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总第217期

凝聚改革共识 描绘发展蓝图

凝聚改革共识 描绘发展蓝图

时间:2014-03-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无锡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400多名来自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承载着全市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职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听取和审议了各项工作报告和决议,积极为无锡新一年改革发展献计献策。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表示,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分析现状实事求是,发展目标催人奋进,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全委会精神。同时,代表们围绕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就如何加快转型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江 阴

扩大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努力打造经济“升级版”。抓住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态势,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开放合作,持续推进江阴经济升级发展。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提升开放园区建设发展水平,有力防控经济金融风险,以更稳健、更扎实的经济增长,为转型构筑坚实基础,有力支撑并巩固江阴的领先地位。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按照上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加快推进财税管理体制、事业单位、行政审批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整合资源、优化效能、激发活力,为江阴发展增添动力活力。
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形象品位。继续保持攻坚突破的工作基调,突出城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的建设,持续开展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
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标本兼治、科学施策,一手抓环境保护建设,一手抓环境综合整治。要依托节能减排和民生环保两大抓手,大力整治大气、水、噪声等突出环境问题。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设施承载力和使用效益。持续优化生态宜居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实施造林绿化。
构建民生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编织全覆盖保障网络、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点入手,真心诚意为百姓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真正构建起与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工作体系。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着力营造团结民主的政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宜 兴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投资机制,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使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所有者的积极性,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狠抓实体经济,进一步巩固发展支撑力。合理利用工业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实体企业在就业、发展、税收等方面的稳定器作用。树立与企业共患难的意识,更多地关心企业、扶持企业,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投资等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渡过难关。以更前瞻性的眼光看待企业金融、经营风险问题,提早预判、提前介入,努力将各种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推动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走品牌创建之路、科研创新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现有的政府考核体制、企业扶持政策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确保政府各级各部门、各类企业都能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认真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吸收国外成熟的市场管理理念。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根据产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级蓝领。
力促锡宜一体,进一步增强发展推动力。加快推动锡宜一体化,积极发挥锡宜双方优势,取长补短,互动发展。大力推进宜马快速通道建设,加快谋划锡宜轨道交通建设,积极统筹协调宜兴引调长江水项目,以进一步加强无锡主城辐射力,为锡宜统筹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坚持民生优先,进一步凝聚群众向心力。进一步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加强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区管理,整合物业管理资源,踏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重视农业发展,坚守基本农田,做优做精菜篮子工程,不断推动无锡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无锡农产品的安全稳定。

锡 山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化解资源要素制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大政府扶持服务力度,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政府“稳心留根”的具体措施。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形成市场和政府的正向叠加优势,切实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水生态治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活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治理,特别是要加大对污水管网设施的监督检查,巩固提升治理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可量化、可核算、可考核的生态补偿办法,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区域、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加强对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情况的检查与考核,严格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生态补偿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政府建设。继续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注重代表满意率向建议落实率转变,实现代表满意率和建议办成率的“双提升”。切实回应社会关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办实为民办实事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惠 山

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加大开放力度,推动各种经济形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根基作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建设。继续把引进储备重大项目放在重要位置,以重大优质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和壮大本土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业态快速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以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为依托,不断增创发展资源的集聚优势,推进产业的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产城融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互适应,立足长远,因地制宜,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完善城镇设施功能。要加快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惠山区与无锡市区快速沟通的交通“梗阻”问题,实现惠山区与无锡主城区的无缝对接。创新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水平,营造高品质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
注重改善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落实减排目标,深入推进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整治,以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为导向,积极探索生态优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水平,实现全市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注重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符合实际的民生幸福工程。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水平。按照“低水平、全覆盖”的要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使社会各类人群都得到保障,真正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断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推进各项改革,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滨湖、驻锡部队

