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大会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3日  在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汪 泉

时间:2014-01-13 [ ]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在中共无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认真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切实加大有效投入,挖掘消费潜力,开拓国际市场,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努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和减负力度,强化要素协调保障,完善“稳心留根”办法,取消或免征涉企收费74项,降低收费标准26项,实现社会融资总量1921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641.1亿元,新增境外上市公司2家,10家企业在区域产权交易所挂牌。坚持用市场手段妥善处理金融风险,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尚德公司、申达集团成功实现破产重组,光伏、钢贸等领域不良贷款处置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力稳增长的同时,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意见,强化集约节约发展导向,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着力推进千企转型升级,实施“百企做强、千企技改”行动计划,开展“百企百行”金融挂钩活动,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1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1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万达文化旅游城、天朗无锡运河古城、海力士增资等一批投资超百亿的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预计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占用建设用地量下降7.2%。无锡再次获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被评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兴澄特钢获“省长质量奖”。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着力打造 “三地三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力度,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左右。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物联网产业产值增长40%,新区跻身首批“智能传感系统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服务业发展超越工程,不断提升传统商贸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恒隆广场、苏宁广场、百联奥特莱斯广场等一批城市商贸综合体开业,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正式启用,预计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000万人次。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园区化面积比重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列入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集聚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要素,全市新增“530”企业88家,新引进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8名外国院士来锡建立工作站和研究院。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8件,比上年提高3.85件。江阴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无锡蝉联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估第一名,列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第十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三)改革开放活力增强
    围绕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狠抓简政放权工作,国家和省要求取消或下放的33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落实到位。推进行业组织与主管单位“三脱钩”,推动政府相关职能向行业组织转移,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政府性项目投融资管理制度,健全投融资工作机制和政府负债预警机制,实现惠山古镇融资平台债务重组。加快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组建无锡文旅集团、江苏资产管理公司、无锡金融投资公司,推进东航江苏公司无锡分公司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累计19个项目成功与民企签约。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并实现全覆盖,加快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造,帮扶经济薄弱村发展,全市村均集体收入达660万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积极开展省“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无锡列入全国绿色低碳交通区域性试点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国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积极申报和探索建设空港型自由贸易园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全面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成功开通至新加坡国际航线,境外航线增加至9条,国内航线增加至34条,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59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宜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在困难环境中继续前进,实际到账外资33.4亿美元。“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全市新批境外投资规模居全省第二。加强国际友好交流,国际友城增加到46个,无锡和美国友城圣安东尼奥市同获首届中美友好城市“最佳创新奖”。成功举办首届全球锡商大会。
    (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优美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城乡新格局。制定实施“一城一岛一带”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太湖新城、马山国际旅游岛、古运河风光带建设步伐加快。江阴临港新城、宜兴东氿新城、锡东新城、惠山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发成效显著。启动10个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建设,进一步开展“三集中两置换一转化”工作,全市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比例达85%,乡镇工业向园区集中比例达91%,农村居住集中比例达45%,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进展。无锡获评中国内地宜居城市竞争力第一名。
    加强城市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地铁1号线即将进入试运行,2号线全线“轨通”,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宁杭高铁无锡段建成通车,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基本建成。刘闾路、杨胡路等市区道路建成通车,市区新辟、调整公交线路39条,新购公交车273辆。国内首条安全供水高速通道贯通投用。改造完成自来水老旧管网84.1公里,新增天然气总用户6万户。建成4G基站1406个、免费无线接入点6775个。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32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整治2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2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城中村环境整治改造样板点。严格实行依法征收,完成房屋征收483万平方米。实施新型城镇化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全市9079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部完成,规划保留村庄全部达到二星级以上康居乡村标准。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江阴华西村、宜兴张阳村等5个村庄入围“全国美丽乡村”试点,阳山镇桃源村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周铁镇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生态文明不断进步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太湖治理、大气防治、污染减排、植树增绿、环境执法等重点工作。强化太湖长效治理和应急防控,推进重点治太工程建设,太湖无锡水域未发生大面积湖泛,确保了饮用水安全,连续六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验收,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实施新一轮“蓝天工程”,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和建设工地扬尘专项整治,落实总量减排措施,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无锡西区燃气热电项目启动建设。启动147个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取缔关闭企业92家,停产整顿136家。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着力优化生态空间,全市28.7%的土地划定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市基本农田稳定保持在165万亩。林木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6%和42.7%,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蠡湖湿地公园成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开放式国家湿地公园。无锡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市”称号,建成全国首个生态城市群。
    (六)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构筑民生“六大体系”,将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2%,无锡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5%左右。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市区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到31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提高到2032元,市区城乡低保标准每月提高到600元,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480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率分别提高到80%和7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筹资达533.9元,江阴率先在国内建成基本医保、大病救助、补充保险“三位一体”的新农合保障体系。拓展“慈福民生系列”保险领域。提高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助标准,失能老人托养中心、滨湖区社会福利院等建成投用,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2张。无锡列入国家残疾预防综合体系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建立综合性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崇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1992套,市区廉租房在保家庭4433户。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和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七)社会事业成效明显
