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人大工作的若干瞬间
进步:人大工作的若干瞬间
时间:2014-05-1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 文 / 董 旭
时间就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不经意间悄然滑落。我在青春年少时踏上人大的工作岗位,一路走来,已是二十一年的光阴,那些在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飘远,而留下的记忆却在心灵深处历久弥新,这些点滴记忆恰恰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不断进步。
我于1993年参加工作,那时学校毕业后不久,热衷于同学聚会,谈得最多的自然是就业。一次聚会上,有一位久未见面的同学与我寒暄,问起我的工作单位,我略带骄傲地报出了“人大”这一名头。那位同学皱眉想了半晌,又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能再说一遍吗?什么单位?”在我的重复声中,我依然可以看出她眼中的不解和茫然,直到我扩句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她才连连“哦”了几声,若有所悟地点着头,又追问了一句:“具体是干什么的?”许是这位同学久居于乡镇,工作在普通企业,平常很少接触机关的原因,所以她对人大的不解我心里并没有多少的失望。三四年后,偶遇老家村里的长脚大叔,因他常在外跑运输,很少见面,见了面自然又是一番“长大了”、“在哪里上班”之类的惯性招呼。我说在人大上班后,他马上竖起了大拇指,笑着夸奖道:“有出息!好单位!金饭碗!人民代表大会哦,我晓得的,要选举投票的……”当我心里惊叹人大制度的普及进步时,长脚大叔接着又来了一句:“我真晓得的,人大都是白头发老干部,举举手、拍拍手的……”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失望的感觉又涌上心头,人们对人大的认识虽有渐进,但依旧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人大工作可能还有不尽如民意的地方。2000年前后,有一届人大代表选举,选举日当天,我被单位派到一个乡镇做选举联络员,主要任务是及时联络协调选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为什么没有拿到选票?”一句响亮的吆喝声从选举工作办公室外的走廊里传来,一位工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室内,“我才到厂里上一会儿班,村里的流动票箱就走了,我紧赶慢赶赶回家也没赶上投票!”我和选举工作人员一起查他的选区,打电话了解原因,才知道原来他不在家的时候,他的选票由家人代投了。说明情况后,中年男子走了,走的时候他说:“选举一位肯为我们老百姓说话的人大代表是我的权利和责任,希望以后你们的工作更细致一点。”那一刻,我心里不但没有芥蒂,反而增添了些许的欣慰。
参加工作没多久,我就试着写一些人大代表事迹,并积极向报社投稿,以期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人大宣传做点事。记得有一次采访一位企业的人大代表,坐下来谈不满两三分钟,他就要接打一个电话,不满五六分钟,就要走出办公室交待事情,企业的业绩讲一大通,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完成了初稿送给他再过目一遍,这位代表却不耐烦地说“事情太忙,没空看,你自己看着办吧!”那个时候,年轻不经事的我多少有些失落,也怀疑过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真正的价值。2005年,依旧从事人大宣传工作的我去采访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在他的办公室里,一杯清茶、一本履职记录本、一个个履职的生动故事构成了我们谈话的要件。末了,他领着我来到学校外的几处道口,又向我提出了改进交通设置的建议,并一再嘱咐我“我个人的履职情况、工作业绩请少写,那是我应该做的,我希望能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通过我这个人大代表写上去、反映出来,引起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关注并加以解决……”2013年,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个人大代表定点帮扶贫困家庭的长期活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我在活动之初心里不免打鼓:现在各类捐款资助活动很多,代表们会不会有厌烦和抵触心理。然而,几次活动开展下来,我完全打消了顾虑。活动中,我看到的是人大代表们放下手头繁忙的本职工作,风尘仆仆地赶到结对交流、帮扶捐赠的现场,与贫困家庭的成员手拉手促膝长谈,是眼含热泪、语重心长的心灵交流,是厚厚的捐助款和实实在在的承诺。当贫困家庭的成员不停地说“谢谢”的时候,我听到代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是你们把信任交给了我们,把权力委托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共享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成果,该说声谢谢的是我们……”那一刻,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们所从事的工作竟然是这样的神圣,心里的幸福止不住地洋溢开来。
1996年的时候,随着办公场所的改善,我所在的单位有了固定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并安装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电子表决系统,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都可以在自己的固定席位上按下“赞成”、“反对”、“弃权”键。“一府两院”的负责人汇报工作时,会场内的电子屏幕也可以实时播放汇报的内容、相关的图片。记得当时有一位报社的记者到会采访后专门写了一篇“人大常委会会议‘装备升级’,多媒体演示电子表决提升会议质量”的花絮报道。踏在201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60周年的节点上再回想以往,不禁莞尔。如今,电子表决、电子参会签到、PPT演示等已成了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必备要件。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订阅平台、报刊杂志、电视专题等也已成为大部分人大宣传代表事迹、报道工作动态、普及法律法规、扩大社会影响、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人大的制度建设也得到不断加强,从原来长期停留在制定一些常委会议事规则、议案若干办法等“初始”制度,到现在按照法律框架,不断创新完善了有关代表建议办理、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工作评议、询问等制度办法,使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职责的手段更为丰富,监督更为有效。
我在人大工作的这段时间于个人来说似乎显得较长,而对于整个人大制度的进程而言却是沧海一粟。回首这一个个走过的工作瞬间,我发现“进步”成为了这一路走来的主题,它闪耀着民主法治的光芒,与我们每一个人并肩同行,向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走去。□
