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六五”普法工作

加强普法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时间:2015-07-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治。普法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是“六五”普法考核验收之年,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近期组织专题视察,全面了解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视察的目光聚焦于一个个外来人口集聚地、社区、学校,这些观察点正折射出一个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法制宣传教育新模式。

 

“100%”展现普法力度
    “叔叔阿姨,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这些法律知识……”石塘湾中心小学的孩子的“法制素养”或许让大人也会暗自惊讶:从毒品的危害、公共交通安全到青少年自身防护等等,小小年纪居然懂得这么多。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从娃娃抓起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市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0%配齐法治副校长,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率达到100%。
    更多的100%、全覆盖展现普法的力度和重点。深化法律进机关,突出能力的提升,公务员法治培训和学法考试率达到100%;深化法律进企业,突出服务保障,全面实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深化法律进乡村、社区,突出法治惠民,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司法所与1200余村(社区)签订法律顾问协议。
    与此同时,一些重点地区、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力度也在加强。比如,农民工普法教育中,突出服务引导,连续9年举办“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社区建立法治学校。就在视察当天,专题视察组专门前往滨湖区华庄新城青年公寓,那里入住了2000多名的外来务工人员。华庄街道在青年公寓建立了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有法律图书室、法制学校、司法联络站、法律咨询室、警务室等,还定期举办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使青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法律知识。

 

寓教于乐感受法治力量
    普法工作是依法治市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让法制观念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真正的寓教于乐?“六五”普法工作中,用一个个新平台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辐射面。
    据悉,“六五”普法中,我市因地制宜地完善了一批与城乡环境协调、与生态文明融合的法治文化阵地,市、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率为100%,其中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7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262个,示范点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两年来,我市大力拓展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在地铁和公交车上滚动播发普法公益广告,省内首创智慧普法模式,建成“无锡智慧普法网络联盟”,加上微博、微信、QQ群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的普法格局。如在新区江溪街道前进社区,有法治长廊,用漫画解读法律条文,告诉居民“碰上事怎么用法”;有法治凉亭、法治广场,用文艺演出、法律咨询,告诉居民“打架不如用法”;更有一批社区志愿者为居民劝解矛盾。志愿者说,“有时就是让双方都有个讲理的地方,帮他们把气出出来就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建华跟志愿者交流后说,社区要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等志愿者力量,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普法工作新格局中,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思路更加清晰。目前,我市拥有各类法治文化团体310个,举办基层法治文艺演出1800余场、法治电影巡演千余场,出版了文学作品、舞台剧,推出了法治陶瓷、普法娃娃等特色产品,创作了智慧星等十大法治卡通形象,有11部法治漫画、动漫、微电影在全国获奖。

 

普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新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据悉,我市将以“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居于全省领先行列”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打造服务型、互动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努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水平。
    “普法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建华指出,各地各部门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牢牢把握时代特征,进一步提升“六五”普法工作水平。要在贯彻总体部署上下功夫,推动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合力;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更好地把法治元素融入群众公共文化生活;在实施普治并举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法治实践;在谋划未来发展上下功夫,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努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营造更加优越的法治环境。(陈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