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大会报告 » 正文

关于无锡市2008年至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

——2012年6月26日 在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高 敏

时间:2012-06-26 [ ]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8年至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通报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情况。

一、2008年至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以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转型发展主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通过的计划任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80.2亿元,是2007年的1.8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4万元,是2007年的1.6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722.1亿元,是2007年的2.4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15亿元,是2007年的2倍。经济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产业层次获得明显提升

    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2011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6.0%和44.0%,三次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1.8:58.7:39.5调整为1.8:54.2:44。新兴产业进展良好,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物联网共性平台及综合应用示范工程、传感网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国家批复并授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高效农业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比重达54.6%,比2007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三)内需动力得到稳步增强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初步形成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固定资产投资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适度合理增长,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3169.2亿元,是2007年的1.9倍,其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60%。消费需求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2.0亿元,是2007年的1.9倍。外贸出口总体平稳,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24.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23.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均为2007年的1.4倍;离岸外包业务全省第一。

    (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积极实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太湖新城、锡东新城形态初现,城市化率达到72.2%,比2007年提高4.8个百分点。市区工业“退城进园”全面完成,江南大学、人民医院、市民中心、博物院、体育公园等重大公共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通车启用,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开通境内外航线27条,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竣工,无锡(江阴)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环太湖、苏锡、锡张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一级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太湖大道、高浪路、金城东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城市快速内环全面建成,地铁1、2号线开工建设。

    (五)生态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万元GDP能耗2010年比2007年下降14.4%,2011年比2010年下降4.0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市区形成太湖、长江“双水源”供水格局,原水预处理和制水深度处理全面完工。基本实现污水处理厂、主管网、排水达标区建设“三个全覆盖”,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逐年改善,蠡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大力加强生态绿化建设,2011年林木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1%和36.5%,比2007年实现明显提升。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跻身国际花园城市。

    (六)改革攻坚继续纵深推进

    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事业“四分开、两分离”改革,完成建设、社保、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市政、园林“管办分离”和广电、报业集团“宣传与经营分离”改革。强力推进“两集中三到位”、“三通四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3000多项削减至440余项,建立健全全市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两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83个街道(镇)设立的8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项医改工作保持省内领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获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

    (七)社会民生实现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持续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8元,分别是2007年的1.5倍和1.6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4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市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域城乡并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跻身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无锡、宜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名桥街区、惠山老街、长泾镇、荡口镇、礼舍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镇名村,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城市。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出的部署,确定2012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城乡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民生改善,围绕建设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总体目标,加快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旅游胜地,加快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
    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累计削减8%。

