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大会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6月26日  在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朱克江

时间:2012-06-26 [ ]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工作,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以来的近五年时间,是无锡发展极不平凡的时期。面对先后发生的太湖水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多种严峻考验,在中共无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市广大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奋进,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无锡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克服各种干扰和影响,推动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总量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人均GDP达10.74万元,提前达到省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要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6%,累计上缴中央财政收入2084亿元。工业总产值近1.5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七大制造业城市。一批企业实力增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28家,上市企业累计达79家。民间投资活跃,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万亿元。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超过130亿美元。新近出台的全国地级市竞争力排名显示,无锡位列前三。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把科技和人才作为加快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大力引进创新资源,加快人才集聚,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强化产业转型的政策导向,设立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引导资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大力实施“530计划”,吸引海外归国人才7000余人,无锡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全市90%的科技人才、90%的研发投入和70%的研发活动来自企业。建成 “三创”载体48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企业3400多家。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一批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结成全面合作联盟。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双倍增、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等八大工程,加强重点产业项目的引进培育,建立项目评估机制,推进与央企、民企的战略合作,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形成物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环保、设计创意等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材料、高档纺织及服装等优势支柱产业,成为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城市综合体和总部经济、软件和服务外包、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会融资额大幅度增加,建立全省首个“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高到36%和44%。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位居全省第二。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连续实施“三年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太湖新城建设基本成型,锡东新城路网成型,旧城改造和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三集中”成效显著,城市总体框架基本确立,城市化率提高到72.2%。推进道桥、水利、电力、通信、环保、信息化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实现跃升。建成城市快速内环,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基本完成,高速公路密度达到世界发达地区水平,城乡路网体系日趋完善。沪宁城际、京沪高铁无锡段通车,宁杭高铁宜兴段建成,地铁一、二号线开工建设,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竣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近300万人次,无锡(江阴)港跻身“百万标箱、亿吨大港”行列,沿江开发和跨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完成城市防洪大包围设施建设,城区防洪保安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城乡公交率先实现一体化,镇村公交通达率100%。大力推进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实施旧住宅区和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落实征地程序和补偿安置规定,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农村基本现代化八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优美乡镇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太湖蓝藻的暴发,为太湖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我们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清淤打捞、调水引流等各项措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能耗管理和污染治理措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单位GDP能耗降幅全省第一。全市累计投入治太资金330多亿元,治太工程完成率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逐年改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顺利实现“两个确保”和水质改善目标。太湖治理带动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展开。加强主要入湖河道及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在全国首创“河长制”管理模式,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形成“双水源”供水格局,安全优质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污水主管网、排水达标区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9%。积极推进绿色无锡建设,林木覆盖率达25.1%,率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蠡湖、环城古运河环境综合整治基本结束,梁鸿湿地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湿地公园。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90,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对城乡困难人员的就业扶持力度,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8.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全市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143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3.2%。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落实保供稳价措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涨幅低于全省平均。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到1738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低保标准的同域对接、城乡并轨。全市居家养老机构实现三级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2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居全国前列。逐步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危旧住房改造“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率先实行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无锡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江南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太湖学院成为全省唯一转设的民办本科高校。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建设,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群。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标,无锡大剧院、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公共设施和场所建成投用,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城市。各类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灵山胜境被确定为论坛永久会址。
    社会管理迈出新步伐。加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效能。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成两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和为企业服务的综合平台。扎实开展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初步建成惩防体系基本框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推进公共管理创新,社区实现标准化建设和扁平化管理,城市社区事务工作站、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加强城市管理,市容环境不断改善。加大公共安全服务投入和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双下降”。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突出重点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无锡”建设,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全市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挑战。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协调推进,及时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同时利用市场变化的倒逼机制,适时引导企业加快调整转型。目前,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民间投资持续活跃,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已突破1万亿元,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全市上下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71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2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60元,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2。预期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达8000亿元。
    各位代表,近五年来,无锡经受了非同寻常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这是无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加快推进、整体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历史时期,是无锡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阔步前进的重要时期。近五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锡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国家和省驻锡单位,以及关心和支持无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面对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我市经济总量已形成较大规模,但产业结构层次和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但重大项目储备和新增长点不多,发展的后劲还不足。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一些积累下来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社会矛盾的压力依然比较突出,加强和创新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正面临着增长与转型的双重任务、发展与稳定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新一届政府主要工作

