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六届人大会议 >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大会报告

关于无锡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概要)

——2017年2月14日在无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明康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17-02-22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10亿元,增长7.5%,增速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5亿元,增长5.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95亿元,增长2.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20亿元,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8%。
  (二)产业转型推动有力
  产业强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3.8%、5.8%,比上年分别提高2.0、1.4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4%,提高1.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全市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9%,其中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3%,首次超过二产比重,占据产业结构主导地位。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市新增农业园区面积2万亩以上。
  (三)创新驱动能力增强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九成以上,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8.1万人,引进和培育各类产业领军人才248名。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4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
  (四)改革攻坚迈向深入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1+1+3+1”系列政策意见。完成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梁溪区、新吴区正式成立。深化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基本完成,组建文化、体育产业发展集团,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放管服”改革协调推进,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到333项,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到位,“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期)平台上线运行;国土资源“四全服务”获批国家第三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进一步放宽,“多证合一”全面推行。
  (五)对外开放不断提升
  外贸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进出口、出口总额以美元计分别增长2.0%和1.6%;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我市获评省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我市肉类进口指定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运,无锡航空口岸获批开展口岸签证,江阴保税物流中心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到位注册外资34.13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到位外资22.6亿美元,占比达到66.3%。“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4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0.97亿美元,增长20%。
  (六)城市建设力度加大
  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无锡市(城区)、宜兴市和江阴周庄镇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丁蜀镇入选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地铁1号线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3号线和1号线南延线开工建设;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等重点道桥工程全线开工。旧城改造推进有力,完成市区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32.5万平方米,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70%;完成东璟家园、毛湾家园保障房建设2000套;完成旧住宅区整治244万平方米、城中村环境整治60个、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60万平方米。
  (七)生态整治推进有力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13.1%。全面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市区20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稳中趋好,连续九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土壤污染治理扎实推进,无锡钢厂土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造林绿化工作持续推进,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完成湿地恢复面积4500亩,长广溪湿地公园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
  (八)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市委、市政府10件8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8.3%,新增就业1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5%。市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8所、幼儿园37所;实施医保个人账户结余拓展用于健身和商业补充保险,锡澄宜三地医疗保险实现“大市一卡通”;新建区域性老年助餐中心7家,为2.54万户特定困难老人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援助服务;资助优秀群众特色文化团队500支,我市跻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
  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工业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出口保持正增长,到位注册外资达到35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完成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一)抓重点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去产能。化解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过剩产能,坚决杜绝新上过剩产能,严厉打击地条钢等落后产能、非法产能,坚决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依法依规压减清除“僵尸企业”,加快市场化退出步伐。综合施策去库存。努力化解房地产地区性、结构性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有序推进江阴、宜兴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加大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力度,做好市区安置房上市相关工作。坚定不移去杠杆。积极探索“破圈解链”有效途径,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下降”。支持企业加强直接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制定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实实在在降成本。研究制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实施意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电价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降低各类中介费用和企业用能、物流、税费成本,力争全年降低实体经济各类成本200亿元。持续用力补短板。实施补短板专项工程,重点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二)抓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在稳投资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今年计划安排100个市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943亿元,当年投资680亿元以上。着力释放消费需求。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层次,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加快推动传统商贸流通转型发展,支持“互联网+商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积极促进品牌消费,推动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启动第二批无锡老字号企业评选认定工作。着力稳定外贸增长。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外贸自主品牌,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紧缺资源、原材料进口,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三)抓产业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企业家主角作用,加强创新载体和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区域创客中心。突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先发展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优先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全年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突出智能制造核心发展先进制造业。制定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年内组织推进100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创建1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建设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和机器人产业园。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5%。依托特色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年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年内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渔业)1.5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家庭农场建设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实体为本支持企业发展。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全力以赴振兴实体经济。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开展品牌创建提升行动。积极组织开展“稳心留根”和“暖企行动”。
  (四)抓改革落地,突破关键领域改革任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市场准入和建设投资领域“一枚公章管审批”。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多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因企施策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年内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3-5家。按照聚焦产业链、注重价值链的原则,着力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全年完成企业重组整合3-5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深化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和完善项目扶持机制。严格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银行用好用足信贷规模和差异化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争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900亿元以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措施,创新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县)区共建共享共担机制。深化专项资金实质性改革,进一步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修订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规范,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推进市(县)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及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整合,建成全市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
  (五)抓开放合作,拓展经济发展新的空间。推动利用外资提质增量。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探索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本土企业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选择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中外合作园区,推动惠山经济开发区和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开发区投入规模和产出效益。加强对外对内经济合作。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搭建“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境外投资管理流程,全年完成境外投资21亿美元。加强对内经济合作,做好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工作,积极推进南北挂钩合作。
  (六)抓生态整治,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重点实施钱家桥河等10条黑臭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迁,加强太湖应急防控工作,实现连续第十年太湖安全度夏。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综合治理环境风险隐患。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全面整治燃煤锅炉,压减非电行业生产用煤及煤制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扎实推动产业、能源、建筑等领域低碳发展,积极做好节能量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基础工作。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水资源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省下达目标。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建立完善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
  (七)抓城市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无锡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畅通锡澄、锡宜一体化的交通“动脉”,加快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南沿江铁路、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建设,启动锡澄城际轨道S1线前期工作,推进西环线北延、宜马快速通道等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续建地铁3号线一期和1号线南延线工程,开工建设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蠡湖大道、江海西路等道路快速化改造,开工建设新锡澄路(市区段)等8条城市重点道路。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全面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年内计划推进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50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整治217万平方米。在新城区因地制宜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先行启动惠山工业转型集聚区等3个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开展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房屋改造建设试点。扎实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特色镇建设和江苏特色小镇培育创建。
  (八)抓民生实事,持续增进百姓民生福祉。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全年计划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拓宽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完成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30个以上。均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提高医养融合发展水平,建设街道(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家,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建立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残疾人之家”建设。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年内计划建设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500套。突出重点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35个、义务教育学校项目46个。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新四院建设,建成投用第五人民医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人口计生服务内涵,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关爱。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年内建成投用新少年宫,建设50个城市阅读点、150个多功能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服务中心)。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