    三、完成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增强内生动力为支撑,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切实增加有效投入。努力保持投资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入,将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带动转为民间投资拉动上来,全年民间投资增长25%。重点支持海力士20纳米级技术改造、联合汽车电子高压喷油器和高压油轨总成、盾建重工等112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增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继续实行并优化完善重大产业项目评估工作,统筹调配土地等重要资源,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项目投入强度,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年内新增信贷800亿元,新增企业上市(IPO)15家,首发融资总额80亿元,引进创投基金10家。
    2、稳定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突出发展旅游业,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旅游对消费增长贡献率,年内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7%。努力稳定房地产市场,争取金融机构增加个贷发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改造发展传统商贸业,支持商贸服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新兴消费领域,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用消费、循环消费等新兴业态,进一步拓展城镇、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即期消费快速增长。积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3、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要素调度,保障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的供应。加强劳动力供需衔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全面落实《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强产业发展导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企业发展。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组织开展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以发展重点产业为突破,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1、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提供市场空间,推进物联网、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全市推广应用,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年内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增长26%以上。加强科技人才对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实施物联网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重点人才工程,更大力度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37人,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达到406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全社会研发费用(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以上。
    2、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服务业发展超越工程,加快提升服务经济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提高至40%以上。加快推进云计算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云计算商业模式,重点抓好“城市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及基于“城市云”的各项应用。加快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以服务外包园区为载体,以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为核心,突出发展软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服务外包领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重点工业企业设计研发分离,建立企业设计中心;加大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石塘湾物流园区、高新物流新安物流园区、硕放作业区等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初步形成布局调整框架,提升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债券业务和产权市场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太湖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
    3、有效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积极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狠抓工业投入,积极开拓重大产业项目源,搞好产业项目跟踪服务,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争取产业项目尽早投产,全市工业投入增长13.5%。鼓励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发展新兴产业,探索建立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标准和考核体系,组织实施100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企业技改投入增长14.5%。积极推进企业品牌产品规模化工程,新增省级以上品牌92个,鼓励企业争创省级以上质量管理奖、优秀新产品奖。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琉璃瓦和热电行业整合整治。
    4、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规模化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达到80%。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园区,提升农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年内农业园区化比重达到20%,高效农业面积达到55.5%,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年内完成土地整理面积1.9万亩,其中建设用地增减挂钩5000亩。加快实施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认定力度,年内“三品”面积达到72%以上。着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全市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率达到9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建成、通车农村公路150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150座。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完成市区村庄整治300个。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1、协调发展“一体两翼”。强化区域性特色功能,统筹调配市域资源,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城市化水平达到72.9%。提升优化市域发展格局,重点推进锡澄、锡宜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全线开工建设锡澄运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沿江城际铁路、锡澄城际轨道、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宜马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协调推进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或泰锡宜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2、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围绕“四城”建设目标,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丰富城市国际化内涵,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城古运河文化风情带建设,提升胜利门—三阳广场、南禅寺—清名桥、太湖广场三大商圈功能,加快锡钢地区企业搬迁,启动改造建设工程。推进太湖新城商务中心功能集聚,支持锡东高铁站商务区建设,强化惠山与江阴南部地区的产业与城市功能对接。加快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和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
    3、提高区域交流合作水平。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完善、深化合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接轨。积极推进南北挂钩和沿海开发,完善南北共建开发区功能,加快建设锡通科技产业园,合作建立锡盐沿海开发园区,有序推动产业转移。继续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确保我市对口支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四)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根本,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1、深入实施污染综合治理。以太湖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继续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城北等污水处理厂新(扩)建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尾水生态净化和利用。加快污水管网全覆盖建设,完成主城区污水管网优化建设20公里。深化排水达标区创建活动,年内完成1048个控源截污片区创建任务,确保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全力推进新沟河、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太湖梅梁湖生态清淤工程,年内完成清淤200万立方米,确保太湖安全度夏和枯水期供水安全。
    2、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积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引导全社会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利用技术。突出结构减排,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8%,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幅控制在8.5%以内,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完成利港电厂、苏龙电厂、三木热电厂等一批重点企业的脱硝工程及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工程。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全面提高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年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狠抓节能减排制度落实,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制度和排污总量平衡审核管理办法。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区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所有燃煤、燃油小锅炉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关停范围,启动建设城市西、南片区煤改气热电工程。
    3、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继续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年内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3%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82%。加强水源监控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完成锡澄水厂20万吨、锡东水厂30万吨扩建工程,完成自来水老旧管道改造100公里。加强风景资源、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地的保护,年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90,市区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
    (五)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拓展改革领域,建立健全更加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示范工程和“两型社会”创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推进简政放权,规范清理企业设立前置审批,进一步调整、下放审批事项和行政权力。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进国有股权从非主业及非控股企业有序退出。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扩大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整合政府各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提升投融资规模、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格局。深化“管办分离”改革,整合市属旅游、园林、文化等领域的经营性资源,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市场化、企业化运营机制。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完善创投、信贷、上市、再担保、股权(产权)交易等多种金融工具并举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保持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强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提升无锡产业国际竞争力,年内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招商网络,完善专业化招商队伍,大幅度提高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年内到位注册外资达到35亿美元。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两自”产品出口比重,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着力稳定外贸出口。大力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重点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支持本土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收购国外品牌、专利和研发中心。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功能载体建设,促进重大项目引进。
    (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宗旨,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1、深入推进富民惠民。继续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行动计划,切实改善百姓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就业水平,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进一步落实《无锡市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无锡市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适龄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全年新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0套(间)以上,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整治150万平方米,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40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180万平方米,完成征地安置房竣工交付面积500万平方米。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按省、市优质幼儿园建设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在省、市优质幼儿园就读幼儿比例达88%。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和重建(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累计200万平方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率60%以上。提高医保支出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取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公立医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总额占药品总费用比例达到15%以上。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门急诊大楼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竣工投用。扎实开展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全年无休和免费开放。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市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
    3、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措施,深化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整合服务管理功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人口管理,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深化稳评工作“全覆盖”。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市场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提高检测批次。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提高公众安全感。
    各位代表,2012年是无锡迈向“第二个率先”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