    努力办好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所,率先全面建成“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8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现代化办学标准,各市(县)区全部首批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实施28个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启动与江南大学新一轮合作共建,支持无锡太湖学院等民办高等院校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新增10个国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在基层就诊比例提升至50%以上。率先建成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有力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突发疫情。新中医院建成启用,江阴、锡山新医疗中心等启动建设,无锡市儿童医院通过国家三级医院定级验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政策实现全覆盖。积极参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大力度推进惠山古镇祠堂群申遗,新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处,荣巷、荡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全年无休免费开放。吴都阖闾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举办世界青年射箭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及第十一届市运会等赛事,无锡成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八)社会管理持续加强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提升基层管理能力,全市村、居委圆满完成新一届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架构运行。推进平安无锡建设,全市80个镇、街道均成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深化国家级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试点,无锡连续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和药品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4%、98.6%,肉菜追溯体系覆盖率达80%。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网络,完善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完善大调解机制,依法依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一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保护等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史志、档案、侨务、对台、外事、民族宗教、人武、人防、双拥、气象、防汛防台、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去年以来,市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认真贯彻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扎实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案。加强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实施“六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创新行动,创立全媒体问政栏目“政风面对面”。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和市委十项规定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严格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控制和压缩财政性一般经费支出,全市“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计执行数较上年决算数同比下降30%。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发展水平有了新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向辛勤工作在村组、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广大干部员工,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在锡单位,向驻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无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政府的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少数经济指标虽经努力仍未达到预期目标;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多,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强;光伏、钢贸等行业金融风险尚未彻底消除,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太湖水和大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和积极作为意识不强,履职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将对此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深化全面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筑牢产业优势、优化宜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四个无锡”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下达目标。这些指标的安排,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结合了无锡发展实际情况,既考虑了稳增长的要求,也为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留出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各方把经济工作重点放到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上来。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引导资金支持,更好地发挥地方财政引导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继续着力化解和压缩不良贷款,积极破解企业资金链风险难题,深入开展“百企百行”金融挂钩活动,努力实现全社会融资总量超2000亿元,其中新增本外币贷款超800亿元。大力推动企业公开上市和挂牌交易,力争新增公开上市和挂牌交易企业30家。不断完善“稳心留根”办法,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和拉动信息、文化、休闲、养老、健康和家居服务等消费热点,努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全力以赴争取和引进重大项目,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80项,总投资4610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争取实现到位注册外资38亿美元。充分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奋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巩固传统优势市场,努力实现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适度增长。
    在稳增长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创业无锡活力
    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宽松有序发展环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业主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新形势下的无锡发展打开新空间。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好国家和省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大力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变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为认缴登记制,放宽企业住所或经营场所的限制。加快建立行政审批、为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理顺责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制度,研究更加合理的市、区财税体制,完善乡镇、街道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类、公益类项目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和鼓励设立民营银行和其他民营金融机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经营体制,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和鼓励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吸收非国有资本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推动金融业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做优银行、证券、信托、财务公司、资产管理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组建国联寿险公司,争取组建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发展网络金融平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扎实推进滨湖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村(社区)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引导农村住宅和承包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转让,试点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和交易,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研究符合城市规模和承载力的人口政策,促进产业、城镇的合理布局和有效集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社区家庭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机制。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科学评价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做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加快建立社会化的早教和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高水平的学校、医院和养老机构。