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次会议

市政府关于供水危机处置及太湖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关于供水危机处置及太湖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汇报

时间:2007-08-02 15:5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会议报告市区部分地区供水危机处置及太湖水污染防治情况,请予审议。
  一、前一阶段应急处理情况
  5月29日,无锡南泉水源地水质突然发生变化,瞬间一些主要水质指标出现异常波动,溶解氧指标由7mg/L下降到0.001mg/L,总氮指标由2mg/L上升到17mg/L,且水质伴有明显嗅味,给我市部分地区居民饮水带来困难。根据专家一周的追踪和现场情况调查分析,认为造成此次南泉水源地水质突变的直接原因,是贡湖湾附近一面积约2—3平方公里的污水团突然侵入水源地取水口所致。专家组已经对污水团进行取样调查,污水团形成的原因尚在研究分析中。
  事件发生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坚持把恢复正常供水、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围绕改善水源地水质、水厂制水技术攻关和满足市场水供应确保社会稳定三大重点,在最短时间内落实一系列应急措施,各项工作有序展开、迅速到位。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大“引江济太”力度,实施梅梁湖排水引流。5月30日起加大调水力度,增加调水量,流量由原来的每秒170立方米提高到每秒240立方米,至6月3日,累计入湖水量2.49亿方;至6月24日,累计入湖水量4.9亿方,确保太湖水位稳中有升。为了促进水体流动,首次使用梅梁湖泵站引流排水,5月30日21时30分梅梁湖泵站3台机组开启由梅梁湖向梁溪河排水,至6月6日共排水2131万方;至6月24日,累计排水8949万方。
  2全力强化自来水处理措施。事件发生后,我市立即多方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众多专家中确定选择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晓健为首的专家组来锡进行现场技术攻关。经过15个小时紧张实验,6月1日凌晨对供水的嗅味处理难点取得重大突破,出厂水水质达标,奠定了成功处理水危机的坚实基础。
  3实施关闸截污。对进入太湖的港河全面进行控制,请求省水利厅关闭了武进港等沿湖23座入湖河道水闸,减少污水入湖流量;同时商请水利部太湖局关闭太浦闸,控制湖水出湖流量,提高太湖水位。
  4切实保障群众用水供应。从5月30日到6月1日,三天内市区主要大型超市共组织瓶装水40万箱,满足了市场供应。对市区主要超市、卖场建立应急联系监控制度,实时掌握货源的组织调运情况。同时,对学校、医院、敬老院、幼儿园、特困家庭等五类特殊单位、特殊群体实行生活用水优先供应。大力加强质量监管和市场检查,全市净水市场供应秩序良好。6月4号,在宣布正常供水的当天,市政府出台自来水费减免办法,并组织放除水箱和供水管网末梢陈水。
  5组织人工增雨作业。5月31日下午和6月1日凌晨,市气象部门在太湖地区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39枚,全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达到20毫米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6加大蓝藻打捞力度。采取专业打捞和群众打捞相结合的办法,在我市太湖沿线全面开展蓝藻打捞工作,至6月6日全市累计打捞蓝藻7206吨;至6月24日,累计打捞35905吨。
  7全面加强水质监测监控。实行水源地和出水口水质的24小时全面监测,及时预警。监测项目由原来的29项增至109项,水源地监测频次由每4小时一次改为每2小时一次,制水厂监测频次为每半小时一次。同时扩大贡湖饮用水源地的采样范围,向取水口东、西方向各延伸2公里,向南方延伸10公里。
  8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及时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做好安民告知工作。建立水质状况每日通报制度,每天向市民发布水质监测指标情况。6月1日晚,市政府太湖蓝藻治理工作应急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对到锡的境内外53家新闻媒体开放,让媒体了解最新的水质状况和应急处置措施。
  9保持应急应战状态。太湖蓝藻治理应急指挥部每晚召开例会,分析情况,落实措施。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水危机处理期间保持24小时联络通畅,不擅自离锡。落实地区、部门岗位责任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及时汇报紧急、重要情况。注意社情民意的收集,每天对群众来电、市长信箱来信以及网上信息及时汇总分析,耐心细致答复,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应急措施的落实,6月1日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6月2日开始,在自来水厂化验合格的基础上,由省卫生厅组织9名专家到现场组织了省级的每日监测,结果全部合格,经过三天的连续检测和更换管道陈水,6月4日市政府公告全面实现正常达标供水;6月6日,无锡水样分别送至中国城市饮用水北京检测中心及上海检测中心鉴定,检测表明指标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6月6日,自来水厂制水工艺全面恢复常态,我们取得了抵御这场生态灾害的阶段性胜利。
  在实现正常达标供水后,6月8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卫生、水利、环保、建设等方面的国家级专家再次对自来水进行鉴定,结果全部为合格。自来水藻毒素含量这一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自始至终是自来水厂及驻厂专家组监测的重点。6月17日,省卫生厅委托省疾控中心在南京再次召开“饮用水藻类毒素污染与健康”专家咨询会,邀请复旦大学、中科院等单位8位藻类毒素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对饮用水藻毒素进行了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安全限量标准为1微克/升。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我市自来水出厂水和居民家庭末梢水中微囊藻毒素口LR的浓度仅为0.06微克/升,仅为安全标准的6%,远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这一结果与6月1日以来的各次监测报告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说,无锡自来水水质达标这一结果是安全可靠的,这是经过各方面专家组论证确定,各级检测机构悉心检验后得出的科学可靠的结论。
在水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部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决策建议,给市政府应急处理工作以很大的帮助和促进。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市人大及其工作部门给予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二、实现安全度夏的工作措施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应急处置工作是迅速有效的。全市自来水制水恢复常态工艺后,应急处理工作从应急临战状态转入善后治理阶段。6月9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对太湖蓝藻防治和太湖水污染防治进行了即期、中期、长期的部署。当前,我们正根据天气、水情和蓝藻的生长情况,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围绕尽最大努力控制蓝藻影响、确保安全供水这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措施,巩固成果,防止反复。
