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总第174期

对拉动消费的一点看法

对拉动消费的一点看法

时间:2007-07-09 14:4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提出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记忆中,凡重要的经济会议,都会讲这个问题,不同的是,这次会议十分强调要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并以此为重点,调整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这完全符合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
  大家知道,拉动经济增长,一靠投资,二靠净出口,三靠消费,俗称“三驾马车”。三匹马儿协同奔跑时,车子就走得快捷,如果有匹马儿偷懒,懒洋洋地跑,其它两匹马儿想快也快不起来。这只是比喻而已,现实经济生活要复杂得多。三匹马儿对经济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概而论之。解答其中的深奥学问,是经济学家们的事儿。但我们基层搞实际工作的人,也需要懂得消费这匹马儿的重要性。
  这里的消费,通俗地讲,是指老百姓的购买力。这匹马儿的力气越大,跑得越快,表明百姓的生活水准越高,生活越富裕,经济发展也就越好越快。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以,投资这匹马儿也好,出口这匹马儿也好,无不是为消费这匹马儿打工帮衬,因为建造高楼是给人住的,修建马路是供人走的;搞出口也绝非是为外国人,而是赚钱回来发展自己。我认为,这样推论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提高,这是大家切身感受得到的。为什么消费还会滞后呢?有两大原因,一个,农民占人口最大多数,他们的收入远远低于城里人,很多农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没有多少余钱可花;还有一个,不少百姓家庭,虽然存款多了,但是有钱不敢多花。老百姓不多花钱,就制约了消费总水平提高。消费不足,市场萎缩,产品卖不出去,就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理想市场是供求均衡,既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而现实市场却总是波动着的,为了让供求趋向均衡,就要“宏观调控”,就要把握消费和投资、出口的合理比例。这不仅是中央,也是地方要考虑的课题。
  说到这里,又要回到前面的话题。投资这匹马跑得最欢,弄不好就撒野,总要靠中央才收得住缰绳,防止车子拉翻,五年左右一次的“宏观调控”,就是这个目的。当然,投资基础性项目,哪怕借点钱,负点债,也要上,它对经济有拉动,对就业有好处。问题出在重复建设和短期建设太多了。有些同类项目,你也上,我也上,先上的赚足银子,后上的遭殃,往往建成之日,就是停产之时。再看短期建设,建了拆,拆了建,周期越来越短,造成的浪费人所共知。如果是老板投资,损失的只是私人,对社会影响还不大。问题是国家的钱,甚至银行的钱,造成了损失,就得全社会承担,人人都有份儿。
  再看第二匹马儿。它跑到国外挣回了外汇,越来越强壮,让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表明了国家的实力。但要知道,拉出去不少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用八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飞机。用低工资成本,用降低劳动者生活水准换取外国技术和产品,短期看是必要的,但中长期而言,绝对不是划算的买卖。再有,老美们也太鬼了,封锁高技术和高端产品,让你有了外汇花不了,只能买他的债券,他又用这钱来买你的廉价商品,赚你的钱,真是贼精!让人学都学不过来。
  最后看第三匹马儿。它体力不支,跑得慢吞吞,赶不上趟,拖了整辆车子的速度,让主人着了急。奇怪的是,银行里的私人存款在大幅增长,有钱不花是什么缘故呢?私下以为,这里的钱大有学问:大多数钱属于少数人,大多数人只有少数钱。有些人靠党的政策和各种机遇,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个人消费也与国际接轨了,不过他们人数太少了,对全社会的消费影响有限,无足轻重。国内市场的繁荣,还得靠大多数人来花钱。这几年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这事儿,比如取消农业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让失地农民进社保,等等,这些措施,莫不是为了增加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钱袋,提升他们的消费底气。可是老百姓在感激之余,还是把钱小心翼翼地存入银行,尽管利息已经很少了。什么道理呢?原来有后顾之忧!普通家庭都有三本难念的经:一是子女上学,读个大学,一年上万,念个中学,一年好几千,孩子的学费,恐怕就要花掉几年积蓄;二是买房子,没有几十万绝对拿不下,一旦买房,就得几十年省吃俭用;三是防生病,看病实在太贵,人非神仙,都要生病,不积点钱行吗?有人戏称这是“新三座大山”,既是几分诙谐,也是几分无奈。
  由此看来,光靠涨工资,是难以从根本上带动消费的。还需要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提供保障措施,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这样,百姓花钱的手脚才敢放开,谁不想把生活过得富足舒心些?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站起来当家作主。今天,党也一定会带领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开放,冲破新三座大山的束缚,让生活变得更加富裕美好。 □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