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专题 > 代表大会会议 > 第十六届人大会议 >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代表访谈

强化C位担当 展现区域引领力辐射力

来源: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21-01-21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作为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对接“大战略”,打好“主动仗”,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这几天,市两会会场内外,“长三角一体化”同样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大家的共识是:能否抓稳抓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已然成为长三角区域城市新一轮发展的胜负手。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实干之帆,书写一体化发展大文章已时不我待。

  如何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强化“C位担当”,提升枢纽功能,展现无锡强大的区域引领力辐射力,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今年两会上,这些热词凸显了无锡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心。在更高水平推进、更加积极融入、更为主动对接中彰显“无锡担当”,展现“无锡力量”,且看代表们建言献策。

  S2来了 轨道上的长三角指日可待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上,地铁集团董事局主席陆春晓勾勒出每年开工建设2条新线的宏伟蓝图。S2来了!让不少市民欢欣鼓舞。今年市两会上,陆春晓列席了江阴代表团,他表示,无锡轨道交通建设正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轨道上的长三角指日可待。
  陆春晓介绍,在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方面,3号线北延可与常州轨道交通衔接,3号线南延、5号线都将与苏州轨道交通衔接;在长三角层面,通过苏锡常都市快线向东融入上海,向西衔接常州。同时,规划中的环太湖城际线将实现长三角旅游全域一体化。
  轨道交通的通达度折射出城市发展的能量级。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潘汉中代表认为,轨道交通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互惠互利的关系,更加开放协同的区域发展步伐,将为轨道交通提供更广阔的延伸空间,也将助力无锡枢纽功能的提升。

  敢抢敢拼 打通长三角人才流动绿色通道

  “人才是长三角一体化中流动的‘黄金资源’。”沈晓萍代表认为,在这轮一体化融合、协同发展过程中,无锡唯有突出“抢”字和“拼”字,落实到人才工作上,必须擘画好精耕细作沪宁杭、深度对接北深广、发力远拓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的人才地图。
  抢占创新驱动发展赛道,人才是绕不过去的坎。“明年年底,南沿江铁路将建成通车,1小时通勤圈将发挥作用,江阴在人才层面对接上海龙头将迈出实质性步伐,上海江阴‘同城化’不再遥不可及。”来自江阴高新区管委会的赵志军代表说,近年来,江阴高新区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引进了中信泰富特钢上海总部、星科金朋上海工厂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但由于交通一体化尚未解决,上海的研发人员到江阴不方便,明年南沿江铁路通车是重大利好,希望尽快打通更多对外辐射通道助力人才流动。
  赵志军在此次人代会建议中还提到打造“S1科创带”,他说,锡澄S1线未来将串联锡澄之间的8个创新园区,以便捷交通为主轴形成科技、人才创新带,将引领无锡从“太湖时代”迈向“长江时代”。沈晓萍表示,加速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还需打破限制人才流动的条条框框,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深度产才城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

  构建智慧交通体系 打造“最美无锡界面”

  市人大代表、市住建局局长陈雪峰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市域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无锡与苏州、常州之间有许多村、社区的交集,互通互容之处的道路、生态环境、市容市貌是一体化建设的“毛细血管”。市域交界处建设需属地、规划、住建部门联动,在一体化中打造“最美无锡界面”。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