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守望者不吃亏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侧记
时间:2016-10-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10月17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市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进行专项视察。图为视察人员在视察江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时听取相关情况介绍。(朱煜 摄)
从一纸议案到大会决议,从实施意见到落地见效。短短几年间,生态补偿机制在无锡,从纸面延伸到田间地头,展示出一幅“让生态守望者不吃亏”的生动画面。10月1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市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检查两年来机制的运行绩效情况,回应代表和群众的期待。
“真金白银”落袋,基层齐点赞
江阴顾山镇东岐村,是江阴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所在地。示范园规模达3000亩,其中稻麦核心区1100亩。顶受住今夏洪涝灾害后,如今水稻长势正好,种植大户陈学培看着成片的稻浪,兴奋地说:“有了生态补偿,每亩水稻田多了400元净利润,一下子就调动了种植积极性。”根据东岐村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规则,园区种植水稻田,按每亩400元标准补偿,其中100元直接补贴到种植户口袋里,另外的300元用于泵站建设、机械设备购买、农田设施完善等,陈学培拍着胸脯说:“今年冲刺稻麦生产‘十三连丰’的底气更足了!”
“听说我要来开会,村民们特别嘱咐我,一定要把感谢带到。”座谈时,市人大代表唐清一开口就连声点赞生态补偿机制的“真金白银”都落到了实处。他以顾山镇为例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各村(社区)确定补偿范围,实地排查核实申报信息,共申报生态补偿总面积近3万亩,补偿资金600余万元,使农民直接受益,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村级可支配收入,各村(社区)平均得到生态补偿资金43万元,分别用于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绿化、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等,把生态保护的责任与经济补偿结合起来,“保护生态的人享受良好生态,经济上不吃亏,大家都说值。”
积极创新试点,城乡更“绿色”
视察路上生态美景映入眼帘,市人大代表李晓峰感慨不断:“我们村也拿到了补偿,原来村级收入只有10万块左右,现在可以拿到125万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周边绿化和环境维护。”看到顾山红豆村水蜜桃基地拿到75万元补偿资金,打造金顾山品牌,完成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后,李晓峰羡慕不已,建议进一步完善补偿范围,比如对鸿山葡萄等农产品也进行适当补偿,让更多农户受益。
新吴区大溪港湿地,位于锡东水厂取水口两侧。为了保护水源地,原有村民都已外迁,村级经济断了来源,使得保护成了无水之源、无根之木。有了补偿,大溪港湿地4个村能拿到60—80万,用于定期清淤、水源地巡查等,长效管理团队的成员由原有村民组成,还解决了工作安置问题,市人大代表余汉清看着烟波浩渺的太湖,不禁感叹:“绿水青山也是生产力。”
持之以恒推进,盼尽早立法
通过政策实施,去年全市新增县级生态公益林7.5万多亩,新增自然湿地3400余亩,是近年来新增最多的一年;各地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减缓了近几年全市水稻面积连续较大幅度下降的势头,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反弹的现象等,对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建华充分肯定了我市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来取得的实效。他说,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回应代表关切,大力弘扬“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作风,使我市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进一步形成了保护生态的思想共识,促进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他强调,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造生态宜人、内涵品质跃升的美丽城乡新家园,对照这一目标,下阶段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要突出在“办到底”上下功夫。要对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再研究,切实按照国务院要求,对照先进地区做法,对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农业水平提高的,做到能补则补,放大生态补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要对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提升,下放权力,规范资金来源、申报等流程,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对政策的刚性约束再加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早启动生态补偿地方立法,着力提高生态补偿工作的法制化水平,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精彩篇章作出新的贡献。(郭寅枫)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