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六届人大会议 >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大会报告

关于无锡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文栋

——2020年1月8日 在无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20-01-15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一)经济运行稳中提质。15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2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7%以上,经济运行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有效需求支撑有力,实行重大项目全口径管理,17个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250个在库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116%,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8.8%、连续8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税收收入占比84%。

  (二)产业强市成效显著。制定实施现代产业发展政策3.0版,出台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实施意见,兑现市级产业扶持资金31.5亿元。成功举办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预计达29.9%,无锡作为全省唯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44家,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68家。创新驱动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达45.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2.9%,科技进步贡献率64.8%、全省第一。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意见,全面落实省市降成本各项举措,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300亿元以上。“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市、市(县)区两级行政审批局实现全覆盖,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信用建设步伐加快,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完成46个混合所有制项目,国发资本与国联集团一体化运营。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实施市领导挂钩服务和“一企一策”等帮扶机制,新增出口“破零”企业近800家,预计进出口总额6380亿元、增长3.5%;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70%、全省第一;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达到27.6%、提高1.5个百分点。

  (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制定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行动方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全面加强。市域一体化加速推进,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规划编制完成,大拈花湾等协同发展项目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南延线开通运营,地铁3号线和4号线建设加快推进,锡澄城际轨道线开工建设;蠡湖大道、江海西路等重点道桥建成通车,苏锡常南部高速加快建设,宜马快速通道、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苏南硕放机场停机坪改扩建工程通过验收,宜兴丁蜀通用机场完成基础工程。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完成棚户区征收拆迁132.2万平方米,完成宜居住区老旧小区改造36个、88万平方米。设立规模5亿元的乡村发展振兴投资基金,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家,新建“百企建百园”农业项目21个,全面启动107个试点村农房更新改造。

  (五)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高质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整改完成国家、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6项,完成长江岸线利用清理整治任务42项。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排查3561家、关停取缔2485家。关闭化工企业107家,整治燃煤锅炉76台、燃煤工业窑炉41台,全年削减煤炭消费总量196万吨,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预计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下降4.9%;市区41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13条主要出入湖河流、3条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43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预计达81.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10件5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高水平全面小康步伐坚实,制定实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方案,精准施策全面推进。就业物价保持稳定,预计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就业满意度全省第一;完善商品住房价格备案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超5000万元,稳定保供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控制在省定范围之内。持续加大教育投入,136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东南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揭牌、国际校区启动建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主体封顶,太湖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理顺藕塘职教园管理体制;实行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实施全市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治理改革。加快推进市属医疗机构布局优化调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南院区建设进展顺利,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市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等项目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国家级试点,入选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建成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0年主要指标安排建议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5%,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9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三、完成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2020年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扩大有效投资。健全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储备、滚动实施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228个在库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当年完成重大产业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加强政府投资引导,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三年计划、年度计划”梯次推进机制,安排市级政府投资项目137个、当年投资271.2亿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面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常态化机制。挖掘内需潜力。培育消费新热点,引导扩大服务消费,研究制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政策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升级消费模式,推进梁溪区省级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健全商务诚信体系,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建设。稳定外贸增长。积极应对国际经贸形势变化,落实贸易促进计划,扩大出口规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江苏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强化政策支撑。全面落实我市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完善现代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多措并举为中小微企业增信,加大“信易贷”模式的推广力度。持续推进各项降本减负政策措施,积极减轻企业负担。

  (二)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00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信息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110人。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新一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培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培育壮大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中韩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建设100个智能化重点项目,争创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星级上云企业50家。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强化军民融合发展,设立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全面落实“三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完善配套政策、开展专项行动、加强载体建设,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加快5G网络建设和商用进程,扎实推进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总部基地城市,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建设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长三角枢纽经济创新高地,规划建设空港、海港、高铁、陆港枢纽经济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加强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使用,实施税收、用地、水电气等差别化政策,多渠道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退出产能复产。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贯彻国家支持民企新28条的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的17个方面80项工作,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复制推广江阴集成改革经验。加强要素保障,对重大项目应保尽保,优先保障符合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用地。创新信用监管,推行分类分级和精准监管,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让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市委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全力抓好制度落实,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引进重大外资项目50个,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65%左右。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资本运作、整合国际资源,推进西港特区升级版2.0建设,稳步推进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轮胎生产基地。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药品进口口岸、国际邮件互换局、航空口岸等平台。

  (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强化区域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无锡行动方案,制定实施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清单,打好长三角一体化主动仗。东向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北向推动锡常泰跨江联动发展,加快南北通道建设,南向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西向推动太湖湖湾一体规划建设。加速推进市域一体发展,启动建设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推进城际轨道、快速通道、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以及大拈花湾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枢纽机场,推进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锡澄城际轨道线建设,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城际轨道线、苏锡常快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地铁网络建设,确保3号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加快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力争地铁5号线年内开工。有序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锡宜高速扩建、江阴第二过江通道,推动江阴第三过江通道、锡太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凤翔路、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设,启动新锡路北延长山大道、江海东路扩容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凤翔路北延江阴段、锡东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隐秀路东延、菱湖大桥等断头路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改善城镇居住环境,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9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0万平方米,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78%。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增“百企建百园”农业项目20个以上,基本完成全市107个试点村农房建设。

  (五)加快突出问题整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完成长江经济带6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销号年度任务,推动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全面完成45项长江干流岸线项目清理整治任务。持续推进太湖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连续13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的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产业体系,制定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确保完成年度减煤工作目标。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扎实推进固废处置设施建设三年计划。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全面完成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抓好污染综合防治。纵深推进“绿刃”环保专项行动,巩固提升“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成果。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扬尘污染防治。实施75项水治理年度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确保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省定目标。全面开展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六)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打好全面小康收官仗。全面落实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方案,确保小康成果普惠共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建成东南大学国际校区和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基本完成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工程,推动南信大滨江学院转设为公办本科高校。建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南院区项目,加快推动精神卫生中心二期、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标准化社会化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智慧化建设。巩固富民增收成效。坚持就业优先,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提高低保标准,实现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大市和城乡统一,完善阳光扶贫制度,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困转化。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缩减政府定价范围和定价项目层级,落实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全力办好年度10件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做好历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续建工作。支持江阴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市、全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路径方向。科学编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开展各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为全面启动“十四五”时期发展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七)切实防范重大风险,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扎实开展32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进江阴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争取、充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着重开展债务续转和化解工作。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专项行动,加强企业债、互联网金融、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厉打击“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良贷款率稳定下降、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长效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城市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打造“网格+警格”等无锡品牌,以“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建设为支撑,构建一体化、智能化水平更高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