来减少废橡胶的产生,并且大力鼓励开发废橡胶的回收利用。资料上说我国是橡胶资源短缺的国家,一方面是每年产生上百万吨废橡胶难以处理,一方面每年却要从国外进口60多万吨天然橡胶,所以开展废橡胶的再资源化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国家已将它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这个信息使他十分振奋,他下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南京理工大学的钟秦教授。钟教授是环保专家,他领导的研究室专门为国家攻克环保的热点、难点项目,这一课题的提出正中下怀。两人一拍即合,研究室和台联建筑五金厂组成了课题攻关小组,立即开始了行动。
  产研结合创新路
  攻克废橡胶再资源化课题,说来容易做却难。综观国内外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低温粉碎法、化学法和常温粉碎法。鉴于低温粉碎法冷冻成本高,化学法工艺复杂,难以用于产业化生产,只有常温粉碎法比较实在,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在当时,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尽管采取了多种粉碎方式,但在胶粉的细度和连续生产方面未能取得突破。针对这种现状,攻关小组对国内外的常温粉碎技术进行了仔细的收集、研究,最后把眼光盯在了现有橡胶粉碎机的磨盘上。磨盘是粉碎机的关键部位,直接影响到胶粉的质量和机械的效率、使用寿命和能源消耗。他们特意买了几台国内较为先进的橡胶粉碎机进行解剖、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现有磨盘最大的缺点就是耐磨性差,使用很短的时间就会使磨面磨损而形成许多凹坑,不但使磨出的胶粉细度达不到要求,而且使得橡胶颗粒在凹坑内相互摩擦产生高温,造成严重的烧结、退化现象。
  在找到主攻方向的基础上,攻关组拟定了周详的试制计划,小组成员各自为战,分头进行研发和试制。经过前后六次的反复,到1996年下半年,第一台样机终于诞生了。这台样机的特点是克服了现有磨盘的缺陷,使剪切研磨效果和胶粉产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每小时可产细度在80目以上的胶粉60kS,无烧结、退化现象,噪音低、能耗少,一举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局等五部委还将它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服务到位拓市场
  新型粉碎机的诞生,使我国废橡胶再资源化工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江苏省科委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将该厂列为省级社会发展项目和废橡胶再资源化示范工程,希望胶粉厂能迅速将此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生产。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台联超细胶粉厂半年内就形成了年处理5000吨废橡胶的能力。正当薛凤清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市场向他亮出了黄牌——客户对超细胶粉的性能和应用不了解,致使几百吨胶粉积压在仓库里。此时,工厂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这对于一个小小的乡村企业,实在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但薛风清毫无退却之心,他认准了废橡胶再资源化是大势所趋,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他暗暗给自己鼓劲:决不放弃,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他果断地制定了两条决策:一、成立胶粉应用技术研究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攻克胶粉在几种主要行业中的使用配方和操作方法来;二、选择2~3家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协作单位,首先在这几家取得突破,然后全面推广。  根据这两条决策,研究小组先后调查了胶鞋、胶带、胶管、轮胎、防水卷材、沥青路料等行业,拼尽全力将胶粉挤进江苏、四川、北京的几家大厂试用。国家科委对胶粉的应用技术研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专门拨出60万元创新基金进行扶持。这无疑给研究小组送来了东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协作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下,试验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建筑防水卷材行业一炮打响。北京奥克蓝公司反映,使用胶粉后不仅大大降低成本,而且由于改良了沥青性能,使得产品的抗老化、耐寒、耐热等性能大大提高。接着,江苏、四川的试用厂家也传来了佳音。一石激起千层浪,胶粉利好的消息不胫而走,订货单从四面八方飞向胶粉厂,生意顿时红火起来。薛凤清给企业立下两条规矩:一、胶粉销往哪里,应用技术服务就跟到那里;二、哪里的客户在使用中遇到困难,技术人员就随时奔向那里。工厂的信誉很快树立起来,客户遍及全国各地。这一年,胶粉厂被认定为江苏省废橡胶再资源化优秀示范工程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主管副省长亲自为企业授了奖。超细胶粉也被列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建筑工程协会将它作为科技新产品推荐给全国各地。
甘当发展铺路石
  常温超细橡胶粉碎机问世后,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兴趣。美国、日本、台湾的一些大公司和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都派人前来洽谈,要求买断专利。上海一家公司曾开过300万元的高价。但薛凤清一心一意想让科技成果为社会造福,并不太在乎金钱的吸引力。他在一年内将工厂的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年处理废橡胶达到了10000吨。他还指示工厂制造了一批粉碎机,支援深圳、东莞、上海、山东等地的橡胶行业治理废橡胶污染,变废为宝。
  在薛凤清的首创下,各地胶粉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不少工厂通过改头换面,仿制了超细橡胶粉碎机。有人埋怨不该将粉碎机卖给人家,也有人出主意采取维权行动。但薛凤清坦然处之:只要能将废橡胶治理好,对社会出效益,为人民作贡献,我宁愿做一块铺路石。从1996年算起,将近十年的时间,江、浙、沪一带的废橡胶已很少见,企业只得舍近求远,从广东、福建等地搜集海运。而薛凤清自己的工厂正朝着更大更远的目标发展——开发公路沥青改性剂,用废橡胶粉替代SBS,大大降低公路建设成本,节约大量石油资源。今年8月底,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将他们生产的“巨象牌”超细橡胶粉作为“2006中国再生橡胶、胶粉推荐品牌”向全国推广,全国仅有四家胶粉企业入选此列。
如今的废橡胶真是成了“金饽饽”,一身都是宝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