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走心服务”,治理“小河流”改善 “大民生”
时间:2025-06-12 15:08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碧波荡漾,树影婆娑,波光粼粼,堤岸蜿蜒。广益街道莫家庄社区桐桥港河的美丽景致,引得不少行人驻足欣赏,令人心旷神怡。原先,桐桥港河由于自身流通不畅、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水体及河道环境较差,如今华丽蜕变,成为居民赞不绝口的美丽河道。这些变化,离不开社区驻站人大代表们发挥职能优势,履职尽责,回应百姓关切,创新采用“河长+”机制,通过“走心服务”,营造“全民治水”氛围,如今的桐桥港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清秀的“容颜”。
民呼我应,强化“守水有责”意识
伴水而生、依水而兴。随着时间流逝,年久失修的河道不堪河水的冲刷,每逢暴雨天气,河道泥沙堆积、洪水肆意,久而久之,河道防洪能力越来越弱,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当地居民要求整治这条河流的呼声越来越高。
百姓关心的,就是人大关注的。近年来,河道治理一直是社区居民关心的民生大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多次组织人大代表现场开展实地调研,掌握河道现状及受损情况。掌握居民诉求后,人大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多次在人代会上提出修护河岸、整治河道的意见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将这些建议纳入重点督办事项,持续跟进办理成效。
为了河道能保持长久的美观和整洁,人大代表积极利用“河长+”机制,将河长制分为街道级河长、社区级河长、居民河长三个层次。三级河长联合行动,切实落实“治、管、保”职责,对水质变化、河道保洁、重点项目等进行全程监控,在“全民治水”的过程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同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河道牌,公布责任人,引导居民参与监督管理。设立“红黑榜”,开展“绿色积分赛”,建立以河道整治积分竞赛为抓手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街道级河长、社区级河长、居民河长的职责。
履职担当,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考虑到桐桥港河损毁河段涉及点多、面广,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多次组织当地居民代表和人大代表开展座谈,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居民的意见建议,并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上级职能部门办理。同时,社区人大代表们始终围绕“五水共治”重点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治水护水的意识,积极营造“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随着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河道旁边的违章建筑需要拆除,居民种植在河道两岸的蔬菜也要全部清除,这起初让许多居民难以接受。各级河长始终坚持“走心服务”,通过“人大代表下午茶”平台,人大代表们积极听取群众意见,精心提醒群众从身边事开始保护河道,真心实意与居民进行沟通探讨,帮助居民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引导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和知心人。
截止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先后综合整治2段严重水毁河道,同时硬化河岸两侧宽1米的步道约1000米、安装路灯15盏和安全护栏 600余米,不仅消除安全隐患,明显增强桐桥港河的水旱灾害防御功能,还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更让河沿岸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休闲“打卡地”。
齐抓共管,河道治理无止“净”
守护一汪碧水,除了整治,重在管护。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等工作,对桐桥港河河道开展集中式清理、常态化管护,不断推进水环境治理,促进水长清、河更美。“河道管护非一日之功,我们广泛发动人大力量参与护河治水,不留管护死角,现在我们有3名人大代表化身‘民间河长’,与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并肩开展常态化巡查,对河道存在的漂浮垃圾、水草泛滥、沿线乱堆乱倒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持续维护好河的水环境质量。”社区驻站代表谢斌介绍。
行走在桐桥港河,时不时能看到人大代表们活跃的身影。“我虽然不是‘河长’,但作为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对河道环境进行监督。”社区驻站代表毛国红说,他每周至少要巡河1次,如果发现居民在河道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行为,会及时进行阻止;发现河道有白色垃圾和杂物等,也会立即拍照反映给社区级河长尽快处理。
今年以来,人大代表们已累计助力村级河长开展巡河达 50 余次。如今的桐桥港河,人人参与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丽河道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人大代表们正在为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贡献人大力量。(无锡市梁溪区人大广益街道工委 华玥璠)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