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五届人大会议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议案建议 » 正文

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的议案

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的议案

时间:2014-02-17 [ ] 浏览次数:

一.无锡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的现状
院前急救网络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无锡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实现本地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内容。
我市在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工作上走在江苏前列,但也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我市于2012年筹备、2013年制定了《无锡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资建设下,城区的院前急救网络,已初具规模,布局基本合理,平均8.3分钟可到现场施救,基本能满足需求。但要做到市(县)、区全覆盖,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二、无锡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
1. 市(县)、区急救网络站点设立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市急救中心直属的急救站点基本多分布在5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范围内,主城区周边地区如锡山、新区和江阴、宜兴乡镇地区等空白点较多,以致突发事故的救援和危重伤病人员的抢救得不到保障,有些边缘地区可及能力超过半小时车程。
2. 急救网络建设缺乏经费投入保障。无锡现有8个网络分站(洛社、堰桥、亿仁、玉祁、阳山、华清、锡东、101分站)日常运行不足,维持营运困难。新建急救站(点)更需要前期和维持两块经费作支撑。以一个最基本的网络分站建设为例,应配置2辆救护车,10个急救人员(需分班值勤),加上配备相应医疗器械和药品材料,建设成本在120万元以上,每年的维护营运成本也要达到80--100万元。如果没有政策性投入和扶持,网络分站建设和运行将面临极大困难。
3. 急救人力资源配置及装备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一是配置及装备不足。目前,主城区的急救力量配置到位率仅为23.8%,其他县区的情况更差,尤其是乡镇地区,基本上无专职急救医务人员。主城区现有的8个急救网络分站,仅有9辆救护车辆,部分已超过报废年限,且车辆上的医疗装备较差,存在心电监护等设备与其他科室共用的情况。二是院前急救工作人员职称普遍低、工人多,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三是工资待遇水平低,加班费、夜班费没有很好落实,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强无锡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的建议
1.要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建议建立由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全市统一规划,各地负责建设保障,网络分站统一由市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的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理顺市与各市(县)区、城市与农村、乡镇卫生院与急救站的关系,建立覆盖城乡、统一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
2. 要加强科学规划。“十二五”期间,市政府要加强对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的规划布局,建议由发改委牵头,会同卫生、规划、财政等部门,对全市急救网络统一规划,合理布点,在各镇(街道)设立分站或站点,至2015年底,完成规划内的20个站点建设,达到城乡全覆盖,争取实现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城区6—8分钟、乡镇及农村10—15分钟的目标。网络分站统一由市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实现城镇院前急救全覆盖。
3.要加强队伍建设。根据江苏省卫生厅《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中对各类人员岗位比例规定,配足医护人员。每辆值班车应当配有一名驾驶员、一各医师、一名护士、一各担架员,结合各地实际,每个站点应当配设10-12人。同时,根据急救工作特殊性,给予急救工作人员特殊岗位补贴,或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标准。网络分站的人员由镇(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
4.要加强经费保障。市政府应将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和维持营运费用列入年度专项预算,由市级财政和所在县、区共同承担。鼓励民营医疗机构设点加盟,政府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5.要完善法律保障。依据卫生部正在组织研究制定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卫生厅《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借鉴国外院前急救和国内北京、济南、深圳等地立法经验,适时制定出台符合我市急救事业发展实际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法规和制度,从根本上保障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