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总第200期

让幸福之花开在市民心中——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幸福江阴建设纪实

让幸福之花开在市民心中——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幸福江阴建设纪实

时间:2011-09-18 14:0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2006年,江阴市委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宏伟目标。几年来,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幸福江阴建设,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通过作出决议、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专项审议等方式,监督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为民惠民措施,点点滴滴汇聚成幸福的涓涓溪流,浇灌着江阴市民心中的幸福之花。
依法作出决议:绘就幸福江阴美好蓝图
2005年末,江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后,面对小康达标后干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江阴市委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合集体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战略构想:即以民生为本、力求人人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人人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也在广泛征求专家、群众意见后随即出台。
为加快推进幸福江阴建设,2007年12月,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组织全体人大代表认真审议了《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2008-2010)》,并依法做出了《关于深入推进幸福江阴建设的决议》,将市委关于幸福江阴建设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身到这一创新实践中来。一曲以“五民五好”为主旋律的幸福之歌在暨阳大地全面唱响。
寓支持于监督:合力共建幸福江阴建设
决议作出后,督办落实是关键。为确保幸福江阴建设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能如期完成,常委会积极发挥人大职能优势,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加强对《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与政府、与社会携手,形成建设幸福江阴的强大合力,四年的履职历程见证了市人大常委会服务发展大局、建设幸福江阴的毅力和决心。
——助推经济转型提升,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海啸、产业更迭浪潮袭来,江阴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常委会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不断加大经济监督力度,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指标严重紧缺、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规模品牌企业总量偏低、科技人才资源缺乏、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优化服务平台等建议,督促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和转型提升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实施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加快经济转型优化;深入推进科技人才资本战略,加快开放式科技创新,打造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本强市;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以人才科技为引领,着力打造科技新城……
如今,在江阴这座工业强市,一场以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转型升级大潮正风起云涌。
——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监督,营造天蓝水清景美的人居环境
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也是衡量建设幸福江阴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2008年以来,常委会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一大重点,持续不懈开展跟踪监督,先后对水污染物总量减排、河道整治、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市域河道管理以及控源截污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进行调研审议,实地视察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单位,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2010年,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了南部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暨结构调整规划,将澄南六镇200多平方公里土地“留白”划定为“不开发区”,通过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方式,加强当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在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不断加大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010年,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区和各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1.6%和83.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了92,被联合国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并荣获江苏省人居环境奖。
——关注群众衣食住行,致力民生福祉改善提升
幸福江阴,民享为先。常委会紧紧围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课题,持之以恒加强对教育布局调整、公交优先战略、文化事业发展、城乡医疗卫生、农村医疗保险、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养老保障、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民生实事的审议、检查,促进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第一追求”,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一桩桩真真切切的惠民项目,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实惠。
促进教育布局调整,让学生就学更方便。专题审议全市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批准《江阴市学校布局规划(2008-2012年)》,并通过视察、调研、检查、会议审议等形式多次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工作实施监督。在常委会的推动下,市政府认真依照《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全市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对南菁高中、江阴高级中学、城西幼儿园等76所学校和幼儿园实施改扩建,全市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惠泽了更多的学生。
助推医疗卫生改革,让群众看病更实惠。组织开展代表集中视察全市卫生服务工作,为全市医改工作会诊把脉;专题审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并作出相关决议,督促政府启动了硬件建设、人才培训、百名医生进社区、健康宣教、药品让利、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等六大工程,优化配置全市卫生资源,有效促进了我市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
一次次现场的推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常委会从细微入手,从小事做起,用一个个体民情、贴民心、顺民意的小支点,支撑起民生关怀的大理念,督促政府做好点点滴滴市民身边事,汇聚成幸福的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个老百姓的心田。
——构建民主促民生机制,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幸福
“幸福不幸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创新民主参与方式,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幸福江阴建设,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幸福建设格局。
常委会着力打造民意绿色通道,通过组织开展“代表接待日”、“代表活动周”、“联系选民月”、“主题调研年”、代表述职等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为民代言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江阴人大网上开设“主任信箱”、“代表建议”、“代表信箱”、“民声留言板”等栏目,开辟市民反映社情民意快捷通道。
常委会还积极搭建公民知情参政平台,建立了公民旁听人代会制度,每年邀请20位公民旁听人代会,听取建议意见;在重大事项决定、常委会议题征集、政府实事确定、视察活动、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代表活动等方面不断扩大代表和公民的参与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更多的市民在民主参与中感受幸福。
再度作出决议 续写幸福江阴新篇章
几年来,在“幸福江阴”战略的指引下,江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跨越,一项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结出了累累硕果,幸福江阴的美好愿景已转化为现实:经济产业优化提升,百姓收入一路攀高,就业培训政府买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教育资源平衡发展,不出社区就能看病,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每个市民都真切感受到了江阴这座幸福之城的强劲脉动。据2010年度民意调查显示,95.87%的被调查者对作为江阴人感到自豪和幸福,97.13%的被调查者对建设幸福江阴充满信心,江阴百姓的主观幸福指数达到87.44分。
面对已取得的成绩,江阴的决策者没有停下追求幸福的脚步。在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市政府编制出台了《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2011年—2013年)》,就未来三年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2011年1月中旬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经过全体代表的认真审议,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幸福江阴建设的决议》,开启了江阴人继续探寻幸福的新征程。
“建设幸福江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市人大常委会将立足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奋斗的目标、工作的追求,继续在推进幸福江阴建设中积极作为,将江阴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市人大常委会吴崇翟如是说。□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