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地标第一站 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了
时间:2021-03-24 16:3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孙冶方最后一次回无锡是在1979年4月,他专程到城中公园寻找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成立开会的地方,我就陪在他的身边。”42年后的今天,站在城中公园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西侧,83岁的无锡博物院副研究员朱昱鹏仍清楚地记得,那天,孙冶方从多寿楼到九老阁,来来回回走了两趟,然后指着一块空地说:“当年党支部成立时,就是在这里碰头的。”50多年没有回来过,城中公园多有变化,但孙冶方还是找到了无锡革命开始的地方。
17岁的薛萼果中共无锡支部第一任书记
2021年3月的一个下午,无锡城中公园人来人往,大家喝茶聊天、戏鱼听曲,处处欢声笑语……几乎没人注意多寿楼旁草坪上的这组雕塑,四人似在谈天说地忆年华。“这些雕塑再现了孙冶方他们召开秘密会议时的场景。当时,孙冶方用的名字是‘薛萼果’。”原无锡市史志办宣教处处长许浩良介绍,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无锡玉祁人,出生在无锡望族薛家,身处动荡年代的他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投身革命。
1923年,15岁的孙冶方参加了由中共党员糜文溶在家乡玉祁发起成立的进步团体青城导社。这年秋天,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第一个支部在城中公园西社成立,正在无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今连元街小学)读书的薛萼果,经老师张效良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1924年,中共上海地执委决定在无锡发展党员,建立基层组织。薛萼果、唐光明、徐萼芳3名青年团员由董亦湘介绍,转为中共候补党员。
时间回到1925年1月的一天,城中公园依然人来人往,人们没有留意多寿楼附近的一片草地上,正在召开着一场秘密会议。会议的主持人是董亦湘,薛萼果、唐光明、徐萼芳3人凝神静气地听着。董亦湘轻声而郑重地宣布,中共无锡支部成立,会议推选薛萼果(即孙冶方)为党支部书记。这是无锡地区最早的中共组织,薛萼果也成为了中共无锡支部第一任书记。“那一年,孙冶方只有17岁。”许浩良说。
中共无锡支部成立后,无锡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参加革命后,为免连累家人,薛萼果从母姓孙,改名孙冶方。孙冶方等人将全部精力投入革命,在小学教员、青年学生、店员中开展相关工作,并编写杂志《青年评论》。无锡支部的这批党员先后开办工人夜校和识字班,帮助工人补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五卅运动爆发后,孙冶方领导工商名城无锡的党、团组织开展声援活动,掀起了红色浪潮。
无锡党史文献中收录有1925年6月7日,孙冶方给中央的报告信件,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无锡党组织向中央呈送的最早一批书面报告:“今日无锡各学校及市民团体,举行援沪游行示威,到者第三师范、辅仁、泰隆厂工人等4000余人。一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阶级,援助上海工人等口号,民众俱表同情,现象很好……”孙治方记录下无锡声援五卅运动的情况。他以组织的名义,连续写了4封信,介绍组织成员情况并请求中央派干部来锡指导工作。革命的火种被点燃,一批批无锡儿女前赴后继。
无锡“第一支部” 照亮众人初心启航之路
1925年后的24个春秋,无锡儿女在党领导下,驰骋江南水乡,转战太滆长江,以巨大的牺牲,于1949年4月23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征程中,无锡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信念坚定、忘我奋斗的革命志士。“来到‘无锡第一支部’,除了孙冶方,还有不能不提及的人,这就是无锡工人运动的先驱者——秦起。秦起原名秦锡昌,因决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取‘起’字为名。”多寿楼的二楼,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党史教育片、唱响《国际歌》,聆听秦邦宪、陆定一、陈翰笙等12位无锡籍杰出共产党人的传奇故事和英勇事迹……每一位到访者在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都能收获满满。“至今已有近90万人次来此瞻仰、学习。”无锡第一支部书记袁晓宁说话的间隙,又有预约参观学习的电话打进来。他的办公桌旁,挂着一个活动排期表。看着上面满满的日程,袁晓宁跟对方仔细商议着活动的时间和流程,“只能临时插进去,往常人也多,今年人更多”。
