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护“生 命 线”
保 护“生 命 线”
时间:2008-11-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滨湖区,因紧依太湖之滨而得名。太湖是滨湖人的骄傲,其造就的优越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是滨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2007年爆发的“水危机”事件,使滨湖人的心头感到了压力,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和责任,一场声势浩大的保护滨湖 “生命线”的战役全面打响。就在全区上下积极备战的同时,滨湖区人大常委会也行动起来了。
——“把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
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在立题上,它必须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审议方式上,实行年度跟踪审议,即人大常委会分别在年初、年中、年末专题审议重点议题的目标方案、实施过程和完成情况,审议意见以常委会文件的形式通报政府;在监督力度上,引入问责制,即到年末对未完成目标方案的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问责。2008年3月28日,滨湖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以全票通过将“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列入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渭平在会上指出:“污染是顽疾,治污须重拳。”
今年以来,滨湖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先后两次听取了政府关于“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议题的汇报,在肯定政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针对反映出的少数单位认识程度不高、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要进一步 “提高认识,增强力度;咬定目标,排查缺口;强化措施,力争达标”。经人大常委会的两度审议,区政府对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强化了属地责任,加大了治理时限的刚性力度,要求各项年度目标必须年内完成;扩大了治理范围,由水源地周边扩展至全区范围;增加了整治内容,全面治理废品收购站和豆腐作坊等;突出可能有缺口的目标任务,专门制订下发了“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度表”、“截污接管推进表”,实行挂图督战。
——“对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全方位监督”。
在通过常委会会议把握总体工作情况的同时,对特定单位、特定行业的实施情况,由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展开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阶段性目标推进情况,由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专题汇报,了解工作进度;对重点时期、重点地区的治理情况,常委会组织集中视察检查。在这里,回放一个镜头:2008年8月14日,区人大常委会全体驻会组成人员、部分区人大代表正视察胡埭直湖港截污工程、闾江口蓝藻打捞点、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厂、马山水质自动监测点等现场。之所以选择烈日当空的高温酷暑天进行视察,因为这个时期蓝藻最易大面积爆发。在视察现场,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在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的前提下,要切实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尤其是要下大力气提升全民参与程度,以此来逐步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让每个人大代表成为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积极因素”。
保护“生命线”,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动员每个代表深入一线做监督环境破坏行为的观察哨,紧贴群众做带动全民参与的宣传员, 积极建言,做督促政府重拳治污的推动者,使人大真正成为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中一种强有力的积极因素。今年来,先后有肖根法、贾锡芳、袁仲伟、朱庆连、陈燕等一百多位代表对所在地区环境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多次听取选民群众意见,提交了几十份建议书,内容涉及环境治理的方方面面,诸如居民住宅区老虎灶烟尘污染、垃圾分类处理、青龙山垃圾填埋场环境整治等问题引起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实际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
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只是手段,目的是要与政府共同构建起保护“生命线”工程的强大合力。今年1至8月的一组统计数字表明,滨湖区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82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07%;全区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43.9公里,完成企事业单位截污973家,实施自然村生活污水点源处理工程30个,完成214家企业排污口封堵,完成449个河道排污口封堵;打捞蓝藻18.94万吨,完成6.5万吨蓝藻无公害处理;造林绿化8100亩,新增城镇绿地163万平方米。□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