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次会议

[ 工作汇报 ]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决议执行情况的汇报

无锡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徐  劼

时间:2010-01-14 16:24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报告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的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议案》、《关于建立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综合平台》和《关于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村级经济及农民就业问题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议案》作为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案交市政府办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执行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将《关于建立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综合平台》和《关于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村级经济及农民就业问题的议案》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督办议案交市政府办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执行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接到市人大常委会的交办任务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管市领导迅速召集有关承办单位部署议案办理工作,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组织承办单位积极开展实施方案的调研论证工作,精心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按时完成了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各项实施工作,认真落实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有序地推进议案的办理工作。现将各议案实施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议案》执行情况
    市政府受理该项议案后,立即组织相关工作。2月2日,专门邀请市人大领导和科教文卫工委到科技局指导、推进议案的实施。在此基础上,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召集市经贸委、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讨论,汇总意见后进行了修改。3月17日,向人大专业委员会作专题汇报,听取意见,再次进行修改。3月18日,市政府召开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对《方案》修改作出具体指导。《方案》在广泛征求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后,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为议案办理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方案》于4月9日通过了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4月28日,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市政府组织实施。
    (一)《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
    2009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无锡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战略目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各项工作。全年预计完成专利申请总量1.7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800多件;专利授权量近6900件。全市预计新增国内注册商标4000件,境外注册商标新申请数70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4件,新申报省著名商标40件,为促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组织实施,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启动《无锡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工作,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成立无锡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创建目标,制订并下发了《无锡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09年重点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加快组织推进。
    二是强化政府导向。着力优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环境,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企业科技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激励创新应用。发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作用,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实施各类专利计划,大力推进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管理规范》的贯彻标准工作,组织申报省科技支撑计划(重要技术标准)项目,修订并出台了《无锡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专利资助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申请发明专利。
    四是开展法制宣传。举行大型知识产权现场咨询活动,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提供知识产权相关咨询服务。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积极报道知识产权工作的动态,普及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各市(县)区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因地制宜利用宣传栏、活动板报、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为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条件。
    五是举办系列培训。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系列培训活动。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企业等各类知识产权专业培训班,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年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培训100多场次,培训各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1万人次以上。
    六是推进法律服务。加强行政执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8起,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事件。认真处理各类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专利纠纷行政处理结案率达100%。中国(无锡)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援助中心正式挂牌运作,落实人员和经费,制定了《无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章程》、《无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新增专利中介机构7家,并以无锡地区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相关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为基础,构建个人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措施
    总体来看,《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基本都能完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力争完成75家)难度很大,目前没有突破;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仍然较弱,亟待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服务机制有待完善等等。为此,下一阶段,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宣传、贯彻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年内完成《无锡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尽快付诸实施。尽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企业在研究开发立项及开展经营活动前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支持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深入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鼓励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
    二是切实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掌握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切实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工程,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普及宣传,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宣传培训工作,切实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三是加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龙头,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进程,形成一个以专利为主、集商标、版权信息和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事业,做好中介机构培育和引进工作,建立中介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服务机制,引导中介机构为广大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四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平台。支持中国(无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加快知识产权维权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完善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研究疑难、复杂知识产权案件的处理办法,切实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二、《关于建立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综合平台的议案》执行情况
    该议案是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由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议案。4月28日,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综合平台议案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组织实施。
    (一)目前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集中力量建设无锡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市长毛小平分别于3月20日和7月1日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作出批示,要求加快落实。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就议案推进工作召开专题协调会议,要求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市人大的议案,扎实推进这一“惠民生、保安全”的重点项目。目前,无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已选址定于新区太科园,确立了既借力省内外资源发展,又与省内外其他城市错位发展,具有鲜明无锡特色的定位,力争建成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立足无锡、辐射周边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11月27日,无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已顺利奠基。
    二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协调机制。由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带动全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了检验检测单位业务技术协调机构和全市食品安全专家库,推进了信息、技术共享和政产学研合作。
    三是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监测网。根据各市(县)、区人口和食品消费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所建立食品安全检控点。按照统计部门对本地居民主要消费食品类别的调查,确定10余种主要监测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在监测点抽检食品,评估食品污染情况。根据国内外食品安全动态,对食品检测指导进行适当调整,保证监控的覆盖率。根据监测结果和各方面信息综合,定期组织专家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将评估情况反馈各监管部门。
    四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综合搜集与通报制度。在省内率先建立市级食品安全网站,搭建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平台,对食品行业企业实施信用等级评定。对发现有可能引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在专家充分评估后向监管部门提出建议,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消费警示。
