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7次会议

[ 工作汇报 ] 关于制定《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草案)》情况的汇报

无锡市发改委主任 高敏

时间:2011-05-20 16:28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向会议报告《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草案)》的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请大家提出意见。
    一、规划的编制情况
    我市2009年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标志着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充分认可,并对我市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无锡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环保局共同组织编制《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草案)》。2009年5月,开始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初稿起草、征求意见、部门衔接、专家论证等程序后,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形成草案。
    1.公开选择编制单位。根据市主要领导的要求,市发改委、环保局迅速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部门领导领衔,市相关部门专家组成,责任处室具体推进的工作体系。领导小组经过公开招标,确定由具有丰富经验和强大实力的中国环境科学院牵头,会同江苏省环境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制规划。
    2.深入调研起草初稿。编制小组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有关内容,在我市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收集资料、组织部门座谈、查询相关文件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我市太湖治理、生态市、生态园林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创建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起草形成规划初稿。
    3.征求意见论证衔接。规划初稿形成后,市政府、市发改委多次组织各地区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座谈讨论,多次书面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规划。2010年3月8日,省环保厅组织规划座谈会,进一步对规划提出修改完善意见。3月16日,规划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根据专家论证会意见修改后,2010年3月29日,该规划作为《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决定》的附件,经市委常委会第105次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此后,该规划与《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决定》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进行了全面衔接,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草案)》。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规划总则,明确了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第二章是规划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在分析了无锡的区位、经济、社会、环境、制度、条件等优势后,也分析了无锡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能源压力、环境制约瓶颈、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第三章是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第四章是主要建设任务。第五章是重点建设项目。第六章是规划保障措施。下面,就规划重点内容作简要汇报。
    (一)关于指导思想
    规划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自觉” 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以治理太湖水环境为核心,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为抓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太湖保护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率先形成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为加快建设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宜居城,率先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基本和《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决定》保持一致。
    (二)关于规划目标
    规划以2011-2015年为重点规划期,目标展望至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高效的经济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基本确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明显提高,把无锡基本建成为全国著名的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宜居城。到2020年,经济发展总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高度发达,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质量较高、政府廉洁高效、人民幸福安康、城市安全整洁的要求,把无锡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率先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全面小康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为此,规划参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考核指标,结合无锡实际,突出先行先试,体现可操作性,提出了包含生态经济、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5个方面30项指标,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各指标评价参考值在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充分体现了无锡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三)关于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倡导绿色行为方式、健全环境支撑体系、打造优质人居环境、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培育生态文明意识等6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1)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三次产业的生态化、低碳化改造,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提升农业生态化水平。二是以高新化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低碳型工业发展。三是以高端化、生态化为导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低碳型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向低碳型生态化方向转变。
    (2)倡导绿色行为方式。紧紧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在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中倡导绿色行为理念,引导推进商业和民用节能,加快建立生态友好、绿色文明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出行模式。一是大力实施“绿色消费”倡导战略,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崇尚的绿色消费体系。二是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核心,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公众调整传统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选择环境友好的高质量现代生活,倡导良好的生活风尚。三是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节约和资源有效利用,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倡导公众优先选择节能环保、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
    (3)健全环境支撑体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城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太湖保护区建设,推进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控制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无锡全市域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是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推动水环境治理向水生态保护转变,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全面实现太湖水环境治理目标。二是制定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三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切实减少城市噪声污染。四是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试点,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市场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五是强化环境光、热辐射管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六是运用高科技建立完备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条块联动的环保执法体系,建立健全与新时期生态环境文明相适应的环保能力体系。
    (4)打造优质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完善配套生态基础设施,将无锡建设成为生态空间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居住环境优美的和谐宜人幸福安康的首善城市。一是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污染控制和美化生态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构筑起全市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完善人居基础设施,突出城市绿地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居住适宜性,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三是广泛开展“生态城”、绿色街道、绿色社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系列创建活动,共同创建优质、和谐人居环境。
    (5)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监管体系和生态考核体系,努力形成民主科学、制度完善、法制健全、监管有序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强化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生态文明理念约束政府决策,为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表率。二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利用,降低环境保护成本,加快形成资源要素科学配置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强和完善公众参与的支持保障措施,发展壮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逐步建立起良性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
    (6)培育生态文明意识。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措施,引导企业和人民群众了解、接受生态文明理念,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主动履行生态环境责任,使每个企业、单位、个人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主体。
    (四)关于工程项目
    根据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任务,按照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环境优先、提高效率的原则,从我市实际出发,规划实施包括六大类5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2.1亿元。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示范亮点,以点带面推进的原则,提出了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太湖新城“清水流域”、万顷良田建设、循环经济、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水回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绿色乡村” 建设、“两型社会”创建等10项示范工程。
    (五)关于规划实施保障
    主要从加强规划管理、加强人才保障、加强资金保障、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确保规划的实施。一是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工作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制定配套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督查考核、决策咨询等制度,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人才保障。通过培养、引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构建生态文明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借“外脑”建立专家智囊团,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加强资金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 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融资手段,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收国内和国外资金及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四是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意识。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公益事业。政府机关带头倡导实施节能环保、保护生态、崇尚自然,实行办公适度消费和采购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