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嘉、湖环太湖五市合力治水 要为世博送一湖好水
文 / 张根生
时间:2010-09-16 11: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距世博会举行还有5天,源于太湖的太浦河,担负着向上海供应饮用水的艰巨任务,针对今年特殊情况,环太湖五市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频频推出重磅应急治太机制和措施。且看:
—— 环太湖五市人大发表 《无锡宣言》约定“团结治水” ;
—— 苏州太浦河水上检查站对进沪船只24小时监测;
—— 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厂二期首个15万吨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入调试……
“要为世博送一湖好水”,环太湖五市厉兵秣马,提前备战!
五市人大《无锡宣言》推进“治太”
世博期间,太湖流域有什么情况,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五市的人大将会及时互通信息,协调行动。4月19日,“环太湖五市人大推进治理太湖首次联席会议”上通过的《无锡宣言》中,确定五市人大正式启动推进治太联动平台。
此次由无锡市人大发起建立的以共同治太为目标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是首次尝试。浙江一位参会者向记者表示,建立由人大参与的联合推进平台,力道大多了,很多事情办起来也会顺畅。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重要职权。环太湖五市中,其中两市有立法权。特殊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决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太中有着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在推进治理太湖工作中,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重大事项决定、立法和监督等工作中做足了“水”文章,作出了《关于将全市域建成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修订了《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制定了《排水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推动无锡的太湖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产业转型等做了卓有成效工作。此次无锡市人大联合环太湖4市推进治理太湖,显然是要增强合力。
据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解清介绍,今后,成员将按照“自愿参与、优势互补、合力推进”的原则,采取“联合主办、轮流承办”的方式,邀请所在地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每次确定一个主题,立足当地、合力治太。合作形式包括信息交流、经验交流、专题合作、联合视察等。
此次会上,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议,如:建议统筹资源提升科技治太水平,建议通盘制定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整体规划方案等。一位市人大领导提议,在有立法权的市,可在相关建议成熟后推进地方立法;其他市可推进出台相关文件或规定。总之,五市人大在推进太湖治理中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五市人大联合推进治太之举受到各方关注。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吴泗宗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叶海平教授都认为,这是一个崭新事物,区域联合治水,人大“联手推进”具有实践意义和示范作用。
世博期间“防控”更周全
“世博会期间太湖治理面临压力格外重。”参加“环太湖五市人大推进治理太湖首次联席会议”的江苏省人大的一位领导向记者表示,针对今年特殊情况,准备工作将从最坏处着眼,工作目标向最好处努力,各项防控应急措施将更加周全。
太湖边上,记者看到两根直径约40厘米的管道喷出浓黑的淤泥。正在清淤的张师傅说,一个月来日夜不停,目前已经抽出淤泥约80万立方米,接下来将对淤泥进行固化利用处理。
这样的清淤点在太湖上有多处。为降低蓝藻暴发程度,今年清淤普遍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工艺。宜兴在本月完成土方145万立方米的太湖二期清淤任务。在汛期到来前,无锡、常州、苏州要确保完成竺山湖、梅梁湖、东太湖等湖体2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清淤,清淤土方达到760万立方米。今年湖州市将清淤河道1200公里。
今年江苏太湖蓝藻防控应急机制已启动,环保部门对环太湖城市水源地周边污染源实施不定期“飞检”,未达标企业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
江苏加快推进藻水分离项目,目前已建成藻水分离站6座,日处理藻浆能力已达8000吨,今年还将再增建1座,届时,日处理藻浆能力将达10000吨。同时,加快了预警系统建设,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太湖蓝藻监测,已建成16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投运4艘应急监测船艇,初步形成了“天地一体、水陆联动”的监测监控体系。无锡、常州、苏州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地区及旅游景区的蓝藻打捞作为重点,力争日产日清。
世博会期间,将有大量游客涌入太湖周边城市,沿湖各地纷纷完善了饮用水安全应急防控预案。为确保太湖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江苏省和沿太湖各级环保部门严密监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及时消除供水安全隐患。
开春以来,苏州等地启动了22项保障饮用水安全工程。从近日督察情况看,各地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强化水厂制水工艺等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水质安全。沿湖各地还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106项标准,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合格。
鲜活的“无锡样本”
记者从无锡市环保局了解到,世博期间,无锡加大水源地应急预警,全市7个环境自动在线监控中心、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1个蓝藻巡视点、13个蓝藻分布视屏监视系统,实施24小时监控。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和飞行机器人对太湖蓝藻监测,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监控体系齐上阵。无锡市“第二水源”也将发挥作用,在世博会期间长江第二水源地供水能力达到80万吨/日,形成太湖、长江“双源供水、管网互通、双重保险”。
阵痛后的无锡,作为太湖治理国家工程主战场,3年来创造了鲜活的 “无锡样本”。
在采访联席会议时,全国30多家媒体的记者来到无锡隐秀社区创建排水达标区、景宜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无锡环太湖生态景观林带等处参观。中国环境报的记者老高感慨地说:“太湖治理的进度之快和效果之好‘超乎预期’,太令人振奋了。”
当了解到无锡市仅去年就投入了90多亿元治太资金,无锡水域的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和富营养化指数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7.6%、8.3%、21.0%和4.3%时,记者们赞叹不已。
经历了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的无锡,为了重现山清水秀美景,在铁腕治污、科学治污的路上执着前行。
无锡市环保局局长刘亚民告诉记者,不到三年时间,无锡关停1607家“五小”及“三高两低”企业,否决劝退940个拟建项目。三年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4508件,处罚总金额达1.3亿元,收缴排污费6.36亿元,关停污染企业532家……
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为铁腕治污提供了有力保障。无锡先后配备了先进的环境应急指挥车、监测车和监测船,新购了26辆执法专用车,添置了56件(套)大型装备,建成了7个环境自动在线监控中心和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目前,总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集监测、监控、预警、指挥、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大量采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无锡市环境监控中心”正式奠基,预计2011年建成投运。
无锡3年来交出了漂亮成绩单,“河长制”、“片长制”等独特名词因治太而被人熟知,太湖内湖蠡湖新城八年治水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作者为解放日报记者)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