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情况
时间:2018-05-2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近日,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视察。江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孙小虎、唐仲贤、龚振东、朱敏、黄耀清、陈佩民、季相云、顾金辉参加视察活动。副市长吴虹娟陪同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各办事机构、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水利农机局、农林局、规划局负责人,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部分委员参加视察。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实地视察了顾山镇满庭芳郊野花园、华士镇鹏程农业科技园陆南蔬菜基地、江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华西稻米基地,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情况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相关调研情况的汇报。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审议中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农业的三大功能(生产、生活、生态)定位,大力实施“以园区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江阴“以工哺农”优势,在政策扶持、环境优化、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加码加力,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建设步伐,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综合效益明显、示范带动效应较好的农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同时指出,我市农业园区在规划布局、建设标准、形态面貌、产业特色、科技支撑、经营机制、综合效益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的空间,需要市政府及其各部门继续高度重视,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牛鼻子”,按照“发展水准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的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一要扬长避短,持之以恒形成江阴现代农业独特发展新格局。必须清醒认识我市与周边地区相比在农业园区规模体量、技术水准、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深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形成江阴现代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独特格局。要坚持资源整合,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立足长远、科学合理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强化规划控制刚性,按照规划时序进度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突出功能提升、丰富内涵。要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农业,实现产业集群、错位发展,彰显园区发展特色。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完善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之以恒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针对江阴人多地少的客观现状,要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依托农业示范园建设,在农业的精致化品牌化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要以品质品牌为基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大力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集中打造一批品牌响、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农产品品牌。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通过政策聚焦、资源聚焦来加大专业人才支撑、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农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农业前沿科技应用,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创新能力。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探索创新园区节约型种养殖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治,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制度保障供给,持之以恒为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关键举措,进一步加大政策制度扶持力度。要做好服务保障,对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政策聚焦、政策倾斜、政策支撑,集中力量每年重点扶持建设1至2个农业项目。要做好引领激励,培育、树立、宣传好特色典型园区,引领和激励各农业园区竞相发展、提升水平。要做好产业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顺应休闲农业旅游大趋势,深度挖掘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和新的增长点,在示范园区建设中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创新落实制度政策,形成我市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合力。 (江阴市人大 李华兴)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