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锡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1月12日 在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时间:2016-01-12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无锡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动民生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全市财政运行状况总体良好,财源建设扎实有效,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税改革有序推进,顺利完成了市人大确定的各项财政预算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1%,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668.2亿元,增长7.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5%。分地区情况看,锡山区、新区和江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领跑,分别增长9.4%、9.2%和9.1%;宜兴市、惠山区和滨湖区紧随其后,增幅均为8.5%;崇安区、南长区和北塘区的财政收入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增幅分别为6.1%、5.6%和-9.3%。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20.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5%,增长9.7%。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41.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4%。其中,市本级征收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1亿元,中央和省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49.5亿元,县区上解收入104.7亿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亿元,调入资金4亿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总支出完成230.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1.5%。其中,市本级直接列支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上解中央和省支出28亿元,对县区转移支付支出37.5亿元(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8亿元。
上述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扣除总支出,预计年终结转支出11亿元,主要是上级下达的部分专项补助和部分已经实施政府采购的项目,需要按照项目进度和合同约定拨付资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4亿元,同口径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8.9%(2015年10月份,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国有土地出让三项基金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从年初80.8亿元调整为25.2亿元),下降60%,其中:国有土地出让三项基金收入23.2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2.1%,下降67.9%。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3.8亿元,同口径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3.7%,下降60.1%,其中:国有土地出让三项基金收入安排的支出22.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0.9%,下降67.2%;收支相抵后,当年结转和调出资金0.2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2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2亿元,预算收支均基本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收支保持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区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01.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6%,增长5.1%;市区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257.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5.8%,增长12.2%,收支相抵后本年结余43.9亿元。其中:
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5年收入为178.3亿元,增长5.8%;支出145亿元,增长14.5%;当年收支结余33.3亿元。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5年收入为19.9亿元,增长2.5%;支出19.5亿元,增长2.7%;当年收支结余0.4亿元。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015年收入为67.9亿元,增长6.4%,收入增幅有所降低,主要是落实减费降负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继续执行由10%下调为9.2%的政策;支出62.8亿元,增长11%;当年收支结余5.1亿元。
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015年收入为9.6亿元,增长9.4%;支出8.7亿元,增长6.1%;当年收支结余0.9亿元。
5、工伤保险基金,2015年收入为8.1亿元,增长7.9%;支出6.7亿元,增长3.3%;当年收支结余1.4亿元。
6、失业保险基金,2015年收入为14.1亿元,增长0.7%,收入增幅有所降低,主要是落实减费降负政策,失业保险费率继续执行由3%下调为2%的政策;支出9.7亿元,增长17.7%;当年收支结余4.4亿元。
7、生育保险基金,2015年收入为3.5亿元,下降28.7%;支出5.1亿元,增长16.1%,其中动用历年结余1.6亿元。主要是按照国家政策缴费标准统一降低为0.5%,我市缴费标准相应由0.9%降低为0.5%,但人均待遇支出变化不大,故需动用历年结余。
(五)地方政府债券收支执行情况
2015年,经省财政厅核准,省分三批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241.15亿元,其中市本级84.204亿元。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成本约为3.5%,与原融资方式相比成本大幅下降,按平均期限六年测算,预计可节约利息总支出50亿元。
市本级84.204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中,置换债券资金79.904亿元,主要用于置换2015年到期及提前置换高息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新增债券资金4.3亿元,主要安排市土地储备中心用于鹅湖地块收购、威孚地块收购和中医院地块拆迁项目。截至2015年底,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共计96.004亿元,2016年到期债券本金1.65亿元,2016年预计债券利息3.4亿元。
