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车道微改造背后的人大履职答卷
时间:2025-06-12 15:1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在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旺庄老街路口的车道优化改造工程,成为检验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效能的“试金石”。从居民口中堵心的交通瓶颈,到如今顺心的畅通节点,这场历时4个月的车道微改造背后,是人大代表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的生动实践,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鲜活案例。
堵点聚焦:民生诉求叩响履职之门
“旺庄老街早晚高峰车流量、人流量较大,常常堵得水泄不通,电动车和汽车挤成‘一锅粥’!”“很多车辆及行人反向逆行,居民交通出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在2024年11月的“132、找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中,省、市人大代表章金伟等刚坐进新吴区旺庄街道新光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街道议政代表吴阿姨就递来一张手写的“堵点清单”。旺庄老街这条连接新光嘉园小区与城南路的道路,因早期规划为双向混合车道,机动车左右转弯共用一车道,加之毗邻学校和地铁口,车流量大,每日早晚高峰拥堵时长平均达15分钟。更让人揪心的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导致的剐蹭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周边居民的一块心病。
群众有呼,代表有应。为尽快解决这个难题,新光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迅速启动“民情直通车”机制,第一时间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及选民代表在早晚高峰期到现场实地“蹲点”调研。代表们兵分两路,一组实地观察该路口交通情况,发现右转车辆在车流中占比达38%,却因无独立车道常被左转车辆堵住;另一组人大代表加入社工、网格员队伍,进小区入网格,随机走访100余户居民,其中92%的居民支持增加右转车道。在充分调研、掌握实情的基础上,一份《关于旺庄老街至城南路道路增加右转车道的建议》提交给了街道人大工委。
破题攻坚:代表履职激活治理合力
民生工程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2025年3月初,旺庄老街右转城南路车道改造工程在旺庄街道第一届议政代表第六次会议上被票决为街道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这份饱含民意的建议被采纳后,一场跨部门的协同攻坚正式启动,各方人员齐聚一堂,共商解决之道。
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建议办理工作。在改造设计方案论证环节,居民代表提出“压缩绿化带会不会影响绿化景观”,代表们建议采用“透景围栏+立体绿植”替代传统绿化带,既节约空间又保留生态功能;针对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问题,代表们提出“临时借道相邻支路+错峰施工”方案,将工期对周边居民的出行影响降到最低。棘手的资金问题,则由街道来统筹解决,3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迅速到位。
施工期间,旺庄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每周开展现场巡查,到项目现场进行调研,了解施工进度,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通过街道有关部门反馈给施工方。当发现绿化带地下通信管线埋深不足可能影响路基安全时,代表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提请街道多次召开协调会,攻克了施工场地狭窄、网络电力线路组织复杂等诸多困难,科学安排施工进度,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成效凸显:增加车道提升通行效率
2025年4月,在人大代表的有力督促下,项目改造工程如期全部完工。旺庄老街右转城南路路口由原先的两车道拓宽优化为左转、直行、右转三车道,非机动车道被外移并得到拓宽,新增的交通护栏实现了人车分流,新设的智能感应路灯也照亮了群众晚归的路。
在改造后的首个工作日,代表们赴现场视察,高峰时段车辆各行其道,比以往畅通不少。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际运行,改造工程已有效缓解了该路段的拥堵现象。据统计,改造后该路口早高峰车辆通行效率提升55%,排队长度缩短至原来的1/3,由原来的多种车辆和行人“一窝蜂”抢道变成了人车有序通行,路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显著提高。
“现在送孩子上学,再也不用担心迟到了!”家长刘女士的朋友圈晒出了畅通的路口照片。居民代表用“三个心”形象表达了感受:“前期调研让我们放心,施工过程让我们安心,改造成果让我们舒心。”
改造一个路口,打通一个堵点,方便一方群众,温暖一片民心。路口微改造项目虽小,但项目的迅速落地落实,流畅的是通行速度,流淌的却是城市温度。如今,旺庄老街右转城南路车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个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案例,它用看得见的变化证明,当人大代表的履职脚步丈量到群众家门口,当民生项目的每个环节都闪耀着民主之光,人民城市的幸福答卷就有了最温暖的注脚。
(新吴区人大旺庄街道工委 龚萍)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