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总第190期

抓好就业工作 促进和谐发展

■ 文 / 吴富生

时间:2010-01-17 19:1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切实抓好就业工作事关百姓增收致富,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不久,锡山区人大组织力量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面广量大的民营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要大力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据统计,锡山区4000多家工业企业共吸纳就业17.6万人,其中95%以上都分布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在缓解地区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安镇街道近140家电动车企业,解决了1.4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35%左右为本地职工;东港镇近150家服装加工企业,解决了1.2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30%左右为本地职工;鹅湖镇近500家彩印包装企业,解决了7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70%左右为本地职工。
    建议:一是以持续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为抓手,积极响应中央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号召,加快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入贯彻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抓紧落实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融资等专项服务。为中小企业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加强与央企、外企以及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合作,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培植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一系列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迅速拉开园区框架,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实施要素整合,加快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区域内更多企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三是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关注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部分困难企业,帮助指导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第三产业被誉为吸纳就业的天然“蓄水池”,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近年来,锡山区服务业整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在带动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全区4100多家服务业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共有从业人员4.7万人。特别是一些大型专业市场吸纳就业的作用更加明显。例如,东方钢材城拥有入驻经营户344家,从业人员达3000人;友谊钢材市场拥有入驻经营户400家,从业人员达2400人;宝鼎钢材市场拥有入驻经营户320家,从业人员达1900人。与此同时,逐步发展壮大的服务外包、动漫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也吸纳了一大批本地高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就业。 
    建议:一是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通江物流园区等生产性服务业园区的建设,重点突破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物流、研发、设计、咨询、金融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提供支撑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抓住产业关联度大的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中介服务等行业,大力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入驻,吸纳更多本地高学历人才创业就业。三是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抓住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的提档升级,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居民生活服务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对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的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近年来,锡山区按照“招商建园、产业兴园、功能强园”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综合试点“一区十园”建设,切实为农民就业增收搭建了新平台、拓展了新空间。截至目前,全区农业园区已累计吸纳农民就业1.8万人。例如,红豆集团通过村企合作互动,借助红豆杉产业发展,解决了当地5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由于种植红豆杉亩均产值和亩均净收益较高,分别达到了3900元和3250元,再加上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每亩620元的保底收益和部分浮动红利,当地农民年收入超过8000元,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建议:一是加快园区建设。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壮大功能稻米、名优茶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业的多品种、多形态、多业态、多功能发展,增强农业园区吸纳就业的能力。二是促进土地流转。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业项目为依托,进一步鼓励农户以股份合作、委托流转、出租、转包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土地,改善农民就业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深化为农服务。不断拓展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种养技能和水平,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服务于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的发展。

    创业是新形势下促进就业的新增长点,要加快形成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锡山区涌现出了不少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其中不乏通过自身的创业成功,带动了一批劳动力就业的典型。例如,下岗职工邓峰通过参加创业培训班,获得了政府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成功创办了制作标识标牌和销售饮水机的经营部,解决了10多名本地劳动力就业。大学生华明通过参加创业培训班,成功开办了“及时雨”服务中心,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
    建议:一是加强创业培训。针对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各类培训,满足群众的创业培训需求,进一步增强创业能力。对于有创业意愿但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创业的基本能力;对于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加强政策扶持。依托劳动保障平台,健全创业者创业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扶持。重点加大对大学生、被征地农民创业帮扶力度,在信贷、场地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促进其创业就业。三是加强服务指导。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平台。及时根据创业者的创业项目、创业规模和创业发展水平,帮助协调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