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报告
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无锡市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发改委主任  黄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从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的转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增长稳健、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计划任务。
  (一)综合实力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58亿元,可比价增长15.3%,高于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9000美元。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6亿元,同口径增长36.1%,高于预期目标21.1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
  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1%,实现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0亿元,增长17.8%,高于预期目标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8亿元,增长18.5%,高于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2%,高于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
  (三)科技创新
  预计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高于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全市“三创”载体面积增至240万平方米以上。政产学研合作联盟实现从“7+1”向“8+1”跃升,各类政产学研签约项目达400余项。“530”计划进展顺利,去年7个项目陆续投产,今年首批52个项目成功落户。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达到18%,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四)开放型经济
  预计全市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增长27.6%,高于预期目标1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80亿美元,增长30.6%,高于预期目标1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6.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市服务外包营业总额突破5亿美元。全市到位注册外资27.5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全市1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柬埔寨工业园启动建设。
  (五)资源环境
  预计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基本达到8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有望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8%的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全面实施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八大”行动。
  (六)人民生活
  预计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0元,增长13.8%,高于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860元,增长11%,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农村调查失业率为3%。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各类群体、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全年城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1%,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参保率达到87.5%。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市民满意率达到96.2%。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为103.7,高于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
  (七)社会事业
  全市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预计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藕塘职教园区首批入园的4所院校、近3万新生已顺利入驻。完善城乡卫生体系,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达标率达100%。成功晋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医疗中心(急救中心、疾控中心、人民医院)、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博物馆、科技馆、革命陈列馆“三馆”等一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文化、新闻、广电、体育、卫生、民政、妇女、儿童、老龄、外事、宗教、双拥等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八)改革攻坚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实施“两集中、三到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削减近25%。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中心的职能分工和运作机制得到进一步明确。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力度加大,组建成立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组建成立无锡市产业资产经营公司。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九)城乡建设
  全市深入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0亿元,增长12.5%,低于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投入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45%左右,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左右。太湖新城、蠡湖新城、锡东新城、江阴临港新城和宜兴环科新城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开发进展顺利。凤翔路、青祁路、学前西路、湖滨路、清名西路等道路建设进展良好。无锡港建设成为亿吨大港。无锡机场新航站大楼正式启用。
  过去的五年,是无锡发展形势最好、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五年翻了一番多,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2年的3.8倍,五年累计吸引到位注册外资超过135亿美元,超过改革开放以来至2002年的总和,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3%。二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社会研发费用五年翻了两番,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市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2个百分点。三是社会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指数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一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基本构筑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建成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
  五年来,在宏观环境更趋复杂的情况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较为艰巨,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显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我市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率先迈进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围绕“一当好、三争创”主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GDP向GNP转型,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着力推进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转型,着力推进经济增长向社会发展转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优化发展。200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约束性指标:
  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其中,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
  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削减12%;
  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82以上。
  预期性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以上;
  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以上;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5%以上;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6、进出口总额增长1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5%;
  7、到位注册外资总额与上年持平;
  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10、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
  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
  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
  上述预期目标安排,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的支撑效应。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走向,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5%左右,2008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可能达到4%,国际资本和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大趋势将不会改变。从国内环境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安排增长8%左右,全省预安排增长11%,我市预安排增长13%,体现宏观环境的支撑依托。
  二是科学发展的推动效应。从消费看,我市的服务经济发展正步入较快增长周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2008年安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可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从投资看,我市深入实施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三大转变”,预计投资拉动的主导地位将有所下降,2008年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可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从出口看,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优势将充分凸显,开放型经济的结构能级将进一步提升,但考虑到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等宏观环境的不确定因素,2008年安排出口总额增长15%,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综合考虑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拉动作用,全市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三是优化发展的促进效应。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全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提高。考虑到服务经济发展、太湖综合治理、国家创新型试验城市建设、“富裕无锡”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预计节能、减排、节地、科技投入和富民“五类指标”的达标有较好的现实基础。2008年预安排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削减1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82以上,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0%。