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切实加大有效投入,挖掘消费潜力,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为拥有独特优越环境资源条件的滨湖,要做强先进制造业,做优服务业,做亮文化旅游业,真正把滨湖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吸引一流企业和人才的独特优势,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求突破。
城乡建设方面。滨湖作为城市核心功能区,拥有真山真水的优美生态环境,要倍加珍惜资源禀赋,加快丰富城市内涵,不断优化城市形象,以沿山、沿湖、沿路区域为重点,结合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滨湖生态宜居形象。
民生工作方面。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继续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建设投入力度,全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更大力度做好残疾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扶贫帮困工作,不断提高救助水平。狠抓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提升,真正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群众认可、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突出企业、学校、建设工地等重点关键,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和打假治劣力度,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社会管理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政府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到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上来。要着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企业发展方面。继续在关心、帮助、扶持上做好文章,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调查研究、政策制定上多下功夫,在政策上继续给予相应的扶持,以便企业乘势而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努力探索在市场紧缩条件下帮助企业,特别是传统型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加强对企业的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帮助企业树立发展信心,鼓励企业稳心留根,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大扶持力度,多措并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崇 安

更加坚定地深化和推进改革。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更新,大胆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遇到的矛盾问题,实现无锡可持续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修编整体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导向,结合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与特点,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鼓励区域“立足全市、差别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特色互现的产业发展格局,防止“同质化”发展带来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加大对“老城更新”的政策支持力度。高度重视中心老城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双核联动,多中心发展”格局的最大效应。加大对老城区改造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提升城区交通组织能力和水平。把旧城改造项目列入公共服务项目,改变市、区两级政府按比例出资模式,将项目资金列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采用备案制或委托制,向老城区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
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和整治力度。积极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建立大气排放源清单动态更新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和处置措施。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部门合作机制,落实应急管理措施,努力消减大气污染的不利影响。加大对重污染企业监管处置和改造搬迁力度,加强建筑工地施工和运输管理,加快研究制定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加快推进站前商贸区升级改造。加大整治改造力度和经费的投入,对站前商贸区进行综合改造,以进一步提升无锡窗口形象和区域经济发展。升级改造后,落实好对站前商贸区的规范管理和长效管理,确保站前商贸区市容环境整洁,规范有序发展。
积极探索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创新。积极顺应全省推进“政社互动”的工作要求,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减轻社居委行政工作负担,建立居民评估社居委工作的科学考核机制,提高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效果,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切实把社区管理服务组织建设成居民群众的“服务站”和“安心所”。

南 长

一、坚持经济转型优化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重点扶持优质企业向高端新型技术密集型发展。结合城区特点,加快太湖广场商圈和南长滨河新城、南长运河古城建设发展步伐,围绕发展会议、健康、文创、电商、地铁经济,走出一条富有本区域特色的稳定发展之路。要全力实现金融稳定,努力化解我市行业金融风险,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政策。建立诚信机制,银企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二、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目标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全市教育资源。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优质品牌。要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建立社会化养老投入和服务准入、管理机制,把养老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抓。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全面构建好群众满意便捷的阳光政务。
三、完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形成保障平安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依法加大信访化解工作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预判风险,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建立公共安全预防体系。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公、检、法一线队伍建设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社会平安发展保驾护航。

北 塘

抢抓改革新机遇,争创发展新优势。紧紧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努力强化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统筹谋划改革的各个方面、各种关系,要把市场理念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
有序推进全口径预算,积极打造阳光财政。有序推进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稳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细化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内容,接受公众监督,打造阳光财政。在政府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时,预留代表议案、建议专项(预留)资金。注重降低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推进地铁周边地块综合利用,繁荣无锡地铁经济。抓紧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创新完善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体制和投资回报补偿机制,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对于社会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公众服务建设项目,实行审批优先。提前谋划无锡地铁商业,推进轨道沿线尤其是轨道周边商业地块综合利用,以促进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加强污染控制和处理能力,加大全社会防范控制污染的力度,对一直以来群众和代表反响强烈的重污染企业,进行关停或搬迁,从源头上遏止大气污染的加剧。
以创新和人才引领带动发展。继续落实好集聚人才的各项工作举措,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努力使人才竞争力成为无锡“第一竞争力”。不断增强科技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带动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营养老院服务体系建设,把民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规划,加大对民营养老院的社会投入,推进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保障老年人和养老机构合法权益。进一步理顺“村改居”社区现有管理机制,消除社区管理服务中的盲区,实行按居住地参加选举的办法,让动迁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利。□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