1911年11月,同盟会员秦毓鎏组织无锡同盟会举行推翻满清地方政权的革命,在城中公园内多寿楼前誓师拥护推翻帝制。1916年,无锡军政府组织锡军北伐倒袁,在三清殿(尚武堂)后大草坪上举行誓师大会。1923年10月,无锡第一个青年团组织在公园西社成立。1925年1月,中共无锡第一个党支部在公园内成立。土地革命时期,公园经常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声援农村革命的街头剧。秦起、秦邦宪(博古)等,曾在公园内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无锡早年一些抗日救亡等大型集会也大多在此举行。1949年10月2日,无锡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2008年12月23日,原崇安区委在城中公园多寿楼悬挂“第一支部”匾额,并整合秦起烈士铜像、无锡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新中国无锡第一面国旗升旗处等红色资源,建立了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无锡是片红色热土,城中公园是座红色公园,公园里的“第一支部”仿佛一颗红星,照亮了人们的初心启航之路。而今,以“第一支部”为核心,公园内的党章学堂、红色书场、信仰之路等党史教育点,都在用更现代的方式,生动讲述着那段斗志昂扬的岁月。
城中公园的红色印记
西社
1923年9月,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兼区执行委员会派出中共候补党员张效良到无锡,在县立第一高小以代课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建团、建党活动。不久,张效良先后介绍进步青年徐萼芳、糜辉和薛萼果、顾葆仁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授命团上海地方委员会派人到无锡组织支部。1923年10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支部在城中公花园西社成立,张效良为负责人。联络机关设在北塘三里桥洪泰烛号内。1924年年初,张效良因病离开了无锡,薛萼果任团支部书记。1991年7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在此建标立碑。2014年,西社按原样在原址重建。
锡社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锡的有识青年纷纷建立进步社团组织,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1924年1月29日,由上海南洋大学无锡籍学生许广圻、陆定一、高祖武、顾谷宜等人发起组织的锡社,在城中花园池上草堂正式成立,同时决定出版社刊《无锡评论》。同年8月,为扩大组织和影响,锡社经与中国孤星社(由上海大学无锡籍学生安剑平等发起成立)商定,两社无锡籍社员彼此加入对方组织,锡社成员迅速增至51人。此后,锡社成员发生分化,其中,安剑平、秦邦宪、严朴、陆定一等人先后加入了共产党。锡社成立地池上草堂作为城中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保护和利用。
秦起烈士铜像
秦起(1907—1927),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6年,秦起相继领导了无锡面粉厂的罢工斗争和无锡缫丝女工总同盟罢工。1927年1月4日,无锡县总工会成立,他被选为委员长,领导工人群众开展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进占无锡。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无锡发生四一四反革命事件,秦起不幸被捕牺牲。
1987年,为纪念秦起牺牲60周年,无锡市委在城中公园多寿楼前的草坪上为秦起竖铜像。次年1月,秦起烈士铜像落成,底座正面的“无锡工人运动先驱者秦起烈士”铭文,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同志题写。该设施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胜利纪念塔
位于城中公园西大门内,塔为长方形,高1.25米,宽厚各0.75米,塔身正面和左右两侧各由金山石板组成。正面为橄榄枝组成的圆形花环,象征天下太平;花环下为两条平行流苏,喻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了最后胜利。碑身隶书“抗战胜利纪念塔”。
该塔建于1940年1月,后被拆除。1997年,城中花园在修建九老阁前水景广场时,挖出了原塔的残件。时值纪念全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60周年之际,经民革无锡市委提议,无锡市文管会、原中共无锡市委党史工办和公花园管理处等联合会商,决定本着尽量保持历史原貌的原则,重新修复了此塔。
无锡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10月2日上午,无锡各界人士在城中公园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苏南军区副司令员刘先胜、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刘季平等领导及各界代表2000余人参加升旗仪式。军乐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高高飘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升起的第一面国旗。
2011年“七一”前夕,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在多寿楼前竖立起15米高旗杆,恢复建成新中国无锡第一面五星红旗升旗处。 (来源:无锡日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