  三、完成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2008年我们将根据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努力在增强调控能力、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扩大改革开放、构建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社会民生等七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着力增强调控能力
  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一是积极发挥年度计划对产业政策、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对节能、减排、节地、科技投入和富民“五类指标”必须千方百计完成,对预期性指标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二是认真做好经济社会运行监测工作,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趋势性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政策措施。三是以建设太湖一级保护区为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统筹主体功能区划与城市土地相关规划,形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功能分区。
  强化重点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一是深入落实《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走功能发展、特色发展道路。二是突出对部门考核的引导作用,加大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重点工作目标的考核力度,推动重点工作的落实。
  (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提升服务经济比重。一是加快太湖保护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服务外包“123”计划,带动动漫设计和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年内“三基地”业务总额达到100亿元。二是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年内出台我市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工作意见。以“三基地”集聚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空港产业园、江阴港口物流园、西站物流园、鹅湖动漫设计园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整合物流资源,加速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壮大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以上。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努力在引进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4%。四是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由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进一步提升市场建设水平,探索建立无锡市现代市场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年内建成放心消费示范点10个,完成农贸市场商场化改造10家。五是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以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强化重大项目挂钩服务机制,确保服务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7%。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水平。一是加快推进“三谷”建设。重点做好海力士三期、华润8寸线、尚能太阳能、夏普研发中心、马山生物医药研发与服务外包平台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和建设工作,年内“硅谷”、“液晶谷”产值双超500亿元,生物医药产值突破200亿元,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40%。二是加快推进存量调整。确保提前完成“三高两低”和“新五小”企业整治任务,关闭淘汰“五小”企业847家,其中关闭淘汰小化工企业772家。继续加大工业布局调整工作力度,确保116家重点搬迁调整企业上半年全部签订搬迁协议,力争2010年全面完成调整范围计划内企业的搬迁调整。三是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区建设。加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完成工业集中区环评和环境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深化15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年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四是出台并严格执行《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强先进产业发展引导,限止一般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区域限批。
  提升现代高效农业能级。一是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扶植农业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努力提升农业的科技化、外向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2家。二是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的示范效应。大力扶持无锡斗山农业生态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中国农科院太湖水稻示范园等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年内高效农业规模增长5%以上。三是进一步增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品牌效应。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年内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20个。四是进一步增强 “以工哺农”的机制效应。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工作,年内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累计达到15亿元,农业特色村占行政村比重达到40%。 
  (三)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发展壮大规模型科技企业。大力推广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经验,鼓励骨干大型企业集团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改投入,建立高层次、专业性的省或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中心,年内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二是培育孵化一批“小巨人”企业。大力推广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科技创业经验,强化政府引领作用,对成长快、效益好的科技创业企业,优先推荐各类基金和科技计划,使其发展成为市、省乃至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内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一是着力拓展政产学研合作。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我市政产学研联盟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江南大学等在锡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的全面合作,重点推进中科院软件所(无锡)国家基础软件研发与生产基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无锡生物技术中试平台及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无锡分中心等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二是充分调动企业在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申报国家863项目、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重点项目,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水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等方面深入合作,加速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年内力争新增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
  优化创新环境。一是加快“三创”载体建设。按照“合理布局、整合发展、调整功能”的要求,加快推进太湖国际科技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国家(无锡)工业设计园等园区内“三创”载体建设,确保年内新增“三创”载体15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加快改善载体服务软环境。加强载体招商和服务人员的引进、培养,提高招商和服务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以“530”计划为重点,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尤其是海内外具有国际眼光、掌握先进科技成果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无锡工作和创业。四是加快科技政策落实。深入贯彻“国家60条”和“省政府50条”等一系列科技政策,重点做好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机构科技人员工资税前据实扣除以及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落实。
  (四)着力扩大改革开放 
  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一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多地引进基地型、科技型、龙头型大项目,更多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更多地引进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服务外包项目,力争新批独立外资研发中心5个以上。二是优化外贸结构。促进科技兴贸,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外包出口份额,年内力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外包出口额增长50%以上。促进品牌兴贸,深化实施《无锡市出口品牌发展规划》,积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江苏名牌和江苏省著名商标。三是探索本土企业“走出去”新领域。重点以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优势企业为服务对象,务求在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境外科技研发资源以及在并购境外优势企业上求突破,年内力争 “走出去”投资企业中方投资额增长20%以上。加快柬埔寨工业园建设,积极鼓励我市企业入区投资。四是完善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园区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等软环境的建设。创新园区考评机制,年内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各项指标占全市比重平均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提高“两集中、三到位”工作成效,进一步优化流程再造,提高服务水平。深化行业协会(学会)改革,突出培育和完善行业协会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中介职能。二是深化以管办分离改革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深化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启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深化新闻媒体宣传、经营“两分离”改革,确保我市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三是深化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四是加快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优势。大力提升企业素质,着力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推动企业更加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继续增强上市工作新优势,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