    今后五年是无锡由全面小康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新一届政府担负重任、奋发有为的良好时期。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世界经济低迷将对我国产生影响,也会给无锡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应对挑战,赢得竞争。无锡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政府要审时度势、勇于担当,顺应新趋势,增创新优势,在历届政府形成的良好传统和工作基础上倍加努力,奋力开创无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新一届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部署和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安排,围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坚持以现代化建设统领各项工作,以国际化视野拓宽发展路径,以市场化取向推进改革创新,以科学化要求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奋力打造“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确保到2014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当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和科学发展排头兵,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奋斗,为在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新一届政府履职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倍增,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20%,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一)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无锡的优势所在,也是无锡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基础和支撑。必须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实施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巩固扩大无锡在大中城市第一方阵的优势地位。
    壮大产业发展实力。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大力扶持发展优势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更多增加生产性建设投资。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整合市场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实现国有资产规模和效益进一步增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市场开拓,扩大无锡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鼓励企业做强实力,支持优势产业领域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加快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旗舰型、基地型龙头企业,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和兼并重组,在优势支柱产业领域加快培育超千亿元大企业。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平台作用,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发展。鼓励企业“稳心留根”,大力支持新办企业,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无锡,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大力拓展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多层次、多种类型要素市场体系。提高市场交易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等新型市场业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区域性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加快市场组织形式和营销模式创新,着力提升产业链服务功能,加快形成一批年市场交易额超500亿元的生产资料大市场。
    营造良好环境氛围。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加强政策与工作的协调联动,激励更多要素投入发展实体经济。促进金融组织体系完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创业(股权)投资和新型融资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下大力气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新时期无锡企业家精神,大力褒奖优秀企业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环境。
    (二)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失时机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加快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和人才集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促进结构显著优化,做强无锡经济实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以上,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创新体系构建,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和专利技术全覆盖,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技术公共服务、科技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强化对创新的手段支撑。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大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无锡转化。各类科技园区要坚持企业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探索科技载体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行、专业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水平。市本级财政五年投入1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以上。
    加快高端发展。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的主攻方向,着眼高端技术,加快建设物联网、新能源、节能环保、微电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五个世界级和新材料、生物、设计创意等三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推进“智慧城市”和国家4G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有较长产业链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构筑无锡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经营,立足高端环节,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品牌效应产品,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水平。发挥锡山、惠山制造业发展优势,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建设具有现代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会展休闲等,繁荣发展新兴业态。发挥滨湖山水资源禀赋和人文优势,加快推进马山国际旅游岛、蠡湖湾的整体开发,促进旅游资源整合,探索大旅游管理体制,建设国内外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长三角旅游度假中心城市。
    促进集约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土地等资源条件约束日益成为无锡发展的突出矛盾。必须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大力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内涵水平。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引导企业和项目节约用地,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向着“调高、调优、调轻”方向加快转型。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投入产出指标,高水平建设各类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中。实现全市亿元GDP建设用地年下降率10%、建设用地产出年增长率11%。
    (三)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依靠改革开放,无锡曾在全国创造过发展的辉煌。面对新一轮的发展竞争,我们更加需要深化改革开放,通过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探索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充分激发无锡城乡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全面实施“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无锡探索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也是无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无锡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着力在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其他各项改革,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无锡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覆盖城乡的三级行政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审批权限下放,整合审批职能,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大幅度提高一次审批通过率,使行政更有效率,让基层充满活力。积极推进行业组织改革,加强行业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向行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社会管理功能和资源配置作用。
    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积极推进政府项目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整合提升国有投融资平台,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入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面向市场,进一步放开政府投资,更多鼓励和支持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充分激发市场投资活力,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新格局。
    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推动无锡城市更加开放,更多汇聚全球资源,更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产业和城市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加快企业国际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跨国企业,促进外贸稳定较快增长。鼓励“走出去”,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境外收购,努力把更多无锡品牌变成国际品牌。加强外资项目建设,大力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设立企业或功能性机构,着力打造日、韩资和台资企业高地,积极开展产业链合作,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人才国际化,广揽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来无锡创新创业。搞活人才引育方式,更大力度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努力把无锡建成人才智力竞相汇聚、创业成果迸发涌流的“东方硅谷”。加快城市国际化,加强开放型经济的功能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新区的创新与开放优势,加快建设国际化重点园区。推动开发区建设水平提升,强化园区服务功能,探索更加开放、灵活的运行机制。进一步鼓励申报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功能区,现有综保区要加快封关运行。加强口岸功能和港口城市建设,推进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建设国际快件中心。突出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强窗口单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国际化理念,加快为产业配套需要的国际化设施建设。扩大友好城市交往,大力拓展无锡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四)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水花园城市,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与发展体系,强化城市功能和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及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彰显无锡城市魅力。
