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桥为媒,构建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时间:2023-09-25 09:46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摘要:胡埭原名湖埭,南临太湖,水系纵横,桥梁众多。滨湖区胡埭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以桥为媒、以勤为径、以民为本,在移旧桥、建新桥中构筑起畅通民意、践行民主的“连心桥”,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新常态”,不仅留住了百姓的一片乡愁,守护了胡埭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密切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擦亮了“132、找代表”活动品牌。
移旧桥:代表为民留住“乡愁”
“村民变居民,让老刘塘人牵挂的只剩下村口的那座刘塘桥了”“保护刘塘桥,不能让它荒废了”。住在富安新河旁立人花园的居民们,大多是胡埭镇刘塘村的拆迁居民,虽开门见景、岸绿水美,但居民们仍念念不忘那座被列入首批无锡乡土建筑保护名录的刘塘桥。2019年,原立人安置小区西侧空地的商业规划转为开挖新河、沟通水系的治水工程,借此契机,“将古桥移建到新开河上”“让刘塘村民和刘塘桥在立人重聚”,代表们的提议纷纷而至。
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为了留住乡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刘塘桥,2019年3月,胡埭镇人大深入调研立人小区,就刘塘桥移建新开河方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听说刘塘桥要移建到小区门口,我们都非常开心,感谢政府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古桥移建不仅能恢复它的历史风貌,还能沟通两岸生态步道便利交通,这个想法非常好。”在此基础上,镇里多次邀请市文保权威专家前往现场踏勘,专题论证移建方案,“把老桥还给原住民”的方案最终尘埃落定。
2019年6月,老桥正式启动“搬迁”。在代表们的建议下,镇里专门请来文保专家帮忙,把老桥构件编号排序,在富安新河上重新组装复原,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桥在富安新河上得到了“重生”。
“刘塘桥历史悠久,将古桥百年变迁故事制成二维码,方便游客和居民扫码读取,岂不更好?”,在立人社区的“代表回选区接待服务群众”活动中,代表和居民们又围绕桥体周边美化亮化、营造人文环境等方面出谋划策。
如今,远近游人在刘塘桥畔可扫码聆听古桥的百年变迁,可漫步游玩“初心•传承”有声党建文化步道,可亲水嬉戏美丽河湖,刘塘古桥景观“新地标”深得青睐。
建新桥:民生实事票决“赋能”
刘塘桥的移建“重生”,成为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也为群众身边“危桥”改建拓宽了思路。
位于鸿翔村的翁家桥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村民出行的要道,由于年代久远,老桥破旧不堪,已属于危桥,改建刻不容缓。胡埭镇人大在征集2021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时,村民和人大代表将“翁家桥危桥改造”列入候选项目,并成为镇人代会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改造工程于2021年6月按期完成,兑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五十多年了,护栏修修补补好几次,而且桥面窄小会车难,现在满意了,桥身宽阔平坦又安全!”建成后的翁家桥长20米,宽4.5米,提升了品质和颜值,村民们纷纷点赞。
无独有偶。位于龙延村的青云桥更是居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建加固的重要桥梁。据悉,青云桥是1937年荣德生先生出资督造的,已有80余年历史,小桥年久失修,面目沧桑,村民们希望青云桥改建的呼声非常大。
2022年9月15日,在龙延村“132、找代表”活动现场,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听取群众心声,并主动前往实地察看老桥情况。经过现场勘查,青云桥桥体侧面已经开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市人大代表以代表意见建议的形式,积极协调推动滨湖区、胡埭镇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踏勘,多方论证后出具改建方案。在三级人大代表的大力推动下,“青云桥改造加固”项目在胡埭镇十九届三次人代会上被票决为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新建的青云桥初定于2023年10月投入使用。
以“民声”定“民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关心推动下,成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刚性监督下赋能推进,加速了项目落地落实,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让居民群众走上了“放心桥”“景观桥”“致富桥”。
连心桥:双向奔赴幸福“加码”
桥,不仅能连通两岸,更能连通人心。胡埭镇人大不仅致力于推动桥的移建、新建,为居民群众留住乡愁,更以人大代表“家站点”为平台,通过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发挥出“连心桥”的独特作用。
“现在新能源车大量普及,但是老旧小区车位没有产权,无法安装充电桩。”。2022年9月,在“132、找代表”活动中收集到此类群众反映之后,镇人大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牵头组织镇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就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事宜分析利弊、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方认可的解决方案,并在张舍村试点成功,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张舍村的经验已经得到复制推广。
自“132、找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开展以来,胡埭镇人大“以桥为媒”推动了人大代表和居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促成了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落实,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据统计,胡埭辖区的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已开展活动46场,接待居民群众513人次。胡埭镇人大针对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建立健全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和答复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截至2023年7月底,“胡埭镇人大代表之家”数字平台收集整理涉及人居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更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共63条,其中51条已办结,办结率为80.95%,其余处于办理过程中。(滨湖区胡埭镇人大 吴昱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