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代表访谈 » 正文

“百姓提案”受关注

代表热议百姓医疗保健

时间:2013-01-10 [ ] 浏览次数:

  昨天,记者把征集的部分“百姓提案”带到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引起许多代表的热议,其中有关百姓的健康话题备受关注。

  ●市民心声
  家住马山的管先生反映,整个马山地区就只有一家医院,医疗水平有限,小毛小病还应付得了,可稍微遇到一些有难度的疾病就一筹莫展了。得了大病只能去市里看,来去交通不方便,一些突发疾病有可能耽误抢救时间。
  代表观点———
  保海燕代表说,管先生反映的情况的确存在。就她家所在的羊尖镇而言,在2009年医改之前,当地居民基本都在本镇就医。近几年,锡山区其他乡镇先后设立了乡镇一级的中心医院,羊尖镇中心医院原先的一些技术骨干或优秀医生被上级抽调走了,支援其他镇医院,导致本镇医护人员人手不够,使得中心医院人满为患。
  “这两年羊尖居民对就医的反响很大。本镇的一些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跑到附近的安镇看病。”保海燕代表说,医院实施绩效工资之后,水平高的一些医生反而没有工作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保海燕建议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合理安排村级卫生站人员,在人口比较多的村确保一个站有2-3名乡村医生;建议调整各个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比重。据介绍,现在的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着相当重的公共卫生服务,比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小儿疫苗防疫等。所以她认为,现有的人员和医疗设备首先要确保基础医疗,即解决当地居民的就医问题,其次才是公共卫生服务,切不可本末倒置。
  ●市民心声
  钱先生来信反映,因为社区医院医疗能力有限,不少病人宁可往大医院挤也不愿在家门口看病。他希望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修养,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加大对社区医院的重视程度,从而让居民在社区同样能够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代表观点———
  田韵代表认为,无锡城区的社区医务人员大多都是从二级医院转过来的。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的起点不是很高,这就使不少居民误认为“社区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低”。田韵代表说,如果横向与大医院比较,确实是这样,如果纵向看几年来社区医院的发展,硬件改善、人员进修、人才引入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很大。
  以迎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2008年3月前放射科检查、彩色B超等都做不了,现在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员均已配备齐全。她说,单从社区医务人员的职称来看,在迎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有13名,中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有29名。另有13名从大医院退休返聘来的老专家。
  据介绍,社区医院在2008年规范化建设初期,就一次性投入了设备200多万元;2009年-2012年总投资超4000万元。三年改革下来,全市社区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比较大提升。每年的门诊量基本上以30%-50%的速度在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的门诊量达到16万人次,住院1200多人。而在这之前,一年住院量也就几十人。田韵代表说,市民对社区医院的期望值比较高,这可以理解,但毕竟社区医院各个方面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市民心声
  市民张先生反映,儿童医疗保险定点在社区医院,但社区医院一般为全科医生,没有专门的儿科和儿童药品。家里孩子每次发哮喘,社区医院不愿转诊,就只能自费去大医院看。能不能在社区医院设立儿科,或者允许市民在社区定点的同时选择一个三甲医院呢?
  代表观点———
  周旻红代表说,据她了解家长为孩子办儿童医疗保险时,要选一个社区医院,一年之内是不允许更换的,一年之后可以选其他医院,但也是社区医院。儿童医疗保险定点在社区医院,从初衷上讲应该是鼓励家长带孩子就近就医,小毛小病到社区医院解决,不要孩子一生病就往大医院挤。不过,家长的焦急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当孩子突发疾病,而社区医院治疗技术不够的时候。“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在对孩子病情没什么把握的情况下,大人会希望有专业的儿科医生在,生怕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
  对于张先生的反映,周旻红代表认为,全市的社区医院水平还不太平衡,应该向办得好的社区医院学习,加强硬件和软件上的建设。居民对社区医院了解程度还不高,社区医院要想办法提高居民对其医疗条件和水平的知晓率。既然儿童定点在社区医院,那么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到社区医院看病,社区医院应该在医生、药品上加强配备,最好能对定点的孩子数量、身体情况做调查,有一份健康档案。同时,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之间应加强衔接,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给孩子转诊时,应尽量简化手续甚至事后补办手续,方便孩子尽快就医。
  ●市民心声
  家住五星家园的周先生今年80岁了,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他说自己需要轻度锻炼,如果小区里添置一些扭腰、转圈的设施就好了。
  代表观点———
  张惠娟代表说,现在市民生活条件改善,对健康越来越看重,对小区健身设施要求也比以前高。小区居民当中,会花钱去市内的健身馆锻炼或者到小区会所健身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喜欢就近在小区锻炼。一方面小区的健身设施为免费使用,“出脚”也很方便,另一方面不少居民在锻炼身体的时候,还可以相互沟通,增进邻里关系。
  “现在小区健身设施配套的还不多。”张惠娟代表认为,有些小区在规划建设时考虑不充分,事后再开辟健身场地时,只能找能够改造的地方放置健身设施,于是布点就不会很周全,甚至会出现一些市民反映的健身点在垃圾房旁边等尴尬问题。不少居民有一种心理,既希望小区里有健身点,锻炼方便,又希望健身点别紧挨着自己家,怕受到干扰。所以,小区添置健身设施要妥善征求居民意见,新建小区尤其是安置房小区等则要提前规划好健身场地。
  (晚报记者任蓉蓉练维维)

  相关报道

  在本次人代会上,部分代表就市民健康和医疗问题提出了建议——

  尽快改善医院“急诊不急”现状

  徐忠明代表指出,目前许多医院的急诊工作现状与医院规模、功能不相适应,大医院“急诊不急”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主要在于急诊无“门槛”,资源被滥用,看急诊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时间紧迫而不是病情紧急;急诊病人过度集中在大院;医院人员配备参差不齐,急诊队伍不稳定,医生工作量大,还要具备多学科知识,而待遇相对较低,许多医生不愿意做急诊。徐忠明代表建议医院建立分级制度,提高分诊效率,同时要提高急诊医生的临床经验,并建立和完善医生轮转制度。医院应安排资深医务人员从事急诊工作,在急诊科实行弹性工作制,医生适当错时上下班,还要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解决危重病人的优先救护问题。另外,建议实行急诊“首诊负责制”。

  方便老年居民办理医疗报销

  张忠蕙代表认为,目前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报销点必须到市社保局的一个报销点办理,全市大部分社区距离报销点比较远,交通不便。同时全市各个社区的老年人都要到这个点办理报销,往往出现办理窗口拥挤、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等现象,体力精力过度消耗的老年人也容易在路途中发生意外。以南长区南禅寺街道塘南社区为例,社区6000多名居民30%左右都是老年人,他们每次去市社保局报销点办理费用报销,都要花费大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建议市社保部门在各街道办事处开辟一个专门窗口,定期上门办理报销手续,方便老年居民,或是在医保卡上按照比例在看病的时候一起报销走账,省去老年居民不必要的麻烦。(任蓉蓉练维维)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