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总第188期

探索街道人大工委规范化建设

探索街道人大工委规范化建设

时间:2009-12-14 16:46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前引:“滨湖区委、区人大常委会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人大工作任务发生的新变化,加强对街道人大工委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探索与创新,并以区委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街道人大工委的定位、设置、履职规范等,这在全市开创了先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解清在滨湖区街道人大工委业务学习培训班上如是说。2009年8月25日,滨湖区人大常委会举办了街道人大工委业务学习培训班,这是我区建区以来首次针对街道人大工委开展的集中学习培训。培训班上来自全区各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的全体领导、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滨湖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同时就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这份文件制订的相应的《实施意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这是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在推动街道人大工委规范化建设中作出的进一步探索,这次探索为促进我区街道人大工委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用一:全区对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有了更统一的认识。培训班上,我们不仅要求全区镇、街道人大工作同志全体参加,同时还要求镇、街的党政负责人也参加,会上区委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委对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作用二:区委文件的贯彻落实使街道人大工委开展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政策依据。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街道人大工委如何开展工作未作出明确规定,该文件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滨湖在法律规定框架内开展街道人大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作用三: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的制订和试行,在统一全区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机制的层面上开了先河。《实施意见》对街道人大工委的履职形式、工作计划报送制度、工作交流沟通机制、参与常委会活动范围等作了明确要求,街道人大工作的规范化提升奠定基础。
    背景:这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在探索街道人大工委建设中跨出的重要一步。自2004年我区第二轮区划调整以来,行政区块的调整和变革催生了街道人大工委这一新生事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监督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我区10个行政区块中已有9个是街道建制,形势对街道人大工作提出了更迫切、更实际的要求,街道人大工作已成为我区人大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滨湖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对街道人大工作的研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前行。
    事件追溯一:来自两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接力推进。
    我区街道人大工委的规范化建设,与两届人大常委会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2004年在我区4个镇先行建立街道之际,区一届人大常委会就敏锐地意识到,基层人大的性质已开始转变,这一转变必然带来工作上的根本变化,街道人大工委不再是一级地方权力机关而是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这一派出机构与常委会内设机构在具体履职上又非完全相同。如何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合理的定位并相应地开展工作,一届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了认真地研究。人大常委会党组报告《关于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的意见》便应时出台,对当时4个街道人大工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主要职责等作了明确。后经区委常委会会议同意批转,形成锡滨委发(2004)40号文件。这一文件为我区街道人大工委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可以说,这一举措正式拉开我区探索街道人大工委规范化建设的序幕。
    如果说40号文件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了街道人大工委“是什么”“做什么”的问题,那么104号文件则是着重明确和规范了“怎么做”的问题。也可以说104号文件是区二届人大常委会接力推动的结果。时至2009年,我区已有9个单位是街道建制,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把街道人大工委建设放到人大工作更突出的位置。对此,区二届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及时对街道人大工委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40号文件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街道人大工委建设的意见。区委再次采纳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批转并形成了锡滨委发(2009)104号文件。104号文件着重对人员配备作出明确规定、对工作职责作了充实完善、特别是对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党工委进一步加强和重视街道人大工委建设作了强调。
    事件追溯二:来自重点课题的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一贯秉承的宗旨。街道人大工作究竟需要在哪些地方给予完善和明确,必须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今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把“加强街道人大工委建设”确定为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组成了专题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走访座谈、听取意见、考察学习和研究分析。在调查中,我们不仅听取人大工作同志的意见,也听取党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仅了解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的想法,也了解基层人大联络员的想法;不仅掌握本区街道人大工作进展情况,也学习其他地区街道人大工作推进情况。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我区街道人大工作面临着“机构职能有待进一步明晰、40号文件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街道人大工委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了《关于对全区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告》。调研报告形成后,主任会议和党组会议反复进行了研究,并向区委作了专题汇报,引起区委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了104号文件的出台。
    事件追溯三:来自联席会议上的共同探讨。
    联席会议是区、镇、街人大沟通交流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也是个畅所欲言、共同探索、相互促进的平台。“如何加强街道人大工委建设”这个话题已在联席会议上多次进行了探讨。
    2006年,一届人大常委会成锡霖主任指出了城市化发展中基层人大工作体系的根本性变化,那就是:机构性质已由国家权力机关转变为常委会派出机构,自身职权已由独立行使法定权力转变为协助常委会开展工作,工作基础已由本镇的选民代表转变为本辖区内的区人大代表。并要求围绕这些转变正确把握工作定位。
    2008年,二届人大常委会王建珍副主任进一步阐明了我区街道人大工委的性质作用,那就是:街道人大工委是常委会正确行使监督职权的参谋助手,是常委会密切与代表和选民联系的桥梁纽带,是促进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街道人大工委是全区人大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是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009年,二届人大常委会毛保家副主任从贯彻《监督法》的角度出发,对街道人大工委建设的重要性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他指出: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在特定区域内的延伸,区人大常委会必须依法对这一部分政府职能的行使实施监督,街道人大工委就是协助常委会实施延伸监督的最直接载体。通过街道人大工委,可以为常委会依法监督、民主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不留监督“断层”“盲区”;可以不断畅区人大通常委会与代表选民的沟通联系,坚实人大工作基础;可以督促法律法规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在街道地区的贯彻实施,为地区三文明建设发挥直接和现实的作用。
    几年来,共同的探索和研究为各级党委重视街道人大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街道人大工委的领导,各街道人大工委理直气壮地履行自身职责,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制度保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