  一是深化完善制水供水应急方案。全面加强水源地监测和保护工作,每天对各水源地原水和各水厂出厂水进行监测、分析。对水源地原水,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采用最先进的在线监测方法,3分钟即可将检测结果传送至制水厂。同时,对取水头部采取保护措施,开展隔离、环保式清淤;在贡湖水源地源水厂采用深度处理工艺,避免劣质水进入制水厂。加强制水技术储备,储备了3套深度处理技术方案,同时开展制水厂工程化改造,以应对不同的原水,确保正常供水,确保不让一滴不合格的水出厂。按照取水口取水能力增至100万吨/日的要求,实施锡东水厂取水口供水扩能工程项目及贡湖水源地取水口优化和延伸方案。加快实施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确保锡澄水厂2008年4月底前一期工程建成投运,2008年内达到头部取水120万吨能力,2009年4月二期工程完工,达到100万吨供水能力,将长江饮用水供水能力由城市补给性水源水平提升到城市主水源水平。地下水井应急启用后就近接入自来水供水管网的调查和可行性方案研究正同步展开。
  二是继续做好调水引流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防洪和改善生态的双重机制效应,按照“大流量、常年化、不间断”的要求,开展长期稳定的调水引流工作。继续保持大流量“引江济太”,全部关闭望虞河沿线锡山区和新区境内沿河小型水闸,确保望虞河清水入湖。加强梅梁湖泵站引流与望虞河调水的配套运行,拉动梅梁湖水体流动,改善水质。确保梅梁湖泵站安全正常开机引流,目前已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泵站的引流方案。积极向上争取尽快启动新沟河和走马塘拓浚建设,形成调水与排涝多通道的格局,通过大流量调水引流,改善湖体水质和流速,减少入湖的污染物,为恢复湖水生态自净能力奠定基础。
  三是依法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水源地保护。2001年9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无锡贡湖供水水源保护的决定》,2002年7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锡市贡湖供水水源保护办法》。近年来,我市大力贯彻实施《办法》和《决定》,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全面推进水源地各项综合整治和环保专项行动,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保护区上下游3000米和乡镇级饮用水源地周围1000米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点源)进行了“地毯式”专项检查,建立了水源保护区环境监察台帐,并对2001年以来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审批情况进行排查和清理,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查处。太湖无锡水域的五里湖、梅梁湖水质提前达到国家“治太”目标要求,贡湖、小湾里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正进一步扩大水源地保护范围,增加保护内容,不断强化水源地保护工作。全市所有饮用水源地、主要出入湖河道和县(市)区行政交界断面,设置自动检测站,实行实时监测。所有排放COD、氮磷污染物的重点污染源,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实行在线联网监测。大力加强湖岸整治和入湖河道整治。开展村庄整治,对沿湖住户实施搬迁。全面清除水源地定置渔具,至6月5日,贡湖取水口附近10平方公里水域内的鱼簖、地笼网、虾浮全部清除完毕。抓紧实施太湖清淤工程,目前贡湖水源地生态清淤测量工作完成,清淤船已经进场开始正常清淤,黄泥田港至小溪港闸的水域生态清淤工作全面展开。贡湖入湖河道清淤工程进展较快,黄泥田港、新港河、许仙港等3条河道已结束排水进入全面干河清淤阶段,其余6条河道清淤工程也全面启动。着手开始对小溪港至沙墩港段湖区进行清淤前的测量、勘察和设计,为尽快实施锡东水厂水域生态清淤作好了准备。
  四是全力展开蓝藻打捞作业。设立湖面蓝藻预警监测站,建立蓝藻预测预警机制。落实“属地三包、专业打捞、政府购买、集中处理”的蓝藻打捞工作机制,组织强大的捕捞队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实施专业捕捞、持久捕捞、大规模捕捞,确保“日产日清”。专业打捞船研制取得进展,由702所研制的专业蓝藻打捞船已于6月17日下水进行试验作业。预计10月份,装备更先进,具有蓝藻脱水技术的大型打捞船可试验作业。积极引进技术和打捞设备,与昆明滇池有关部门协商调用蓝藻打捞设备;向日本租借的专业打捞船,正在办理出入境手续。同时,市政府切实加强对蓝藻打捞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已预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蓝藻打捞和集中处理。
  五是着力强化治污执法行动。对全市划定区域、划分行业展开地毯式检查,全面取缔环太湖畜禽养殖、水上餐厅和直排式污染企业,重点对饮用水源地、重要河道沿岸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发区工业园区及跨行政区域污染开展全面检查,对造纸、酿造、化工、农药等污染企业做到上门过堂,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立即“关停并转”,对顶风违法的企业和个人坚决查处、绝不留情。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停产整顿和关闭企业72家,取缔养殖户22户。
  三、下阶段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长效工作措施
  此次水危机事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污染治理既是一个生态问题,又是一个民生问题;既是一个考验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难题,更是一个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长效治理难题。我们将坚决贯彻环保优先方针,坚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保护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责任,倡导和强化环保意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导向作用,落实环保手段对经济社会的调控和促进作用,将无锡打造成环保的城市、生态的城市、宜居的城市。我们将在认真处理好近期应急工作的同时,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太湖长效治理,实行“铁腕治污”和“治标治本结合”,全面组织实施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6699”行动,动员全社会开展环保优先“八大”行动,举全市之力治理好太湖、保护好太湖,坚决避免类似水危机事件的再度发生。重点是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从根本上治理污染的主要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地区、行业、企业、园区积极发展循环式生产,严格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产业循环经济链的最佳组合,促使循环资源集约利用,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污染少排放、甚至零排放。对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坚决关闭规模以下小化工企业。