    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强各区域间整体规划、公共和基础设施的总体衔接与配套,做强城区“两翼”。发挥江阴“枕山负水”环境优势,建设具有国际气息、山水特质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彰显宜兴“江南水城”的独厚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滨氿花园城市。大力推进锡澄、锡宜快速通道建设,加快锡澄、锡宜一体化进程。着力提升崇安、南长、北塘老城区的中心城市能级,增强综合服务和要素集聚功能,努力建设品质精致、繁荣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全面推进太湖新城建设,完善重大功能性项目与配套设施,加快锡东、临港、环科等新城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组织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对城市重点工程设计与建设科学把关,确保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人民检验。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地铁投入营运并争取三、四号线建设,大力加强空港枢纽建设,加快江阴港开发,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代交通体系。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三农”工作水平,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积极推进“三集中”,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以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江河湖贯通、城乡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和防汛防旱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城乡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服务一体化,使城乡一体发展成为新时期无锡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建立太湖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推动新沟河、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完成自来水安全高速通道工程,实现太湖治理和城市供水的长治久安。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完善监测监控网络,健全联防联控体系。加强生态功能区、城市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城市绿地、村庄美化等重点工程,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无锡农村建成全国最美丽乡村,完成城区老居民小区全面改造,营造城市更加优美、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建设全国最佳宜居城市。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加强市政设施科学养护,打造锡城设施一流、路桥美观的现代城市形象。全面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提高社区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新型体制机制。把现代物业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提高城乡社区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全面建成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素养,大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建设城市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无锡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和发展吴文化精髓,大力支持反映时代精神和无锡本土特色的文化精品创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无锡现代化建设的凝聚力。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快惠山古镇和古运河申遗,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拓展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和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引进文化领域战略投资,打造一批文化重点企业和城市文化品牌,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充分彰显无锡城市活力和魅力,跻身全国文化强市行列。
    (五)着力提高民生幸福水平。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谋求人民幸福是政府工作的最高追求,也是衡量率先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放在政府工作首位,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让人民安享幸福生活,使“幸福无锡”社会认同、人人向往。
    推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快推进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提高企业效益和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转移性收入,形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占GDP、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多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收入增加。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拓宽投资推动资产性收入增加。壮大社区(村)集体经济财力,广开城乡居民创业、置业等投资渠道。鼓励各类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切实提高群众的收入增长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构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等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面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建设,提高城乡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救助水平,扎实推进城乡保障统筹制度接轨,稳步提高城乡保障水平。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加快完成危旧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强化和完善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食品监管力度,建设食品放心城市。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探索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拓展职业教育,建好无锡职教园,推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协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鼓励民办高校发展,支持设立与无锡产业需求相关的学科专业,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公立医院投入,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院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开展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群众身体素质,建设“健康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服务能力,满足百姓出行需求。深化人口管理创新,强化综合协调服务,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利益诉求的协调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事业。鼓励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及人民防空等工作,做好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和减灾等工作。发展宗教事业,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
    (六)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新一届政府要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履行职责、转变作风,推动政府工作更加规范科学、高效便民和公开透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针对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强执法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议案,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与科学决策的水平。
    坚持公开公正,建设诚信政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问政于民。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政府重大决策的规范程序,提升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政策、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实施、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公开,推行重要行政事项和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求真务实,建设高效政府。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畅通信访渠道,努力解决问题。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推进工作责任制落实。提升政府公务人员的队伍素质,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其位必须谋其政、负其责,力戒消极怠慢,纠正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行政不作为。强化绩效管理、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提高行政执行力,推动政府工作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学习,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推进工作,以为民务实的作风抓好落实。
    坚持节俭自律,建设廉洁政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在推动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各项规定,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大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力度,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顺利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立足当前。面对今年依然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认真抓好投资、消费、生产等重点环节,全面落实保发展促转型的各项措施,全力稳定经济增长,着力优化企业环境,引导和推动企业扩大市场销售,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协调推进城乡社会发展,扎实办好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高度重视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加强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科学统筹地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各位代表,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中共无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创无锡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