时间就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不经意间悄然滑落。我在青春年少时踏上人大的工作岗位,一路走来,已是二十一年的光阴,那些在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飘远,而留下的记忆却在心灵深处历久弥新,这些点滴记忆恰恰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不断进步。
我于1993年参加工作,那时学校毕业后不久,热衷于同学聚会,谈得最多的自然是就业。一次聚会上,有一位久未见面的同学与我寒暄,问起我的工作单位,我略带骄傲地报出了“人大”这一名头。那位同学皱眉想了半晌,又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能再说一遍吗?什么单位?”在我的重复声中,我依然可以看出她眼中的不解和茫然,直到我扩句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她才连连“哦”了几声,若有所悟地点着头,又追问了一句:“具体是干什么的?”许是这位同学久居于乡镇,工作在普通企业,平常很少接触机关的原因,所以她对人大的不解我心里并没有多少的失望。三四年后,偶遇老家村里的长脚大叔,因他常在外跑运输,很少见面,见了面自然又是一番“长大了”、“在哪里上班”之类的惯性招呼。我说在人大上班后,他马上竖起了大拇指,笑着夸奖道:“有出息!好单位!金饭碗!人民代表大会哦,我晓得的,要选举投票的……”当我心里惊叹人大制度的普及进步时,长脚大叔接着又来了一句:“我真晓得的,人大都是白头发老干部,举举手、拍拍手的……”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失望的感觉又涌上心头,人们对人大的认识虽有渐进,但依旧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人大工作可能还有不尽如民意的地方。2000年前后,有一届人大代表选举,选举日当天,我被单位派到一个乡镇做选举联络员,主要任务是及时联络协调选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为什么没有拿到选票?”一句响亮的吆喝声从选举工作办公室外的走廊里传来,一位工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室内,“我才到厂里上一会儿班,村里的流动票箱就走了,我紧赶慢赶赶回家也没赶上投票!”我和选举工作人员一起查他的选区,打电话了解原因,才知道原来他不在家的时候,他的选票由家人代投了。说明情况后,中年男子走了,走的时候他说:“选举一位肯为我们老百姓说话的人大代表是我的权利和责任,希望以后你们的工作更细致一点。”那一刻,我心里不但没有芥蒂,反而增添了些许的欣慰。
参加工作没多久,我就试着写一些人大代表事迹,并积极向报社投稿,以期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人大宣传做点事。记得有一次采访一位企业的人大代表,坐下来谈不满两三分钟,他就要接打一个电话,不满五六分钟,就要走出办公室交待事情,企业的业绩讲一大通,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完成了初稿送给他再过目一遍,这位代表却不耐烦地说“事情太忙,没空看,你自己看着办吧!”那个时候,年轻不经事的我多少有些失落,也怀疑过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真正的价值。2005年,依旧从事人大宣传工作的我去采访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在他的办公室里,一杯清茶、一本履职记录本、一个个履职的生动故事构成了我们谈话的要件。末了,他领着我来到学校外的几处道口,又向我提出了改进交通设置的建议,并一再嘱咐我“我个人的履职情况、工作业绩请少写,那是我应该做的,我希望能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通过我这个人大代表写上去、反映出来,引起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关注并加以解决……”2013年,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个人大代表定点帮扶贫困家庭的长期活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我在活动之初心里不免打鼓:现在各类捐款资助活动很多,代表们会不会有厌烦和抵触心理。然而,几次活动开展下来,我完全打消了顾虑。活动中,我看到的是人大代表们放下手头繁忙的本职工作,风尘仆仆地赶到结对交流、帮扶捐赠的现场,与贫困家庭的成员手拉手促膝长谈,是眼含热泪、语重心长的心灵交流,是厚厚的捐助款和实实在在的承诺。当贫困家庭的成员不停地说“谢谢”的时候,我听到代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是你们把信任交给了我们,把权力委托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共享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成果,该说声谢谢的是我们……”那一刻,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们所从事的工作竟然是这样的神圣,心里的幸福止不住地洋溢开来。
1996年的时候,随着办公场所的改善,我所在的单位有了固定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并安装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电子表决系统,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都可以在自己的固定席位上按下“赞成”、“反对”、“弃权”键。“一府两院”的负责人汇报工作时,会场内的电子屏幕也可以实时播放汇报的内容、相关的图片。记得当时有一位报社的记者到会采访后专门写了一篇“人大常委会会议‘装备升级’,多媒体演示电子表决提升会议质量”的花絮报道。踏在201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60周年的节点上再回想以往,不禁莞尔。如今,电子表决、电子参会签到、PPT演示等已成了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必备要件。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订阅平台、报刊杂志、电视专题等也已成为大部分人大宣传代表事迹、报道工作动态、普及法律法规、扩大社会影响、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人大的制度建设也得到不断加强,从原来长期停留在制定一些常委会议事规则、议案若干办法等“初始”制度,到现在按照法律框架,不断创新完善了有关代表建议办理、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工作评议、询问等制度办法,使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职责的手段更为丰富,监督更为有效。
我在人大工作的这段时间于个人来说似乎显得较长,而对于整个人大制度的进程而言却是沧海一粟。回首这一个个走过的工作瞬间,我发现“进步”成为了这一路走来的主题,它闪耀着民主法治的光芒,与我们每一个人并肩同行,向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走去。□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