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再升级,微巴开进“小菜园”
时间:2025-06-12 15:1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有了这个小果菜园,我们不用再去大老远挑水,省力多了。平时孙子放假回来也喜欢一起来种种菜,他玩得开心,吃得放心,我们一大家子也都开心。”村民陈阿姨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东北塘街道以打造睦邻善治为目标,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有效途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常态长效,充分利用零星闲置空地,统一规划,精心打造,积极开展“小果菜园”建设,让“边角地”变身“美丽菜园”,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点靓村民幸福生活。从擘画愿景到美好落地,这背后离不开东北塘街道各级代表履职为民的初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微巴助力,激活美丽乡村“新引擎”
大马巷村位于东北塘街道北部片区,与银行、菜场、学校等距离较远,在前期各级代表的助力下,今年3月1日,无锡市首条开进行政村的“巴士邻居”专线正式运行。在早晚高峰固定班次的基础上,灵活上线“随需公交”,通过拨打电话、微信群聊等方式约车,实现“点对点”接送服务。
“种点菜,自己可以吃,多出来的还可以卖一卖。”因拆迁住进环翠苑的王阿姨感慨道,刚拆迁住进高楼时,还有些不习惯,现在有了巴士邻居,每天和大家一起回去种种地,不仅可以和以前的老邻居聊聊天,日常也算是有点事情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68岁的过奶奶就是其中一员。每天清晨,她和老伴董爷爷从家中出发,收拾好工具,就准备坐上微巴,回大马巷村。这天,他们打算去地里摘蚕豆,带好了中午的干粮,打算到下午再回家。“基本上只要不下雨,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去,翻翻土、浇浇水、除除草等等。”
整合资源,打造美丽乡村“新地标”
“我们现在地都被征收了,大家也愿意支持政府工作。但我们做了一辈子的农民,这突然没了地,好像突然没了事情做,总想着能不能继续干点农活。”2022年4月,在一次“132、找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上,村民阚阿姨向当日接待的代表反映了她的担忧和期望。代表们听后,深表理解并承诺会积极协调解决这一问题。活动结束后,代表们对会上群众所提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后,一一整理提交至街道人大工委。
随后,东北塘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开展了一场主题议事活动,了解到许多像阚阿姨这样的农民,虽然失去了土地,但仍然渴望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共同研究讨论,就如何优化提升闲置用地提出意见建议。大马巷村充分采纳协商建议,依托周边环境和资源优势,以大下冯北侧下中队为试点,将原本零星闲置的土地规划成5亩小菜园,满足了下中队50余户居民种植需求。通过改造,村民原先家门口附近的杂草没了、乱丢乱放现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方方正正的围栏小菜园,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
由点到面,提升美丽乡村“新时尚”
如何“唤醒”更多闲置土地,让有限的资源服务更多村民?有了前期的成功经验,大马巷村委根据实际,创新工作方法,集零为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成土地平整、格田成方、开沟挖渠、统一布置,相继推动徐巷一期、大下冯、朱巷等占地约30亩的3片“小果菜园”完成了从闲置土地到小果菜园的“华丽转身”,开挖沟渠近20条,满足了120余户村民种菜需求。
为了更好地管理“小果菜园”,大马巷村依托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村民议事亭”等协商议事平台广泛征求村民群众建议,驻站代表们通过实地走访收集菜园排水系统优化、种植土壤质量提高等建议2条,及时修改建设方案。同时,将“小果菜园”纳入“美好家园”体系中,按“包干分配、长效管理”原则,由村民种植、管理,相互督促遵守《美丽菜园共享公约》,让更多的村民群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大力助推共议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
如今,走在大马巷村的大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致整齐的民居、一个个情景相宜的小游园,还有一片片规划有序、生机勃勃的“小果菜园”,成为了居民口中“向往的生活”。
(王燕芬)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