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总第219期

碧水蓝天的永恒守护

■ 文 /  袁金英  缪宇强

时间:2014-07-25 15:0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位居江尾海头的江阴,创造了这样的经济神话: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二百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二百五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和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然而成功的背后,江阴却拥有全国五百分之一的汽车保有量,消耗着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和一百八十分之一的煤炭。依靠资源和环境来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江阴百姓的生活质量。
    环保即为最大的民生。历届江阴市人大牢固树立生态宜居的核心价值理念,一以贯之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特别是2012年换届以来,江阴市人大以“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多次开展代表视察、调研走访、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积极推进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
    “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和“城区过境货运车辆禁行”议案,是本届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2012年人代会期间,全体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了这两个议案决议。议案反映了城区工业企业制约城市功能提升,过境货运车辆存在的噪音尾气,影响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的真实情况。为监督推进议案决议的贯彻执行,常委会落实专职机构和人员,调研视察渡口迁建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召开企业退城搬迁调研座谈会,持续进行跟踪检查。现阶段“两个议案”决议执行取得阶段性成果,“禁行”“三步走”计划第一步目标基本完成,过境通道滨江路城区段等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企业退城搬迁明显加快,174家企业签订搬迁补偿协议,102家企业完成拆除工作。
    据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委主任李志浩介绍:“新的一届代表履职以来,代表们在大会期间就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建议意见共108件,充分反映了代表对环境污染的担忧,更表达了代表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盼和决心。”
    代表是人大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才能凝聚更多共识、形成更大合力。闭会期间,常委会鼓励代表运用“人大代表之家”平台,通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联系选民月、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认真听取选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每年的9月,全市390多名人大代表按照年初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通过“一听二看三议四提”的方式,对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视察评议,3年来共提出涉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86件。为使这些民生建议落到实处,常委会召开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审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同时邀请代表召开座谈会、视察调研、组织办理回头看等活动,切实加强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
    每年年初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时,常委会都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监督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议题并加以落实推进。3年来,常委会先后审议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滨江花园城市“一江一河”设计、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情况,视察燃煤企业改用清洁能源情况和城区热网整合、村庄环境整治、城乡绿化、水利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积极参与民生环保专项行动,就加大生态专项整治和执法力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
    2013年,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天气,群众议论纷纷。常委会专门组建工作评议组,对环保工作开展专项工作评议。评议组利用3个月的时间,定方案、走企业、看项目、访群众、听介绍,认真组织开展检查评议,期间还对夜市烧烤摊点集中的街道和乡镇进行了暗访取证,听取环保专业人士和“老上访户”的情况反映,真实掌握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当前气候条件普遍恶化的大环境中,江阴并非净土,能够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独善其身。但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坚定为民务实理念,积极履行法定监督职责,支持和推进政府以更大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道路上,永不懈怠、奋力前行。□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