  (五)着力构建生态文明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加大太湖治理项目整体推进力度。对太湖治理的重大项目,要进一步明确项目主体,深化项目设计,积极做好报批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和省专项规划,争取国家和省更多资金支持,拓展项目投融资渠道。二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成芦村、城北、太湖新城三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提高污水管网覆盖面,完成45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工业集中区实现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全覆盖。年内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中水回用率达到25%。三是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落实长期稳定的太湖调水引流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入湖河流断面、重点污染源实施动态实时监测监控。继续实施入湖河道沿岸排污口封堵工作。全力抓好贡湖水厂、锡东水厂水源地水域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确保长江引水一期供水工程4月底前建成投运。四是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加快启动实施走马塘拓浚工程,完成苏屑河等15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河道保护范围覆盖全市6288条河道。加强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确保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突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广使用天然气,逐步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进一步扩大烟尘控制区范围,确保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加强城乡垃圾处理工作,启动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容建设,积极争取垃圾投运体系建设。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强化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严格执行《太湖地区城镇地区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规定,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企业能源消耗标准,探索建立对超标企业向社会定期公布制度。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全面实行差别电价、水价、汽(气)价和能源限用等政策。二是严格节能减排约束机制。继续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大户的监管工作,实施重点行业和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程,积极执行排污权交易制度(试行)。三是创新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四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年内亩均投资和亩均产出均提高15%。五是推进节水管理工作。加快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单位建设,年内力争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水耗降至161立方米,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六)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加快推进锡张高速、机场互通、凤翔路、青祁路及太湖新城道路建设,加快启动金城路快速化改造、永乐东路、永乐西路、塘南路、中南路、学前东路、人民路、新光路、贡湖大道等项目建设。大力突破大运河、铁路等交通阻隔和瓶颈,保障东西向通道的顺畅衔接及新老城区的快速沟通,形成与城市功能提升相匹配的路网结构,年内主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超过18.5公里/小时。二是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采取开辟公交专用车道、推动票制改革、优化线路、增加班次密度和延伸营运时间等措施,年内市区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提升城市集散功能。以空港、水港、信息港等“三港”建设为重点,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口岸开放各项工作,着力建设苏南国际航空港,力争轨道交通年内获准并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无锡段的各项建设工作,年内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180万人次。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一是把加快太湖新城建设作为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江阴临港新城、宜兴环科新城、太湖新城、蠡湖新城和锡东新城等“五城”建设,加快推进广益片区、古运河片区、凤翔片区和河埒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努力形成“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和整体合力。二是加大太湖国际科技园、工业设计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藕塘职教园和空港产业园等“五园”及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等“两区”建设力度,形成定位明确、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完善接待基础设施的建设,精心筹备、承办好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等重大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功能。
  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和农村新五件实事。二是着力发展“三大合作”组织。确保全市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30家,获得各类土地流转收益的农民比例超过58%。三是继续加快“三个集中”步伐。力争农业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超过65%,乡镇工业的集聚度超过81%。四是开展农村“六清六建”环境综合整治。年内新改建5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完成150家保留居住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完成2.1万户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全市90%以上乡镇建成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
  (七)着力改善社会民生
  提升城乡居民富裕程度。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万人。培训本地农村转移劳动力5万人,本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到87%。二是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健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年内力争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3%以上。大力拓展增收渠道,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实现“家家有股份、户户有物业”,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年内力争城市居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均增长8%以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年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人口比重控制在61.5%以内,农村人均纯收入线以下人口比重控制在56%以内。三是深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年内全市城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四是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住房保障。完成廉租住房租金核减1000户以上、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800户以上、提供经济适用住房800户以上。加快推进老新村整治,完成老新村整治及老住宅特修60万平方米。加快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启动霞美路等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60万平方米。加快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年内征地拆迁安置房竣工面积400万平方米。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着力提升人口素质。年内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630万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7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二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基础上,重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改造村办幼儿园100所,创建省优质幼儿园、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50所。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清理“公有民办”办学体制,彻底解决“校中校”现象。加快职教资源整合和职教园区建设,组织第二批院校入驻职教园,积极推进藕塘职教园区二期建设工程。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年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三是大力建设健康城市。加大公立医院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力度,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和标准,年内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9%。实施健民康乐工程,加快建设“环太湖体育圈”国家级全民健身基地,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城乡全覆盖。四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年内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超过90%。
  各位代表,2008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当好江苏现代化建设先行军、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和谐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 字体: 】【打印此页】【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电子邮件:wxrd_jsjs@hotmail.com 联系电话:0510-85012805
网络支持:无锡移动  技术支持:无锡泰得利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