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代表访谈 » 正文

城市建筑,如何融入文化元素?

时间:2014-01-16 [ ] 浏览次数:

  热点聚焦

  建筑养眼,文化养心。“一城一岛一带”建设有序推进,太湖湾、蠡湖湾、运河湾风光旖旎,天生丽质的无锡城,如何散发由内而外的迷人魅力?如何推动城建与文化的融合,为钢筋水泥赋予文化活力与张力?代表们有话要说。

 

  无锡该不该建美术馆?

  自挂牌后,居于闹市出租房内的无锡美术馆,始终“有名无实”。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美术馆该不该建成为两会热题。
  施展代表认为,文化是城市的记忆,而一幢幢内涵丰富的建筑,就是记忆的载体。过去十年中,无锡建起了无锡大剧院、无锡博物院等一批设施一流的文化场馆,但美术馆至今仍无建筑实体。他认为,美术馆应是城市文化建筑的“标配”,百年后回首这段岁月,无锡当代美术创作才不至于留下记忆空白。
  他表示,馆藏丰富的文化场馆,是将文化融入城建的形式之一,而在建设过程中彰显吴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等地域文化,也是将文化融入建筑血脉的方式。打造“一城一岛一带”,正是推进城建融入文化之举。

 

  经典城雕、报亭何时有?

  围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这一话题,“无锡经典城雕何处觅”、“报亭该不该恢复”又成为两会热点。
  列席代表叶建兴认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应该让城雕、报亭等细节来说话,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无锡出了钱绍武、周阿成等著名雕塑家,但至今没有一座叫得响、留得住的经典城雕,这是一件憾事。
  他认为,文化可以激活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丛林,将建筑与文化割裂、与历史屏蔽的做法并不可取。“无锡现在很多园区,重招商轻品质,要么引进企业,要么空关着,鲜见大楼或园区腾出少许地方建艺术馆,很多楼宇中根本看不到有特色的乡土艺术陈展”,建筑内部“软文化”尚有待提升。
  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还表现在一座座生动的报刊亭中。“报刊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脸谱。试想,在一座城市中,处处能看到捧着报纸、书刊悠闲阅读的市民,书香无锡、阅读无锡自然是有文化品位的。”

 

  老城厢如何“商旅文”结合?

  老城崇安该如何既保留无锡老味道,又焕发出新活力?刘亚民代表说,老城区将搭建“商旅文”平台,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商贸集聚度和消费影响力,整合崇安特色文化,发展都市旅游,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
  中心老城区服务业高度发达,但结构层次还较低,以传统商贸业为主,高端商贸商务比重不高,新兴产业总量还不大,且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刘亚民代表说,要想繁荣老城,就要做大做强商业总盘子,以高端商贸带动文化旅游。市中心已聚集恒隆、苏宁、商业大厦,云蝠、银辉、天街、京东广场也即将建成,一批高端商务楼、文化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城市精品酒店和高档休闲娱乐项目陆续驻入,老城区的商业、旅游和文化功能不断完善。此外,老城还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可借力重点发展都市旅游业。结合“百巷崇安”整治,科学设计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感受文化、购物消费,古运河沿河的休闲娱乐项目,能让游客在千年历史和现代时尚之间流连徜徉。 (马雪梅)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