    五是强化食品安全执法监管。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制度,加大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责令企业召回。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执法衔接,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督抽查,相互通报情况,提高监管效率。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六是加强“放心肉”管理。建立“放心肉”服务体系,确保肉品质量安全关;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打私屠滥宰;净化肉品市场秩序,规范定点屠宰,制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加强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与管理,严把猪肉质量安全关;落实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严厉打击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病死猪、出售病害猪肉的行为;贯彻落实国办[2009]8号文件要求,严防“瘦肉精”中毒事件的发生;认真搞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和目标
    2010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力争全市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一是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各项工作。根据上级安排,在全市机构改革到位前,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与各市(县)、区和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签订《2010年度食品安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状》,结合实际,针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产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治理。加强对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活动的督查。协调解决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认真履职
    二是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整顿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实施“放心餐桌”工程,加强基层餐饮消费环节监管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行动,提高餐饮消费环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餐饮行业电子化、信息化平台,加强餐饮消费环节信用体系建设。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解决整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安全各执法环节的衔接,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监督抽查,努力形成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合力。将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加强食品行业自律。
    三是继续抓好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街道、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重点落实村级食品安全工作,加大调查摸底和巡查频次,加强对标准化农家店的日常检查。在锡山、惠山成为第三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申报单位的基础上,指导其围绕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细则,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力争成功创建。
    四是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抽检与考核工作。进一步扩大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抽检覆盖面,加强市场抽测力度,加强对重点品种和监管薄弱环节的产品抽查。对抽检合格率较低的产品,及时组织食品专家和监管部门责任人、行政相对人、消费者进行研讨分析,追本溯源,制定相应对策,努力消除隐患。对抽检合格率较低的区域和环节,第一时间发出督办通知单,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责任单位,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信息管理和投诉举报接待处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两支队伍的素质。坚持食品信息集中管理,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认真对待群众举报,对来电、来函、来人反映食品安全有关问题的,依法做好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和移送工作。对移送受理单位加强督查督办,实行部门联动执法,提高办结效率,确保案件办结率、反馈率均达到100%。
    三、《关于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村级经济及农民就业问题的议案》执行情况。
    该议案是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由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议案。6月25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村级经济及农民就业问题议案的实施方案》。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一)有关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村级经济的情况
    一是开展工作调研。5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周解清主任率队组织开展了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6月份以来,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专题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村级经济的意见和建议。9月起,开展村级经济发展状况专题抽样调查,在全市选取12个镇、36个村,对其村级收支内容和结构、增长潜力及空间、挂钩结对情况等内容,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村级经济发展的潜力、资源、空间、机制、路径等状况,全面研判其发展态势和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提出新形势下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在组织市有关部门多次研究会商的基础上,拟订了《关于城市化进程中村级经济保障问题的议案实施方案》,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实施方案》明确,从2009年起,从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强化资产管理、规范村级负担、加大经费保障、健全组织机构六个方面入手,着力建立促进全市村级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机制。到2012年,力争全市市区村级经济收支基本实现村村平衡并略有结余,村级经济正常运转得到有效保障;城中村(社区)行政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现与城市社区接轨。
    三是强化推进工作。9月18日,召开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相应责任,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要求各地、各部门围绕探索长效机制、抓好思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抓好政策扶持,提升整体水平、抓好脱贫转化,保障发展成效、抓好管理强化等四个方面,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全市村级经济不断做大做强。
    四是加大薄弱扶持。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功能,制定出台了今年市级扶持经济薄弱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拟在全面关注100个列入市级扶持的薄弱村发展状况的同时,对经济状况较差的村,集中各方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实行适当倾斜,促进其加快实现转化提升。进一步完善结对挂钩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对100家市级机关及部门近三年来帮扶薄弱村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完善联系制度,总结推广薄弱村实现成功转化的经验和做法。
    五是强化资产管理。从今年7月份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村级集体财务、集体资产和农经收益分配等各项基础数据的调查、核实工作。8月份,针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薄弱项目治理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争取用三年时间,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级经济经营管理机制。
    (二)有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方面
    市政府高度重视该议案的办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落实责任、分解目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各项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到12月底,已基本实现了城乡就业创业政策的接轨,扶持584名农民成功创业,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5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4.3万多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93%。
    一是全力服务企业,稳定就业局势。率先出台了“新老八条”政策措施,采取阶段性降低医疗、失业保险费率,扩大和延长社保补贴,发放困难企业稳岗社保补贴等措施,全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稳定就业;率先出台了《关于构建和发展和谐劳资关系的决定》,提出了“双维护、两服务”和“劳资和谐共赢”的工作理念,通过稳定劳资关系来达到稳定就业的目的;建立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动态掌握和了解全市各类企业录用、退工变化情况,定期发布用工动态监测报告。
    二是推进城乡就业政策、服务、保障接轨。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退城进园”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加快推进“三个接轨”,即政策接轨:出台了促进扶持就业新政策,将农村就业困难扶持对象由原被征地农民扩大到农村零就业家庭以及在二、三产业稳定就业半年后失业的农村劳动力,将城市就业中一些具有普惠性、长效性的措施向农村延伸,基本消除了城乡就业扶持政策的差异;服务接轨:将城镇劳动保障平台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服务功能、考核标准向农村延伸;保障接轨: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置换“城保”进程,完善了被征地农民保障机制,明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思路。
    三是全面推进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建立和完善了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为农民创业提供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开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将创业服务体系向农村和农民延伸,着力打造覆盖项目征集、孵化、培训、服务等全过程的服务平台,使农民能就近、方便地享受到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创业指导、小额贷款等创业服务。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素质就业。今年,着力强化了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责任意识,把创业培训对象向农民农村拓展,并首次将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目标纳入各地党委、政府考核范围,促进各级进一步强化以培训促就业的各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大局,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关心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服务企业稳定就业。紧密结合扩内需、保增长、维稳定的决策部署,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外向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全面深入落实“新老八项”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达到稳定就业效果。
    二是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在当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总体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落实创业扶持资金、降低创业门槛、拓宽融资渠道,帮助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农村劳动者实现创业。加大创业培训、加快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创业项目,努力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是优化政策帮扶就业。加快农村就业困难对象的认定工作,对吸纳农村就业困难对象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推动失地失业农民向城乡生产生活服务业转移就业。
    四是加强培训主动就业。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趋势,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主动就业能力。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引入招标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形成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的良好局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实现一条龙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新体系。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