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管办分离”,理顺职能分工,做到“管”得更科学公正,“办”得更规范高效。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加大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让渡力度,探索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领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抢抓上海自贸区发展机遇,做好无锡高新区综保区、空港产业园区、江阴港区等与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接轨,提升服务功能。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力争在口岸监管、贸易开放、人才引进、利用外资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惠山经济开发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争取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优化外贸出口结构,落实信用保险等政策,提升重点出口基地发展水平,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比例。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建立分销网络,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区加快发展。努力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一批国际化的教育、医疗、体育和文化设施,建立与国际人才流动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多语种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国际化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服务环境。加强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借助国际友城等资源,拓展国际交往渠道,扩大城市推介和形象宣传,进一步提升无锡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二)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创新无锡动力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作为克服经济困难和矛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无锡之所以能够赢得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乡镇企业摇篮和百年工商城等盛誉,靠的是深厚吴文化孕育的实力企业、驰名产品和先进技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大决心冲破各种困难险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让深厚的吴文化底蕴成为培育自主创新的肥沃土壤,让优美的宜居环境成为做大做强企业的丰富资源,让百年工商城的盛誉成为打造驰名品牌的雄厚基础,为新形势下的无锡发展增添新动力。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领军企业家塑造计划,着力发掘和培育一批秉承“锡商”优良传统、具有国际眼光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使之成为引领企业做强做大、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头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基础、先进技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自主品牌,使之成为提升无锡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突击队。鼓励本土企业外引内联,主动寻求与国有大企业开展资本合作、与国外先进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强与国内产业链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嫁接,实现企业裂变、跨越发展,争当国际国内行业排头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年开工和竣工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000个,其中亿元以上300个,紧盯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实现工业投入增长15%,确保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有较大增长。大力推动物联网、微电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石墨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争创中国软件名城。推动光伏产业适应性调整,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扩大光伏发电应用规模,重塑无锡光伏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宜兴、惠山经济转型集聚区,推动无锡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提高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无锡资源优势,完善激励政策,大力推动金融、会展、现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商务中介、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和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聚焦服务业重点平台和载体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效应。积极争创海峡两岸金融与科技合作试验区,大力吸引中外资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加快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天朗无锡运河古城等高端旅游文化综合体,加快推进徐霞客旅游度假区、阳羡湖旅游小镇、阳山东方田园等乡村游资源开发。推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新区创意产业园、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加速发展,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争取设立文化产业保税区。加快建设“锡货网上行”、众瀛联合数据等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全国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争取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进一步推动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将研发、销售、物流等环节从生产链中分离出来,发挥资源整合效应,推动总部经济创新发展。
    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等农业园区发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提高到63%,新建千亩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农业园区化比重达40%。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培育发展生物育种产业,提升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健全农田水利保障体系。强化粮食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抓好“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市场保供能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人才引领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全面推进“东方硅谷”建设。采取有效政策吸引和集聚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柔性引进外国专家、海外智力为企业服务,加快培养中高级应用型技工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各类人才需求。积极开展无锡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孵化器功能,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和专利申请全覆盖计划,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5%。倾力打造升级版“530”,深化与本土企业、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和战略合作,促进百家“530”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加快打造“智慧无锡”,高标准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强化顶层设计和资源共享,推广各类综合应用终端服务,实施一批应用效果突出、产业带动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工程,抓好一批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提升城市智能化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形成无锡创新驱动的特色标志。新增免费无线接入点2.4万个,实现重要公共场所全覆盖。
    (三)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和城乡建设彰显魅力无锡特色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质量改善、城乡面貌优化问题,善于运用倒逼机制,拿出实招,力见实效,以更大决心推进铁腕治污和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将生态文明和文化内涵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努力打造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城市记忆、彰显生态之美的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增强无锡作为最具竞争力宜居城市的发展新优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两型社会”配套改革,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加快推进太湖新城、望虞河西岸、直湖港、宜兴太湖西岸四大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和中心城区控源截污工程,实施竺山湖生态清淤、新沟河拓浚等工程,深入推行入湖河流“断面长制”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监控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继续实施新一轮“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推进钢铁、水泥、热电、化工等行业专项整治,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防治,推广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生活环境整治,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巩固提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果。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推进土壤修复工程,加强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能源消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度。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以上。坚持节约用地和节约用水,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引导市民形成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完善覆盖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体系。