太湖一级保护区内772家小化工企业在两年时间内全面实现“关停并转”。抓好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环境安全。狠抓重点污染企业专项整治,严格政策界限,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强制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加大对园区内污染企业的监控力度,督促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网改造,做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全面完成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确保治理设施运行完好率达100%,达标率达100%。强化自动化监督监测能力,实行污染源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度,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到2008年底,全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全都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截污管网,对逾期未建成污水处理厂或管网不到位的停止项目审批。
  2突出抓好生活污染源治理。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限期实行脱氮除磷,提高污水处理水平。2008年6月底以前,所有城镇都建成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都建成完备的污水收集管网,做到城镇生活污水不直接向河道、湖泊等排放。今后,所有新建污水处理厂,都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2008年6月底前,已建污水处理厂包括企业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脱氮除磷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防止二次污染。这一工作在市级污水处理厂率先推行,并逐步在全市推开。到2010年,无锡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0%,各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70%;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区,不再新批建工业项目。全面彻底取缔农村简易垃圾填埋场。到2010年,全市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新建房配套改厕率应达100%。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大力开展绿色节能活动,争创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宾馆。
  3切实加强面源污染整治。发展清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并最终禁用化肥农药。2007年6月30日前,贡湖、锡东供水水源保护区内全面禁止畜禽养殖,全面取消水稻种植,改种经济林木和生态林或蔬菜;2008年底前,扩大到环太湖1公里纵深保护区范围,沿太湖100米范围内种植生态林;2010年底前,环太湖5公里纵深保护区内全面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基本建成市(县)、区、镇农业环境监测网。全面封堵沿湖地区排污口,实施城镇河道“大截污”工程,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城区所有沿河企业和住户的截污任务,确保内河不向太湖排放污水。整治和取缔所有直接向太湖排污的船舶和临湖经营场所,加强水上船舶的监管,禁止所有挂桨机船驶入梅梁湖水域。引导用水单位积极利用再生水,强制部分行业使用再生水,全面实施山军嶂山、大小箕山、中犊山、充山、马山地区工业和生活污水回用。
  4加快实施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组织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开展准保护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接管,清除现有的鱼簖、虾浮及地笼网等定置渔具,广泛种植能有效隔阻蓝藻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水生植物,科学进行湖底清淤。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建设生态湖滨带、前置库、湿地等工程,加快推进退耕还湖、还林、还湿地工作,改善水域自然生态环境。组织实施水源预处理和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采用先进制水工艺、技术和装置,提高水处理的效用。
  5积极加大科技治污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强对太湖富营养化形成和消除机理、湖体氮磷污染、蓝藻生长和暴发规律、水体自然生态修复等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并积极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太湖水污染防治的科技水平。做强做大环境友好型企业,切实提升企业环保技术工艺水平。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生产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产品的环保品质。
  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治污机制。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在控制区域排污总量的前提下,强化对企业的排污计量工作,合理制定排污有偿使用价格。出台我市排污权交易办法,有序推进排污权交易活动。健全环保投入机制。在水环境治理、生态建设与保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环境保护、区域环境治理、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民资、外资企业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和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步伐。强化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工作联动机制,统一指挥,形成合力,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问题,坚决做到不扯皮,不推诿。
  7实施最严格的环保执法制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组织沿湖地区全力排查排污企业和单位,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研究制定太湖流域行业企业排放新标准,进一步提高环保门槛。进一步强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违纪行为。重点对太湖保护区域范围内氮、磷排放大户进行监控,发现超排和偷排行为,一律停产整治,坚决从严处理。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政府肩负的历史职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加强协调,强化保障,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和谐宜人新无锡而不懈努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