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总第173期

第九讲 会沟通

时间:2007-05-08 14:3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代表应该是社会活动家、群众工作者
    ·通过沟通了解情况,执行代表职务
    ·沟通要具有公心、热心和耐心
    ·建立多种沟通平台
  2006年3月5日,是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开幕日。凌晨2时28分,湖北省代表团人大代表周洪宇在网上完成了一篇名为《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博客。他在这篇博客中表示,自己将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制定《动物福利保护法》的建议”。3时50分,周洪宇看到他的博客下面出现了一条网友留言:“先关注我们人吧!”这位网友还写道:“没想到两点了你还在忙碌!向你表示敬意!”“博客”是近年互联网上出现的个人主页性质的网络日志。在今年人代会期间,各大网站纷纷推出人大代表的博客专题,代表们把自己的议案、开会感言、会议生活等通过博客公之于众,而民众也可以借助博客给代表留言,和代表一起讨论,达到互动。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在2005年,许多地方人大通过网络直播、网上论坛、开通代表热线等平台,不断拉近与公民的距离,方便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这种做法受到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大家知道,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人大代表在与人民群众,与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受人大监督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关系中,处于联结和中枢的位置,发挥着贯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人大代表加强与人大常委会的信息沟通,会使自己的代表工作更有方向、更有重点,也使自己了解的社情民意成为权力机关审议、决策的参考;人大代表加强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沟通,一方面可以了解国家机关的工作情况,便于上情下达,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将社会反响与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比对,获取监督信息;人大代表加强与选民或选举单位的沟通,一个内容是向他们汇报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以求得监督、支持,另一个内容是向他们征询对国家机关工作的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可以交流代表工作体会,交流收集的社情民意,促成理性思考,集思广益,以便更好地参政议政,进一步发挥代表的作用。
  正因为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所以人大代表应该把自己锻炼成社会活动家。有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得好:“我所担负的职责使我必须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的前一天,这位代表在北京办事打了一辆出租车,通过和司机的交谈,她了解到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病非常普遍、城市低收入家庭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反响非常强烈。人代会上,她把这两个问题作为代表建议提了出来。刘代表的做法告诉我们,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一员的人大代表,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所在的单位,而应该是本行政区域的整个社会。人大代表应该通过与各方面的沟通,了解本行政区域社会的三个层面:社会的第一层面,党政机关及其“官员”,他们对自身职责、使命的理解度;社会的第二层面,各类经济、文化组织负责人以及职员,他们对现行法律政策的赞成度;社会的第三层面,困难群体以及失业、失地、失房等生活无着落者,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满意度。这三个层面,构成了我们的社会。这三个层面是否和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人大代表要通过多方面的沟通、通过研究这三个“度”,分析判断社会结构是不是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是不是合情,民生、民权的保障是不是合法,经济、文化发展是不是合度。人大代表要善于通过社会看政府,通过基层看上层,通过民意看干部。只要人大代表有了这种大局观,有了“社会”的视野和“社会”的责任,就一定会具有沟通各方的决心和能耐。
  正因为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所以人大代表应该把自己锻炼成群众工作者。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一员的人大代表,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本单位的干部群众,而应该是本行政区域的人民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大是民意机关,人大代表是民意代表。人大代表要善于沟通各方百姓,交百姓朋友,知百姓温暖,听百姓呼声,察百姓疾苦,运用人大代表的职权,表达和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督促政府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具体利益。人大代表做好沟通工作,有三个要点,一是联系群众,二是反映意见,三是解决问题。首先,“联系”要广泛。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面要广一些,除本行业、本地区的,还可以选择其他行业、本行政区域其他地区的群众,这样代表的耳、目“触角”更广,听的意见更全,使国家权力机关的决策更准确。现在,还有不少代表是“会议代表”,人代会闭会期间,他们忘了自己有联系选民、选举单位的法律义务,有的代表仅仅是参加一下代表小组活动,不主动与周围群众交往、沟通。要重视解决这些问题,逐步建立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的联系制度,代表走访选民、接待选民的制度,把联系、沟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反映”要思考。代表反映群众意见,不能听到什么就一股脑儿地讲什么,满足于当“传声筒”。对群众的意见、建议,代表要进行思考和分析,符合法律、政策和多数人利益的意见、建议,要积极地向国家机关反映;少数或个别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不关大局,但有理有据,也应及时地向有关方面反映;有损于多数人利益的意见、建议,代表要做好说服工作。再次,“解决”要督促。按照规定,代表对了解的社情民意,只有反映权,没有处置权。但这不等于无能为力。人大代表要运用自己的活动方式和工作特点,做好督促、催办工作,尽快、尽好地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如果只满足于“联系”、“反映”,而对问题是不是解决、如何解决不闻不问,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总之,“联系”、“反映”、“解决”,是代表做好沟通工作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人大代表要从“联系”着眼,从“反映”着手,从“解决”着力,提高沟通工作的绩效。实现了代表与民众之间的密切沟通,人大代表就能成为一支了解社会各个层面、对公共决策具备很强影响力的政治力量。
  无论是工作沟通还是思想沟通,都是非常具体、非常细致、政策性和法制性非常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代表在进行沟通时,必须具有公心、热心和耐心。出于公心,“心底无私天地宽”,在沟通中就敢于询问一些要害问题、弄清问题的关节点,敢于调查和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了热心,代表在沟通中就能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对待群众,把反映基层的困难作为自己的责任,把排解群众的忧愁作为自己的义务。具备耐心,就有深入沟通的可能,就会耐心地听、耐心地问、耐心地查,了解群众情绪的本原,明白复杂问题的由来,为行使代表职权打好基础。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传播和媒体十分发达的社会。人大代表要在人大的支持帮助下,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构建更便捷、更先进的沟通平台,如:公开自己家庭地址、电话、电子邮箱,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借助人大网站,与选民、网民开展信息双向互动交流;通过网络视频汇报自己开展的代表工作以及提出的议案、建议,听取评说,征求群众意见。通过这些沟通平台,既能把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真貌、真意亮给群众,接受监督,又能使代表与民众的信息互通、意图互动,使人大代表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使国家机关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