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总第187期

人大常委会会议评估机制值得期待

人大常委会会议评估机制值得期待

时间:2009-09-18 16:46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8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从此次会议开始,该市人大常委会将启动常委会会议评估机制。评估内容包括全体会议和分组审议的情况,还包括会议出列席情况、会议服务、会场秩序、着装情况、报告发言人、报告材料、审议情况、记录情况、公民旁听情况等。会议质量情况,将由评估小组进行综合评定并通报(据《成都商报》8月12日报道)。
  我们知道,地方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常委会会议。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如何,直接反映着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事关重大。近年来,各地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制度建设、管理水平进步明显,会议质量得到提高,应该说有目共睹。但与充分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能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正制约着会议效果。对此,成都市启动常委会会议评估机制,无疑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积极的示范意义。
  启动人大常委会会议评估机制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回头看”,开展调查研究,运用数据分析,对会议质量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为今后开好会议夯实基础。会议评估作为一次制度创新,用事实说话,就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及时而中肯地提出意见,促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遵守会议纪律,强化民主法治理念,自觉摆正位置,正确履行应尽职责,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笔者更大的期待在于,面对系统、频繁而直接的考量,推动常委会把更多的目光转向“效能”,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常委会议事程序和工作规则,加强自身建设。
  虽然说,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常委会会议评估机制彰显了人大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值得我们拍手叫好,但并不意味着该机制完美无缺。笔者发现,这次评估由常委会组织并主持,属于内部评估,具有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样,难免会因“身在此山中”而“当局者迷”,消解评估的效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评估工作最好是委托第三方来做,至少应当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参与,才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基于此,笔者以为,常委会会议评估要想取得实效,最好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完成。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专业机构的评估毕竟不是无偿的,笔者建议,不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经常性评估。一方面,人大代表参与评估常委会会议,能够体现常委会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精神,另一方面,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在不少地方已成惯例,他们参与常委会会议评估,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评估的可信度,更能确保评估的公正、客观、真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形成这样的机制——既有内部评估,也有专业机构、人大代表的评估,不同的主体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拾遗补缺,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不同角度切实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我们坚信,不仅是常委会会议的质量一定会大踏步地提高,而且,常委会制度建设乃至人大工作也一定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