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代表访谈 » 正文

代表剖析医患矛盾——

大医院人满为患亟需缓解 社区家庭医生不能光填表

时间:2014-01-16 [ ] 浏览次数:

 

    聚焦
  “看病难,看病贵”仍是老百姓最关注最希望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在这几天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来自医卫界的代表们纷纷畅所欲言。

 

  ■提升医疗水平,看病不必跑上海北京

  市人大代表姚平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遍地开花,但高水平的医生远远不够。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社区医院也应建立更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社区医生的积极性。

 

  ■社区家庭医生制不光靠签一纸协议

  对于社区家庭医生,市人大代表吴韶认为,社区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关系,签订协议并建立家庭档案,但“社区家庭医生制不光靠签一纸协议”,她说,以往的家庭档案只是在各项指标后面打钩,较为粗浅,今后要更加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每位病人的情况,完善家庭档案的内容;并且对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对慢性病集中的人群进行跟踪服务,给出建议和指导。

 

  ■执业环境不安全带给医生心理负担

  医患矛盾紧张,是医药卫生界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市政协委员顾元龙说,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但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了解,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必须看好病。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发生意外,就迁怒于医院,导致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很少有人喜欢当医生了,风险太高。”他说,医疗执业环境不安全给许多医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顾元龙建议设立第三方机构专门协调处理医疗纠纷,尽早介入医疗纠纷的处理,这样有利于保护医生的人身安全。

 

  各方献策破解看病难

  市人大代表朱华淳:大医院医生看小毛病,大毛病小医院又看不了,因此转变市民的就医观念很重要,报告中提出的“分级诊疗”就传递了这样的信号。现在社区医院医技力量不断提高,诸如感冒发烧等病症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诊疗,这样才能把社区医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市人大代表王敏:希望建立、完善急救中心与全市综合性医院急救资源信息网,建立一条危急患者急救绿色通道。目前,我市院前急救模式属单纯院外型,120救护车到医院门口,医护人员听到急诊铃声后再迎接病人,并进行分诊及进一步治疗,接诊医院对于危急重症病人没有充分准备,往往会影响救治。这就需要院前的医护人员在现场或救护车上,就将患者的各项数据及时传输给调度指挥中心、医院急诊室,接诊医院接到信息可提前完成人员、药品器械的到位等准备工作,争取缩短抢救时间,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
  作者 杨柳、王高岩、杨慧玲、惠晓婧、马悦、王怡荻、古月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