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创新”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
时间:2023-07-11 08:4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人大工委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理念,围绕街道党工委中心大局,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坚持推动人大工作守正创新,积极推动基层民主发展,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
创新模式 打造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
为使人大工作更接地气,贴近生活,有效拓展民情民意表达、收集渠道,实现代表联系选民群众区域全覆盖,科学织密代表联系群众经纬网,安镇街道人大工委按照村(社区)、企业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构建了“1+18+3的“家站点”工作框架,在1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以联络站牵头,驻站人大代表为主体,村(社区)网格员和村民组长等特聘民情收集员的工作机制;在2家企业人大代表联系点组成由人大代表为主体,企业家和劳动模范等民情民意收集员的工作队伍;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造由人大代表和街道审批中心党员队伍相融合的接待联系群众工作模式。
以“家站点”为平台,打响“132、找代表”工作品牌,推进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建设。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模式,以便民信箱和家站点二维码常态化接待,人大代表联系点定期接待和人大代表之家集中接待的三种接待群众模式,更好地实现人大工作“24小时不打烊”的工作目标,实现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区域全覆盖。半年来,街道各级人大代表共接待选民群众140人次左右,收到选民群众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16条,涉及老旧房屋拆迁、小区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管理、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完善小区内儿童设施等方面。街道人大工委及时将建议整理反馈给街道办事处办理,使“家站点”成为代表履职“保障地”,密切联系群众的“交流站”,畅通社情民意的“搜索网”,实现从建好有形载体到发挥有效功能的跃升。
创新机制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米”。
为更好地促使代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安镇街道人大工委融合各大专题,创新机制,把“工作会议”放在最贴近群众的地方,创建了“四方”联合机制,建立了议事协商会议制度。一是选好议题。人大代表在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或接待选民群众时提出议题并提交给街道人大工委,街道人大工委根据代表所提出的议题进行筛选,对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的议题选出来组织开展“四方”联合议事;二是定好初案。在召开议事会议前,街道人大工委把相关议题交办给村(社区),由村(社区)根据议题提出解决初步方案;三是召开会议。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街道责任部门、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代表等“四方”召开议事会议,对最初方案展开商议、研究、完善;四是形成解决方案。在“四方”议事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形成最终解决方案;五是分工负责落实。街道责任部门负责最终方案的执行,人大代表负责监督最终方案的执行。
5月份,针对白丹山社区山韵佳苑A区改造提升,在白丹山社区举行以人大代表、街道物管部门、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代表为主的“四方”议事协商会议。由白丹山社区负责人提出改造提升初案,群众代表和其他代表针对方案各抒己见,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完善、补充方案。街道物管部门根据群众代表和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作出最终解决案,对于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具体安排,近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融合到街道大整改方案中并给出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人大代表负责监督最终解决方案的执行。
创新方式 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为适应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的要求,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方法,通过以会代训、培训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抓好人大代表的履职学习培训,增强代表的理论修养、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代表的政治站位,提升代表的履职水平。进一步完善了街道人大工委各项工作制度,提高人大工委服务人大代表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街道议事委员会的职能,充分发挥议事委员会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了代表活动、代表联系群众,代表建议督办、代表监督激励和服务保障等五项工作机制,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保障代表正常履职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及时宣传人大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人大代表听民生、议民事、解民愁的履职事迹,展示代表新风采,激发代表履职新动力。 (无锡市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安镇街道工委 涂平波)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