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江苏省人大代表许艳春:弘扬紫砂文化的使者

时间:2018-12-27 15:46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许艳春,江苏省第十三届, 无锡市第十四、十五、十六届, 丁蜀镇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人大代表。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她在弘扬陶都紫砂艺术文化、履行代表职责、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过程中,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耕耘自有收获 奋斗成就大师路

  许艳春,1965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自幼受紫砂艺术熏陶,从小就展现了对紫砂艺术的非凡悟性和天赋。1982年她就职于紫砂工艺厂,师承陶艺大师顾绍培。在跟随顾老师的3年里,她不仅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也领悟到了一个紫砂从业者的职业道德。1989年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本科毕业的她回到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工作,继续在艺海寻珍。经三十多年的实践—理论—实践的艰辛习艺、创新探索,她在紫砂文化研究、制壶技艺方面不断精进,先后创作出了绿泥嵌贝壳、提苞茶具、意竹茶具、春之泥天宇、四大美女、天竹名具等数十个经典作品,风格上形成了摔、捏、拍、打不同系列。有耕耘自有收获,如今许艳春的许多作品在全国各地美术作品展出中多次荣获金奖,她的一些优秀作品也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无锡、宜兴博物馆典藏。

使命牢记心头 信仰夯实传承路

  “我的脚下始终是起点,因为我是陶都紫砂文化的后人,传承、创新、弘扬陶都紫砂文化将会伴随我终身”。许艳春坚定地认为紫砂文化成就了紫砂艺人,而紫砂艺人也肩负着弘扬紫砂文化的责任。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弘扬中国紫砂历史文化,许艳春多次赴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讲学,向外国友人授课讲述中国紫砂文化的发展历史、紫砂陶特点及制作艺术。她的《开创紫砂壶艺新境界》《摔壶的诞生》等文字、音像作品先后在《人民中国》(日文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刊载、连播,深受海内外读者和观众的青睐,为紫砂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履职不忘初心 信念支撑为民路

  她在担任江苏省、无锡市、丁蜀镇三级代表职务期间,自己积极传递正能量,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难点,平时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联系选民等活动,主动支持小组开展各项活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助推政府工作,促解民生难点作出了不懈努力。在2008年她提出关于加强紫砂陶瓷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促进了人事部门、丁蜀镇政府加强关于紫砂陶瓷艺术职称评定和规范管理;2011年她牵头三级代表对南河滨环境脏、乱、差老大难问题的专项视察,提出整治建议后,引起政府、社区、环卫部门高度重视,在各方面合力推进下,现已整治到位;2012年会同小组代表开展养老事业专项调研后,提出了加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建议,得到政府重视,为政府完善决策献计献智;在2013年会同小组代表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专项调研后提出相关建议,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了乡村学校师资和资源配置……一桩桩代表履职成果使她倍感欣慰,也让她收获了荣誉和认可,但她在荣誉和成绩面前总是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应当履行好职责”。

成功不负桑梓 爱心铺就公益路

  许艳春是一个热心人。平时,她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多次贷款、带物慰问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多年来她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达100多万元。她担任代表期间,在联系、走访选民活动中获悉选区内有10多名中小学生和1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学业受阻的消息,她立刻主动跟踪结对帮扶,先后捐献15万余元助学金,帮助了这批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善举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时,她积极发挥紫砂特长,免费培养招收了20多名热爱紫砂艺术制作、家庭困难的青年,并且做到了以德育人、以艺传教。如今这批青年不仅有了一技之长,成为了工艺师、助理工艺师,而且还会继续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潘洪顺、沈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