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大会报告 » 正文

关于无锡市201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年1月7日  在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高 敏

时间:2013-01-07 [ ]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紧扣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导向,全力实施 “八项工程”,加快打造“四个无锡”,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等活动,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较大、困难较多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总量仍然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基本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计划任务。
    (一)综合实力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左右,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万美元以上。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8亿元,增长7%。
    (二)产业发展
    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年度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6000亿元以上,增长10%左右。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以上。
    (三)科技创新
    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8.7%,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60%和8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件,列全省创新工程考核评价第二位。
    (四)开放型经济
    预计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0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10亿美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到位注册外资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增幅列苏南五市首位。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增长38%以上, “走出去”投资企业中方投资协议额8.5亿美元以上。
    (五)有效投入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实现年度预期目标,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2%。160个重大项目基本完成当年投资任务。宁杭高铁宜兴段主体工程、104国道等国省干线公路基本完工,苏南硕放机场航站楼二期工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
    (六)生态建设
    预计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林木覆盖率达到25.3%,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
    (七)民生保障
    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90元,增长1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8575元,增长13%左右,均实现年度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5%,农村调查失业率为2.33%,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均达9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件为民办实事顺利完成,市民满意率达到97%以上。
    (八)社会事业
    按省、市优质园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2所,70%以上的村(社区)幼儿园建成市优质园。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成率达到100%,财政对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平均提高到每人295元,市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530元。无锡大剧院、市三院新门急诊大楼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惠山祠堂群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九)改革创新
    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2年改革重点工作,“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水回用等10余项“两型”示范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62项,取消和下放城市管理、市政园林、规划建设等领域行政权力事项371项。医药卫生体制等多项改革保持省内领先。
    2012年,在复杂、困难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受宏观形势的严重影响,虽几经努力,个别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自主创新与新兴产业的竞争力还不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重大产业项目源不多,发展后劲乏力;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财税增收压力加大;资源与环境等要素制约强化,内生增长的动力不足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2013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将十分复杂严峻。欧债问题依然是滞阻世界经济复苏的痼疾,美国政府“财政悬崖”的影响尚难预料,日本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国内扩大内需面临诸多制约,外需不振短期内难有改观,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经济企稳回稳的基础尚不稳固。这些都给我市2013年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2013年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较好。国家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一系列调控政策正在发挥成效,随着苏南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市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无锡经济总体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全市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基于以上判断,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委会作出的部署,确定做好2013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的总要求,始终坚持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深入实施“八项工程”,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力争增长3%;到位注册外资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三、完成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入,着力拓宽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全面激发民间投资的巨大潜力,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8%以上。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好“项目建设提升年”各项活动,年内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80项,计划总投资4130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39项,年内计划投资686亿元;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17项,年内计划投资112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4项,年内计划投资202亿元。努力提升外资利用水平,重点加强对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民企的招引力度,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积极抢抓一批总部型、研发型高端项目。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年内计划新增信贷1000亿元,新增企业上市(IPO)10家,力争15家,上市首发及增发等融资100亿元。
    2.着力扩大最终消费。抢抓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带来的扩大内需新机遇,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能力。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业态,加快规划建设马山国际旅游岛、蠡湖湾等一批主题突出、带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支持商贸服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加快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年内城区新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2家,培育10家方便市民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配送门店,商品市场成交额增长17%以上。培育新兴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不断拓展市场消费的新空间。优化消费环境,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提高基本日用品质量标准,组织开展重点商品质量专项检查,食品安全合格率达到96%以上,药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3.全力促进出口回稳。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支持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深化重点外贸企业服务,推动对外经济有力回稳。积极推动无锡列入国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促进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融合,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加快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大力支持和发展消费品出口,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和服务外包产业出口。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增长35%以上。加强市场开拓,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全力提升新兴市场比重,积极争取外资企业总部将更多订单和产能向我市企业转移。加大出口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支持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企业外贸出口经营风险。
    4.不断提升经济调节能力。落实好并适时调整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全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能力。提升对企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平台作用,加大对各类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服务和支持力度。加强经济走势的预测预警,强化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要素供应调度,加强劳动力供需衔接,鼓励金融企业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对特别困难的企业制定缓收、减收相关费用的措施,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二)以发展重点产业为突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1.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立足无锡基础和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年内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鼓励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鼓励中小企业靠大靠强,与大企业(集团)配套协同发展,鼓励本土企业和资本与“530”项目的对接合作,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型项目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优势。实施创新产出赶超行动,使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三大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全省领先。
