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区

锡北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立法“触角”直抵基层“末梢”

时间:2025-05-15 16:1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锡北镇人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精神,紧紧围绕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三强三创”建设要求,不断扩大立法联系点覆盖面,持续提档升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创新推进“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一体的“家、站、点”立体联动、融合发展工作格局,以“家站点共建共享”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2024年获评为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三强三创”建设成效显著基层立法联系点。

  构建“家站点”全域网络,畅通民意“直通车”

  锡北镇人大以“家站点”联动为核心,打造“全覆盖、零距离”的民意征集体系。将1个人大代表之家、17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统筹布局,覆盖全镇16个区选区、43个镇选区,实现群众“推门可见、进门能议”。推进立法联系点和家站点的融合建设,在“家站点”全面优化提升的基础上,把6名市人大代表、34名区人大代表、101名镇人大代表分别编入立法联系点平台,在代表联系群众、调研走访等履职活动中嵌入立法意见征集,每月“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同步开展立法需求摸排,组织人大代表接待联系群众,挖掘有价值的立法意见建议,为科学立法提供有益助力。通过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的作用发挥来服务保障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高标准工作、高效率运行、高质量立法,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的生动局面。

  打造“三同步”工作法,提升建议“含金量”

  为破解基层建议“零散化”难题,锡北镇探索“征集、论证、转化”三同步机制。组建由法律顾问、行业专家、人大代表组成的“立法智囊团”,对群众意见进行法律扩容和可行性论证,确保建议“既接地气又合法理”。以“专业+群众”保障立法意见征集有质有效,其中法律顾问、行业专家突出“专业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突出“责任性”,基层立法联系点突出“广泛性”,借助多方力量确保立法工作精益求精。将信息采集点下沉,将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上升为立法建议,确保意见征询精准高效。建立意见采纳“双反馈”机制,既向群众反馈立法进展,又向代表反馈建议成效。2024年共参与《无锡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无锡市消防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条例意见建议征集,共提出立法意见建议27条,被采纳9条。

  创新“沉浸式”普法矩阵,厚植法治“精神沃土”

  以定期开展座谈会、法律知识讲座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条文,切实做到让法律法规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依托人大代表、村社区网格员、村民代表、居民群众等,组建信息采集员队伍。进一步拓展立法联系点功能,积极参与监督执法工作,通过参与监督执法,一方面,发现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同时收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为其后续修改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立法联系点建设与推进修法工作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民主监督,为其树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进而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努力把联系点打造成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直通车”,倾听基层民意的“传声筒”,推动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助推器”。

  下一步,锡北镇人大将持续深化“三强三创”建设,积极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参与立法、宣传普法、促进守法等方面的功能,以更扎实的举措、更创新的实践,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民生需求、得到人民拥护,真正把联系点打造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让人民群众成为良法善治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锡北实践。

  撰稿:锡北镇人大 周玲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