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六届人大会议 >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代表访谈

拥抱新兴产业,展现科创“显示度”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18-01-08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往的增长模式,即简单的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实现这种高质量的增长,最重要的在于全要素生产率,要靠科技创新以及能够保证科技创新如愿发展起来的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的空间。
  推进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已成为现实命题。在以转型推动传统动能提升的同时,以创新引领,积极培育新的动能,加快打造经济发展的“核动力”,势在必行。放眼当下,我市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对具有未来引领作用的前沿高新技术谋划布局不够,“物联网+”产业、大数据、智能产业等尚未形成规模,带动力和支撑力还不强,导致产出水平提高不快。当务之急,无锡要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让新产业新经济充分展现“显示度”,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对此,两会现场的代表和委员们竞相发言。

  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既有高峰又有高原

  新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是形成新动能的关键因素。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培育一批市场规模大、行业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也期待更多掌握标准制定权、行业话语权、市场权的领军企业,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优势产业格局。
  无锡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在万亿级的平台上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周文栋代表表示,无锡的产业集群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可以形成区域差异化发展的特色,避免板块间产业结构过于雷同,还可以形成无锡产业发展的品牌效应。一个地区的大和强,表现在有知名品牌、骨干企业、龙头产业,产业集群建设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能解决招商过程中无序的问题。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所说,要“强链、延链、补链”,技术创新的方向也要定位于产业链的延展和重点企业的培育。

  前沿尖端技术,要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凡是转得好、转得快的领域,都是科技创新步伐较大的领域。抢占未来产业的发展先机,布局前沿高新技术,去年以来,无锡在“物联网+”、超算、石墨烯等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新技术要真正发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能事半功倍。创新,本质上必须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神威·太湖之光主要是与清华、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课题,利用率已经超过50%,累计拥有几百项应用课题。如何服务地方经济,打造与超算相关联的产业集群,这是蠡园开发区正在着手去做的。王伟伦代表说,他们制定了一个初步的产业发展规划,于2017年成立了超算产业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实施这项工作,一年以来已经成功引进了10家与超算相关的企业,就落户在超算中心所在的大楼,形成了产业联动。接下来,要进一步扩大超算影响力,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在不久的未来打造一个“园中园”形式的超算产业园区。

  加强创新生态营造,提振创新信心

  加强创新生态的营造,对于创新成效来讲至关重要。
  “宜兴环科园是环保产业集聚地,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有‘环境医院’。”朱旭峰代表介绍,这是一种机制和模式的创新,通过把优秀企业、技术、资金、人才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把环保产业从单一制造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的环境服务业模式。他指出,无锡要真正形成更多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台,人才和技术是关键驱动力。环科园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一批省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便利。今年,“标准化工厂+技术持股”将成为宜兴环科园集聚更多资源的一种创新形式,吸引国外尖端科技企业带着核心技术与资本“拎包入住”,“以往手持成熟技术的国外企业担心前期投入过大会有风险,如今不仅打消了忧虑,技术一旦进入将直接抬高整体产业水平,十分有利于促进制造业集群的合理分工。”

  热 点 聚 焦
  企业主体活力 如何激发?
  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要超过1800家,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要达到1.78%。从根本上讲,发展的活力来自市场、来自企业,企业始终是创新的主体。

  科技创新不仅指技术和产品创新,管理理念、选人用人留人机制须同步“更新”。张崇舜代表就曾吃过“不同步更新”的亏,导致人才流失,企业遭遇较大损失。他认为,企业转型发展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只有积累最新的科研项目、更多的技术储备,从源头“整体创新”才能站在更高点布局企业的更长远的战略发展方向。但光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创新概念要深入企业上下所有人的心中。据他介绍,在企业改革了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之后,2017年在维持原有研发投入的前提下,产值增加了30%,“创新是企业的‘必选项’,整体改变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会 场 内 外
  集聚创新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唯有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才是有质量的经济发展。面向未来,创新依然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一个没有太多高教资源的城市来讲,如何实现创新资源集聚?这一话题引发了场内外的思考。
  无锡缺少高校,但众多著名高校在无锡开设产业研究院,令无锡实体企业倍感幸福。周中吉代表说,自从2015年华科大无锡研究院成立后,在享受“家门口”研究院带来的优质产学研服务时,企业的效益也水涨船高。“政府需要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毕竟许多中小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装备投入,也缺少足够的科研人才。”
  对此,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深有同感。他表示,在服务好现有的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的同时,要以创新思维做大“增量”,集聚创新资源“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据了解,今年几项举措已经在部署当中:开展“创新创业院所行”,针对无锡主导、优势和未来产业的特点,对接科研院所,促进企业和院所的交流、研发成果产业化以及科技人才创业;筹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让技术供给方和研发需求方通过市场手段互相选择,从而让知识产权、研发成果变成可交易的资产。他同时指出,不管是对内服务还是对外拓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以企业为主体、注重落地见效。
  赵志军代表说,创新是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第一要务,考虑到本地资源匮乏,园区为营造高质量的创新环境,从服务新产业、培育新主体、搭建新平台、激发新动能、营造新生态等五方面做好创新服务工作,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同时,还引入了250多家科技创新服务企业、打造“服务广场”专门为企业服务。“园区逐步做到政策服务、科技服务一条龙,为企业打好基础。”赵志军说,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增添创新动力。

  观 点 激 荡
  庄建新代表: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发展。一方面设立相关的扶持基金,另一方面鼓励规模企业结对帮扶创新型企业。规模企业能够给予创新型企业在初创期需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团队支持,帮助其迅速成长。

  撰稿 高 飞 任 禾 朱 洁 马 悦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