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区

点亮居民“安心灯” 焕新河道映民生

时间:2025-05-15 16:1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现在晚上散步安全多了,邻居们也爱来河边散步、聊天,感觉整个社区都热闹起来了!”家住塔影河畔的李阿姨笑着对前来回访的人大代表说。今年以来,靖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幸福河道”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专题议事、全程监督等方式,推动完成河道夜间亮化、环境美化、休闲优化等系列改造,让曾经的“隐患黑点”变身“民心亮点”。

  精准把脉,深入调研一线听民声

  “河边步道地砖破损严重”“晚上黑漆漆不敢走”“想歇脚都没地方坐”,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日活动上,这些声音引起了社区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曹新恺、王敏的高度重视。塔影河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承载着居民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寄托,是居民日常休闲散步的重要场所,现在却因为设施老化成为民生痛点。

  人大代表随即开展专项调研,联合社区、物业等部门实地勘察,发现位于靖海新村的塔影河河道虽景色宜人,但因缺乏有效的照明设施,一到夜晚便漆黑一片,不仅给居民夜间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

  在联络站的组织和支持下,人大代表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广泛倾听居民意见建议、精准把脉问题症结,推动形成河道亮化、步道平整、座椅安装等改造需求清单,明确“安全为先、功能为重、文化为魂”的改造原则,专业化分析研判、科学化制定方案。“路灯的位置、座椅的款式,都要依照居民意愿确定。”区人大代表曹新恺指着改造方案说。

  全程监督,护航改造提质增效能

  为确保塔影河河道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社区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创新建立“全周期、节点化”的监督工作机制。在项目启动之初主动介入,组建了由人大代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的专项监督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工程规划。重点对施工单位资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反复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沟通,针对小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施工方案更加科学可行。

  施工阶段,代表们开展定期检查,查看施工人员是否规范操作、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工程进度是否符合预期,与施工方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施工进展和困难。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联络站及时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协商解决,既维护了居民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工程安全顺利推进。

  收尾阶段,联络站创新监督方式,邀请长期居住在河道边的老住户、热心社区事务的志愿者共同参与验收。熟悉情况的居民代表带着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认真检查改造细节,从路灯亮度到路面平整度提出宝贵意见。施工方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完善,使改造工程更加贴合居民生活需要。

  长效赋能,续写河道治理“新篇章”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塔影河河道改造最终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幸福河道的多维改造,正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感。夜间亮化工程,守护住了居民的“脚下安全”;环境美化行动,打造出了“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休憩座椅设施,让往来居民从“路过”到“停留”,不仅方便了老年人随时休息,还促进了居民间的自然互动,营造出“交流微空间”。

  “河道改造不是终点,而是社区治理的新起点。”区人大代表王敏表示,将推动社区建立“幸福河道”管理公约,明确设施维护、绿化管养等责任清单,避免“重建轻管”;推进成立由居民、物业、环卫组成的“护河联盟”。并探索培育“河畔记忆馆”品牌,举办滨河市集,开展邻里茶话会,收录老居民故事,展出居民摄影、手工作品等,持续厚植社区文化底蕴,实现河道从“环境治理”到“价值创造”的跨越式发展,让“家门口的风景”持续释放民生温度。

  夜幕下的幸福河道,正以看得见的变化诠释着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折射着代表推动基层治理的为民初心。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回家路,在这幅“水清、景美、人和”的画卷里,多元共治的基层实践持续焕发着民生温度,将治理效能转化为万家灯火里的幸福成色。

  (梁溪区人大广益街道工委 江羿杉)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