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古道“重生”记
——惠山区阳山镇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的“文脉守护”行动
时间:2025-06-12 15:0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安阳山,这座远古时期的火山,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惠山区阳山镇的土地之上。安阳山不仅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更凭借其独特的火山灰土壤,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阳山水蜜桃,成为阳山镇一张熠熠生辉的亮丽名片。
在安阳山的怀抱之中,蜿蜒着一条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道。它从清水洞禅寺蜿蜒延伸而上,途经小天池,翻越火山口,再穿过扁洞、蝙蝠洞,最终抵达朝阳禅寺。这条古道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然而岁月无情,它逐渐荒芜,杂草丛生,路面也变得崎岖不平,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阳山镇的人大代表们从未忘却这条承载着阳山记忆与文化的古道。他们深知,古道的修复不仅是对历史遗产的守护,更是推动阳山旅游产业升级、提升阳山形象的关键一招。于是,一场旨在让安阳古道重焕生机的行动,在悄然间拉开序幕。
广纳民意 倾听心声
阳山镇人大组织代表们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广泛收集群众对于古道修复的意见和建议。在村口,代表们耐心倾听,细致记录群众的期盼与愿望。在开展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中,群众对于修复古道、弘扬阳山文化的热情如火如荼。“每次走访村里的老人,他们都会如数家珍般说起古道昔日的繁华。”人大代表吴晓波感慨道,“老人们说,过去每次上山走的就是这条古道。沿途的扁洞、蝙蝠洞是汉朝时期的遗存,终点站的朝阳禅寺更是千年古刹。”这些珍贵的细节被一一记录下来,更加坚定了代表们推动古道修复的决心。
全程监督 品质保障
2024年初,在阳山镇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安阳古道修复项目经由代表票决正式被列入本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群众热切期盼的积极回应,更彰显了阳山镇人大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
项目确定之后,阳山镇人大全程参与监督工作。从设计方案的精心谋划,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活跃着代表们忙碌且坚定的身影。2024 年 8 月完成设计招标等手续,9 月 14 日工程正式进场施工,步道整修、景观打造、管线入地等工程同步推进。不少代表自发前往施工现场开展监督,他们看到无人机正有条不紊地吊装建筑材料,便民驿站也在有序施工之中。代表们不仅时刻关注工程进度,更把工程质量放在重要位置。镇人大多次组织代表进行现场督查,针对工程细节提出了具体且细致的指导建议,比如增加沿途阳山文化介绍牌,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加强对路边花木的日常维护,保持环境美观;优化便民驿站管理,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等。镇政府相关部门对代表的建议高度重视,及时完善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目标高质量推进。
古道新生 焕发光彩
经过 5 个月的紧张施工,2025 年 1 月,项目全面完成,安阳古道终于迎来了“重生”的辉煌时刻。修复后的古道采用整石台阶、贴面台阶、汀步三种工艺精心铺设,拓宽了台阶,使游客行走更加舒适惬意。古道旁,文化展示牌错落有致,详细介绍着阳山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沿线石阶和栏杆依山而建,巧妙串联起清水洞、小天池、火山口、文笔峰、蝙蝠洞、扁洞、朝阳禅寺等景点,设置了多个打卡点,优化了导向标识,增设了休憩座椅和便民驿站,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
如今,徜徉在安阳古道的石板路上,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一步一景间,深入触摸到阳山深厚的历史脉络,充分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阳山凭借重生后的安阳古道,迎来了游客潮。不少游客都是慕名而来,专程踏上这条古韵悠长的古道。来自上海的张先生,一边漫步在古道上,一边兴奋地分享着他的感受:“走在修复后的古道上,那一种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脚下是厚重的历史石板,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岁月对话,能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沉底蕴。再抬眼望去,阳山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青山绿水,相得益彰,这趟旅行简直太完美了,超出了我的所有期待!”
而古道周边的居民更是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古道重生带来的红利。居住在安阳古道旁的姚阿姨,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她由衷地称赞道:“我们周边的居民都跟着沾光受益了。大家在附近开起了民宿和餐厅。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品质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古道啊,就是我们阳山的‘幸福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从历史尘埃到时代新景,安阳古道的重生,是阳山镇人大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他们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用担当守护文化根脉,在石板路的修复中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之道。如今,这条古道正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民生为本,续写着新时代的“阳山故事”,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延伸……
撰稿:匡一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