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次会议

无锡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意见

无锡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意见

时间:2011-09-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在2011年8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五五” 普法规划实施和“六五” 普法规划制定情况、人才特区建设情况的汇报;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中,常委会会议提出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汇报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投资结构有所优化,民生进一步改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一般预算收入保持稳健增长,预算支出继续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等重点方面倾斜,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财政情况总体平稳,但也存在着经济增长后劲减弱、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日趋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常委会会议建议:
1.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服务业超越发展与制造业全面提升齐头并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与传统优势产业更新改造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避免因退城出市而导致投资下降和就业下降的影响。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度,提高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走集约发展的道路。要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和储备,全面做好年度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尽快扭转产业投入不足的被动局面,重振产业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2.要有效破解要素资源瓶颈制约。要积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努力增加存量土地供给,优先保证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加快金融创新,做好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加强重要原材料供应的组织协调,确保物流通畅,降低成本。要通过政府卓有成效的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无锡,投向实业。
3.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围绕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要认真执行个税调整办法,降低中低收入者负担。要积极做好物价调控监管工作,确保实现物价控制目标。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努力改善公共服务,特别要确保不发生恶性事件和重大事故,为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4.要努力促进财政收支平衡。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企业发展,进一步涵养税源,立足长远促进财政收支平衡。要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应免尽免,营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要坚持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利用预算信息公开的契机,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保证各项重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密切关注宏观政策的新变化,切实增强财政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财政安全稳定和各项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关于“五五” 普法规划实施和“六五” 普法规划制定情况汇报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市自2006年实施“五五”普法规划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为巩固“五五” 普法成果,进一步推动“六五” 普法工作和依法治市进程,保障我市“十二五” 规划的顺利实施,常委会会议建议: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组织领导机制,真正形成责权明晰、分工明确、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政府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组织、协调、督促、引导的普法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各普法成员单位工作联系制度、督查工作通报制度、评比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对普法工作的指导、检查力度。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责任,积极参与,全方位推进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要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以宪法为核心,重点加强与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突出重点对象,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流动人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经常性地开展依法治理活动,不断推进“法治无锡”建设。
3.要进一步创新形式和载体。要丰富和提升法治建设文化品牌,扶持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强化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坚持创新创优,努力构建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平台, 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要不断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开展各项法治创建活动,鼓励群众参与法治实践, 大力培育全体公民的法治精神和信仰,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4.要强化保障和监督措施。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系统部署、统筹推进。要切实按照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经费保障标准,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创造条件。要加强年度考核和阶段性检查, 搞好中期督导检查和终期评估验收,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关于我市人才特区建设情况汇报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主战略,大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覆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生活居住全过程的优惠政策体系,形成了高端人才加快集聚的良好势头,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人才效应日益显现。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市也存在着人才政策进一步落实、新兴产业人才资源短缺、人才服务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为此,常委会会议建议:
1.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要继续把“人才特区” 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要更好地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配合,加大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对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宣传推广,扩大政策措施的影响力。
2.要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体系。要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必要的梳理,改进不合理、不规范的政策,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推进人才制度创新,探索制定更加人性化、专业化的政策措施,使“人才特区”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系统,更具吸引力。要积极对上争取,按照建设国家“人才特区”的目标,力争在重大项目倾斜、科技金融服务、产业跟踪扶持、科研创新激励等方面取得更多优惠政策支持。
3.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要加强对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注重人才引进与产业的对接,根据无锡产业转型的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新兴产业领域紧缺人才,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尤其要加快推进“530” 项目研发孵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除高端研发人才之外,要重视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销售人才等配套型人才。要重视发挥本地企业引进人才和技术的主体地位,推动本地企业与高层次人才联合创业。对本地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企业,也要按“人才特区”相关政策,激励他们为无锡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要注重营造好整体环境。要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创新发展理念,树立高效、廉洁、务实、勤奋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在住房公积金、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创业融资方面的困难。要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浓厚的人文土壤和精神家园,更好地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四、关于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汇报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工作,高质量地审结了一大批知识产权案件,充分发挥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但也还存在着知识产权诉讼成本高、审判人员结构有待优化、工作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等问题。为此,常委会会议建议:
1.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整体合力。要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作用,继续加强与行政执法单位的协作配合,建立完善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对拥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的指导和联系,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和裁判标准。要加强与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律师协会等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2.要突出服务重点,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要以企业知识产权为重点,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要抓住重点开展能动司法,加大对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大对相关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要继续落实好公开审判制度、深化“三审合一”改革,加强审判管理,不断完善审判工作机制。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经验积累,降低诉讼成本,妥善解决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审判工作成效。
3.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水平。要通过组织培训、专题调研、经验交流等,提升审判队伍和人员业务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的专业化审判员队伍。
4.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识产权审判影响力。要紧密结合审判实践,做好司法宣传工作,选择有影响的案例,邀请代表性人士旁听庭审,增强审判的公开性和公信力。要适时发布知识产权审判中的重要信息和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法院网站和大众媒体加强宣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扩大社会影响。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