    2.推动服务业超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超越计划,加快提升服务经济比重,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纳入省“十百千”计划的13家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完善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等15个省级集聚区功能。启动新一轮集聚区规划修编工作,打造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强领军型服务企业的创新示范和龙头引领作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年内增加1-2家50亿元以上企业、5-8家10亿元以上企业。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重点推动1000家示范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年内技改投入增长10%以上。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开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传统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大力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增强企业品牌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做大做强名牌企业群。
    4.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84%以上,年内全市农业园区化面积达到33%以上。继续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年内实施土地整治2万亩,其中补充耕地项目4000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3000亩,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5%。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1.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八大行动”,促进城乡之间资源共享共用、公共事业统筹建设、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城市化水平达到73.4%。积极推进锡澄、锡宜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沿江城际铁路、锡澄城际轨道、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速通道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积极推进“三集中”,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2.加强中心城区、重点地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太湖新城建设,继续完善路网等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核心区居住、学校、文化及医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的集聚度,形成产业化优势,提高投入产出比,使太湖新城成为提升无锡城市地位、推动无锡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功能,加强运河两岸环境、城区广告以及背街里巷整治,提升胜利门—三阳广场、南禅寺—清名桥、太湖广场等商圈功能,带动老城改造,打造整洁、文明、繁荣的城市风貌。进一步加快重点地区建设,精心规划建设马山国际旅游岛,完善建设锡山高铁商务区,加快惠山、滨湖转型升级集聚区和新区太科园功能建设,江阴、宜兴依托滨江、滨氿的自然禀赋和区位特色,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轨道1、2号线建设,积极推进轨道3、4号线规划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尽早获得国家批复。加快西环线、锡澄运河“五改三”、北中路西延及312国道互通等一批在建和续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苏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并竣工投用。
    3.密切区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争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行军,实现区域互动发展、共同繁荣。按照国家《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要求,加强与苏南中心城市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加强南北挂钩和沿海开发,重点加强新区新沂园区等6个与徐州共建开发区和锡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有序推动产业转移,支持无锡土地资源平衡。围绕项目合作、重大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继续加强与霍城、阿合奇、延安、云阳等地的对口支援,确保我市对口支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四)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根本,优化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1.着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以太湖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五项工程”,改善环境质量,切实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水环境整治,全面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实现一级A排放基础上实施尾水生态净化和利用。加快污水管网全覆盖建设,完成主城区管网优化建设6公里,确保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年内完成梅梁湖生态清淤130万方。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全面推动新沟河、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推进蠡溪河等一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推进自来水安全高速通道工程,改造自来水老旧管网80公里,实现太湖治理和城市供水的长治久安。
    2.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强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继续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力争成为国家低碳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年内新增居民天然气用户6万户,完成老新村天然气改造1万户,改造燃气老旧管网10公里,新建天然气汽车加气站2座。加大东亚电力(无锡)燃气电厂和西区、南区燃气热电项目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尽早获批建设。
    3.着力推进“绿色无锡”建设。实施城市绿地、村庄美化等重点工程,年内整治村庄3000个以上。继续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年内完成植树造林3.5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6%,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9.5%。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推进生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加强风景资源、城市湿地、生态公益林地的保护,年内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
    (五)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大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1.着力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重点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资源区域补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行政审批提质提速提效,推进政务公开、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整合政府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规模,有效提升平台融资能力,并推动平台向实体化发展;重组产业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做大规模,支持产业发展;有效整合旅游、园林等领域的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组建无锡旅游产业集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探索推进服务业发展的管理创新、政策创新、组织创新,为全市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示范。
    2.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新机遇,进一步更新开放理念,优化开放布局,创新开放思路,完善开放体制,重建开放优势。在加快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宜兴经济开发区、惠山经济开发区等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江阴保税区、宜兴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加强国际医疗机构引进,加快国际居住社区建设,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开辟更多国际航线,着力打造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性经贸文体活动,扩大友好城市交往,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有效提升民生质量
    1.全力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调控体系,不断提高一线职工收入。扶持投资服务、理财机构发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机制,从而带动就业、带动增收,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万人,实现带动就业6万人以上。强化城乡统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进“集体经济富民工程”,加大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增强农民增收的动力活力。
    2.全面提升惠民质量水平。切实改善百姓生活条件,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继续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净增缴费人数各7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净增缴费人数各5万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困难特殊群体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参保职工在全市、全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完善困难特殊群体重特大疾病救助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市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农村社区达80%。年内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大力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市年内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5000套以上,竣工3000套以上,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改造1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40万平方米,完成征地拆迁安置房累计施工面积14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0万平方米。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继续位列全省前茅。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创建市学前教育现代化镇(街道)15个,按省、市优质幼儿园建设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对本市户籍困难家庭适龄儿童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深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协作,增加社区卫生机构公共服务项目和药物品种,实现“家庭健康医生”全覆盖,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成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技综合楼,加快建设市中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等项目,开工建设市精卫中心精神科病房改扩建一期、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异地扩建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1000个以上公共文化设施、阵地实行全年无休,免费开放。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争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7%。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