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地标第十三站
时间:2021-06-24 09:38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无锡火车站对面、古运河畔,易地重建的光复门前,正在进行一堂特殊的党课。梁溪区通江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罗永宏从光复门讲起,为街道社区党员、通江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讲述着无锡迎接黎明的光辉时刻。
故事听完,一场红色文化体验在光复门广场开始了。大家通力合作,抬担架、挑扁担、过草地,一系列小任务完成下来,个个气喘吁吁,当年革命的艰辛难以想象。
听着老书记的讲解,抬头凝望着静静矗立的光复门,每一块墙砖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扇尘封的希望之门,终于被坚强者打开,历史的苍空卷过了无数烟云,阳光照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市里的一切迎来了新生。
无锡解放的重要标识
光复门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更是无锡解放的重要标识。说起光复门见证无锡解放的历史,还要说起一件物品,这就是一只塑料质地的美国造老式电话机,现藏于无锡博物院。当年,通过这只电话机频传信息,城内城外及时接应,助力解放军从光复门顺利入城,为无锡打开了胜利之门。据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肖根荣介绍,1949年4月20日,无锡工委在顺丰德面粉厂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司令部,依靠已被地下党控制的部分自卫队武装和一些护厂、护工大队,控制了城区运河两岸和城北区的经济、交通命脉,积极策应解放大军南下。
为保密起见和便于指挥,无锡工委决定利用顺丰德面粉厂办公室一只编号为43号的电话机和工人纠察队司令部的沈仁涌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工人纠察队员、时任顺丰德面粉厂办公室练习生的蒋金夏武装保卫43号电话机,以确保通信联络的安全畅通。4月22日晚,43号电话机铃声响起,蒋金夏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请问你是43号吗”的声音。“是的。”蒋金夏回答道。“同志,请你找沈仁涌同志接电话。”在电话里第一次听到有人称呼自己“同志”,蒋金夏非常激动,他迅速找来沈仁涌接电话。随后,整整一夜,43号电话机铃声不断,频频有指示和捷报传来。
23日22时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第29军87师第260团第2营一路未遇任何抵抗,经梨花庄顺利进入无锡火车站。迎接人民解放军的工商自卫团成员早已在此等候,随即带领大家暂驻光复门外太平巷无锡工商自卫团第4大队部,并在工运路、汉昌路一带搜索、警戒。待后续部队到达会合后,第260团指战员于23时许,由光复门进入无锡城,同时入城的部队还有87师第259团。无锡人民还在睡梦中,无锡城已宣告解放。一觉醒来,街上站岗的国民党军队换成了穿浅黄色军装的解放军,老百姓欢欣不已。
无锡解放当天,工厂照常开工生产,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学校照常开课授业,城区电力供应、电话通讯、交通运输都没有中断,社会秩序基本稳定。4月24日出版的无锡地方各报,都在头版头条刊载了无锡解放的新闻。《人报》用特大号铅字醒目印刷新闻标题:《人民解放军入城 无锡解放了!包厚昌今日抵锡》。《锡报》《大锡报》的新闻标题是:《昨夜十二时 无锡光荣解放 解放军由光复门入城 纪律严明 秋毫无犯》。
为方便交通往来而设
近日,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播出的《行走的歌谣》,让民间小调《无锡景》在网上迅速传播。片中,导演循着音乐为我们展示了《无锡景》的前世今生。苏州评弹演员出身的蔡红虹在1994年录制演唱的《无锡景》,是当下流唱最广的版本,歌词中这样唱道:
小小无锡城呀,盘古到如今。
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一到子民国初年份呀,新造那一座末,光呀光复门呀。
无锡去来往呀,火车真便当。
通运桥堍下侪是大栈房呀,栈房里修饰得蛮清爽呀,热闹那个市面么,像呀像申江呀。
几句歌词,唱出了光复门的来历及当年光复门周边的盛况。说起光复门,绕不开原来无锡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人们口口相传的无锡四城门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东汉《越绝书》。书中说,无锡有城有郭,郭设四门:东为熙春门、南为阳春门、西为梁溪门、北为莲蓉门。据元朝王仁辅编著的《无锡县志》记载,公元1022年时,无锡城重建过一次,四大城门延续下来。到了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无锡知县王其勤率众筑城抗倭,修建了无锡城的四座城门,东名靖海、西称试泉、南为望湖、北曰控江。这时的城墙以条石作墙基、巨砖包砌,十分坚固。
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为了方便无锡火车站和城内交通往来,1912年4月,锡金军政分府拆除城东北角部分城墙,在今圆通路至解放东路口的位置,辟光复门。当时城门外有吉祥桥,桥下是内护城河。取名光复门,一则意指“驱除鞑虏,光复中华”以纪念辛亥革命光复无锡,二是为了纪念沪宁铁路建成带来的无锡城市交通的变迁。光复门又称新北门,原北门相应称老北门。“光复门开通后,经盛巷,过沙文丼,可达城内。”地方志专家郁有满介绍,光复门开设后,接着架桥,开通马路,从吉祥桥至工运桥的通运路一带,集聚了饭店旅馆、百货商店、娱乐场所,无锡县商会也在附近,通运路旁的许多小巷弄也是在彼时形成的,光复门外迅速成为无锡新的闹市区。
光复门见证了无锡的商业繁华,也见证了无锡经历的抗战岁月。1937年10月,日军飞机轰炸无锡火车站地段,光复门外周山浜等工商业集中地区遭受空袭之难。现在人们看到的光复门,是2008年易地重建的。新中国成立后,无锡作出了“拆除城墙、建筑环城马路”的决定。1951年,包括光复门在内的高7米、宽3米、长5600多米的城墙全部拆除,旧城换新颜。
忆不完的光复门岁月
一座城门,一首岁月之歌。如今,光复门所在的站前区域,已成为无锡环城古运河的主题景观区之一“站前灯火”,这是一处难得的红色地标,老无锡们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怀。87岁的无锡书法家金声回忆,无锡城刚解放时,他曾经在光复门看到解放军站岗。“包厚昌就任市委书记后,我在汤巷遇到他,我叫了一声包书记,他很客气地跟我打了招呼。那时我还不满20岁。”
78岁的魏俊达曾在光复门附近的长康里住了50多年。无锡解放那年,他才6岁。他清晰地记得4月24日那天早上,奶奶把自己叫醒时,家门口站了很多解放军。“他们身上的衣服虽然旧,但是洗得干干净净,还亲切地喊我小鬼头。”老魏说,解放军夜里在马路上席地而睡,他和奶奶就给他们拿了稻草、端去了水。第二天早晨,马路已经扫得干干净净,稻草也整齐地摆放在门边。
新中国成立后,光复门附近是无锡最“闹猛”的地方之一,大上海戏馆、舞厅、中东戏院、京戏馆等文化娱乐场所近在咫尺,同业公会的篮球场也在那里。“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端着小板凳,坐在场边看打球。”老魏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家里通了自来水,不必再去大洋桥那里挑水了。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光复门附近成了外地企业驻锡联络的聚集地,“火车站就在附近,出行方便,他们都会在车站附近设个办公点,所以我们家附近能听到各种方言,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老魏的回忆清晰如昨。
前不久,听说站前商贸片区将会重新规划建设,老魏充满了期待。“虽然我现在已经搬走了,但我的党组织关系还在通江街道,老伙伴们也常来光复门附近聚会。”说起光复门,老魏就停不下来,他盼望着关于光复门的那些记忆和故事在城市更新中重现。 (来源:无锡日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