    提高城乡建设水平。适应形势新发展新变化,修改完善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推动锡澄宜“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加强锡澄宜一体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搞好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争取启动苏锡常南部高速无锡段建设,完善锡澄南北通道建设,开展一批连接周边市(县)及重点乡镇快速道路的前期工作。加强城市重大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保质保量推进地铁工程建设,确保1、2号线如期安全投运,安排好与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有序换乘相关设施建设,做好3、4号线规划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启用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线;优化城市路网,市区建成北中路互通、广石路、东安路和西环线等道路设施;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市区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5条,新增和更新低碳环保公交车200辆,4G网络公交车覆盖率50%以上;完成老旧自来水管网改造60公里,实施解放环路市政公用管线改造;启动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举,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实施背街小巷治理,开展社区环境连片整治,搞好中山路、人民路等重要道路的环境提升。坚持村镇建设与城区建设并行,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重点乡镇布局,推动功能设施完善和产业集聚,促进公共服务向村镇延伸,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做好规划保留村庄和民俗建筑的保护,建设具有江南风貌与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执法和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征地搬迁工作,推进依法征收,为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提供保障。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坚持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融合发展,弘扬和彰显吴文化、山水文化和工商文化特色。突出“一城一岛一带”建设的文化塑造,使之成为城市新名片。精心打造太湖新城,着力完善文化、休闲、商业、学校、医院等配套服务,尽快实现金融商务街区、会展片区和沿湖滨水片区建设的重点突破,加速形成产业和人气集聚效应,加强蠡湖湾规划设计和开发工作,集中展示生态宜居和山水文化形象。精心打造马山国际旅游岛,充分利用吴文化品牌优势和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积极建设国际化、生态化、特色化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精心打造古运河风光带,重点推进惠山古镇、清名桥特色夜经济区、沿河绿地景观工程建设和沿岸旧住宅外立面整治,加快配套功能开发,建设民俗特征鲜明、城市记忆深刻、工商文化浓厚的历史文化长廊。积极传播紫砂文化,建设海峡两岸紫砂文化交流基地。大力弘扬城市文化精神,以文化建设促进市民素质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加快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擦亮幸福无锡品牌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以更大决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增强对 “幸福无锡”的认同感、自豪感。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多关心中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体,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及帮扶等增收渠道。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办好大学生创业园,增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吸引力,实现3万名大学生在锡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提高城乡居民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分别扩面6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扩面4万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市福利中心二期等养老机构建设,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为2万户以上社区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开展医疗保险定点护理院试点,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无业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生活救助,建成特需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建立市区户籍居民住房财产保险制度。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市区新建、筹集保障性住房3000套以上、竣工2000套以上,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500户以上。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整治100万平方米和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10万平方米。加强安置房、经适房等社区的物业管理,逐步推进老小区电梯改造,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优质幼儿园30所以上,创建市学前教育现代化镇(街道)15个。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9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现代化办学标准。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深化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加强无锡太湖学院省市共建。积极支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创新发展,支持和鼓励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和应急救治体系。着力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完善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协作机制。加快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新市五院(传染病医院)建设。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整合和建设,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互联共享。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成大运河无锡段申遗验收,加快推进惠山古镇祠堂群申遗工作。整合吴文化品牌资源,提升鸿山、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影响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实现社区(村)“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覆盖,建成西蠡湖慢游系统全民健身带,办好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全力备战第18届省运会。进一步做好档案、史志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强化全民法制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加强信息化社区建设,减少对基层评比达标考核,压缩台账范围,增强基层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国家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严格安全生产考核与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信访问题排查和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慈善组织、义工志愿者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网络等舆论引导和规范。认真做好台港澳、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发挥好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宗教团体等积极作用。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法治中国先导区和平安中国示范区。
    (五)切实回应社会关切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政府工作的最终标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以更大决心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努力建设为民、高效、法治、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
    切实转变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和资料,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回应百姓关切,全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办好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回应企业期盼,尽力为企业减负松绑、排忧解难;切实回应基层干部呼声,努力为基层组织的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支持。严肃查处对群众、企业和基层组织的正当诉求不响应、不作为、久拖不决的行为。
    提高服务效能。大力弘扬“四千四万”的苏南精神和“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切实提高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满腔热忱地为群众、企业、基层办事,做到能快尽快、能早尽早。加强向上级机关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狠抓落实,一抓到底。积极推广电子政务,扩大网上办事范围,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和手段。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举债程序、控制总量增长、优化负债结构,坚决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法治观念,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尤其是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做到公正执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落实政府工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集体研究以及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廉洁从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强化预算管理,严格禁止新建楼堂馆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机关建设,把更多的物力、财力用在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以廉洁高效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无锡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团结拼搏,为把无锡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