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总第215期

公信力来自于公开和诚信

公信力来自于公开和诚信

时间:2013-11-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 文 / 周凌华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自古至今,执政者对公信力十分看重。二千年前,子贡向孔子求教治国之道。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发展和强盛需要什么条件?孔子回答说:“足兵足食民信之矣”。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富强,一要有强大的军队(足兵);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足食);三是需要人民对国家的信仰、信任。子贡接着问:三条太多了,如果必去一条,您说去哪条?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治国的三个条件如果只让你保留一条,你保留哪条?孔子回答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百姓没有军队、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以来谁不死呢?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而造成的崩溃和涣散。所以,只留民信了。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民无信不立,此言甚是。温总理在一次与网民交流中重申了这一治国理念:“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可谓切中时弊。
在社会诚信和政府诚信中,政府的诚信至关重要,因为她对社会诚信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而今网络时代,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由于对社会热点事件而产生的网络舆情处理不当,致使网民对政府诚信的质疑轮番上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我们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古人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说,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流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之所以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因为智者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能力识破流言。但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智者,面对当前网络传媒汹涌而来的流言自觉不自觉地相信了,那些通过千万人不断地加工组合的流言,就如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当巨大的滚动的“流言雪球”向社会压来时,其破坏力不可低估。
何以制止流言?公开,这是制止流言的唯一选择,流言止于知者,只要使公众了解真相,给公民以充分的知情权,流言就会不攻自破。但我们的一些公开信息往往滞后于事态的发展,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何以至此?原因有四:
一是不愿公开。凡不愿公开者,往往受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官本位”思想所影响,他们信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理念,这实际是一种封建的“愚民”思想在作祟,因而对群众的疑问从心理上缺乏一种积极的应对态度。其原因说到底是宗旨意识淡薄,忘记了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向主人通报信息这是一个应尽的义务,更忘记了主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从一包烟、一个不易觉察的微笑中发现一些“仆人”有变质的问题。事实反复证明,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二是不想公开。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干部习惯于体制内运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习惯以内部处理为主,因而对媒体想了解的事件就会出现不自觉地以各种理由予以回避,致使群众合理的质疑在得不到回应后“发酵”成流言,并像长了翅膀似地迅速扩散,当真理还在穿鞋时,流言已跑到九霄云外里去了,然后这些流言变成舆论的“龙卷风”,吹得网民天昏地暗。有的即使公开,但公开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在舆情上处于被动状态。在对待“杨表哥”和“蔡房叔”问题的处理上,一开始有关部门不知如何应对,因为对此类事情,他们习惯于内部处理,难免有些遮掩之举,导致网民对个人的不满转变为对政府的不满。好在当地政府后来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媒体,及时对当事人进行了调查取证,并给予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置,终于化被动为主动,得到网民的认可。实现表明,体制内的监督虽是最直接的手段,但如果吸收体制外的监督,就会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从而达到理想的督查效果。
三是不敢公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不可否认,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一些引进的项目,有些往往利弊共存,主要是各个层面看问题的角度和重心不同所致,一些执政者认为是利大于弊的事,但从公民来看,却弊大于利,因而不敢公开。于是,网民由质疑开始,在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酿成冲击地方政府的群众体性事件,实际上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这就要给公权力和社会力之间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如果将所有信息公之于众,使大家清楚利在何处,又弊在何方?
在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只有将所有信息公之于众,使大家了然于胸,其流言也就不攻自破。当下,全民参与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是民主意识进步的表现,作为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尽可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和监督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的高度统一才有行动的高度一致,从而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是不会公开。一些政府官员不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面对复杂局面难以应付,处理危机能力较差。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的 一句“名言”,引起举国上下舆论一片哗然,表现了我们一些执政者在应对媒体方面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学会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是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政府有些部门不会利用媒体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特别在网络时代,随着微博的兴盛,一人之声,世界回音。网络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人人都可以有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其监督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其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使过去掌握话语权的传统媒体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政府部门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面对公众的质疑,不是再考虑该不该回应的问题,而是着眼于如何回应的问题,如果回应时效差、频率低、内容少,就不能满足公众对质疑信息了解的要求,只有用最直接的途径、最详实的话语、最有效的手段、最直白的呈现、最快捷的方式,才能及时抢占舆情的制高点,从而正确引领社会舆论导向。
公信力是一个政府取信于民的能力,从该词的语素组合来看,公为“公开”之意,信为“信用”之义,力则表示一种力量。一个政府如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讲究信用,那么她在社会上就有相当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说,政府公信力就是人心,是政府的生命力之所在。 □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