在市财政与省财政、区财政办理正式决算后,上述预算执行情况还会有一些变动,届时我们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六)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源建设有所成效,财税收入基本实现稳定增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优化公平税负环境,促进我市经济财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减税清费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用好用足国家结构性减税、停征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降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费率等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全年“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过32亿元;累计取消或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28项、降低收费项目18项,减轻企业负担超过20亿元;市区降低失业保险费率1%、基本医疗保险费率0.8%、生育保险费率0.4%,为企业减负15.2亿元。二是积极创新财税增收举措,努力营造公平税负环境。紧紧扭住稳定财税收入增长“十七条”不放松,持续推进“营改增”、反避税、资本性交易税收和房地产税收等增收措施的深化落实,加大力度盘活政府性资金、资产和资源形成阶段性收入,努力促进收入稳定增长,全力以赴提高收入质量。全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通过严格控制资金结余结转和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力度等措施,全市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超百亿元(市本级盘活近40亿元,县区盘活近70亿元),集中财力支持全市重点发展战略落实和重点民生事业保障。三是积极把握宏观政策机遇,努力促进全市均衡协调发展。积极应对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的不利形势,全市向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41.15亿元,有力保障城市建设和还本付息资金需求;实施新一轮市对区财政体制,与原财政体制相比,市本级全年预计增加集中财力6亿元,主要用于加大对老城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和对全市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领域;进一步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推进全局性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担机制,全年市、区两级财政共筹集公交、地铁运营建设资金近17亿元,为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事业的建设运营维护提供财力保障。
2、财政支出保障有序,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和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发展战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民生发展加力增效。一是创新方式“稳增长”。按照“转变方式、注重绩效、市区联动、市场运作”原则,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集聚。市本级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8.5亿元,集中用于支持现代产业发展。其中,安排股权引导基金首期出资5亿元,协同成立2个子基金,重点投向物联网、拟上市新三板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对上争取,与省工行合作成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融资基金,每年撬动20亿元金融信贷资金投向“两无四有”企业;安排1亿元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突出重点“惠民生”。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全市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各类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标准,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药物制度的重点投入,完善医保基金管理和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力度支持教育文体事业,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职免学费财政补助和助学金标准,及时落实资金保障世界佛教论坛成功举办,支持网民公益体育大会、科学健身普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落实推进我市生态补偿机制,继续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太湖水生态治理项目建设。三是多措并举“防风险”。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和投融资管理,建立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积极争取债券置换额度,有效压降融资成本;积极盘活政府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合理保障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不断创新融资方式,积极落实存量贷款置换、地铁融资租赁等大型融资项目,有效加强市级平台资金账面余额以及融资成本的控制管理。2015年底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较年初增长约1.6%,远低于当年GDP增幅。
3、财税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立足无锡发展实际,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深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举措,推动政府财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出台深化专项资金改革、规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试编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建立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将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反映,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努力实现财政收支的动态平衡、综合平衡和长期平衡。二是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专项资金清单管理制度,梳理整合2016年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两项清单”,将10个专项资金中的18个项目转列一般转移支付,积极推动专项资金因素法分配、竞争性分配方式改革。坚持“绩效导向”,探索将财政绩效管理向政策绩效拓展、向项目绩效管理延伸,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实施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三是积极探索和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出台我市PPP工作实施意见,组建PPP工作机制,全面推进PPP项目试点,组织申报首批项目16个,总投资约476亿元。其中:6个项目列入省厅PPP项目库,环城古运河风光带和宜兴养老综合体项目率先列入省级试点。
2015年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加强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十一五”末的511.9亿元增加到830亿元,年均增长10.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十一五”末的488.7亿元增加到820.8亿元,年均增长10.9%,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五年来,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利用资金、政策和服务等手段,不断巩固财政持续稳定增收的经济基础;五年来,坚持聚财与生财并重,积极主动化解组织收入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加强财源建设,完善征管措施,挖掘收入潜力,财政收入实现了有效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确保了民生、发展、建设等各项重点支出;五年来,坚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方向,加强改革创新与总体规划,系统构建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税工作集中体现出“收入增长个位数、财政支出刚性化、债务管理常态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态特征。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下降,再加上实施“营改增”等减税措施,收入形势将更加严峻;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增支需求仍然较大,支出结构僵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问题依然突出,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平衡收支压力较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6年预算草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45号)等文件精神,从2015年7月开始,在市人大财经委的监督指导下,我市启动了2016年市本级预算编制工作。目前,经过政策调研、预算布置、单位编报、财政初审、绩效论证、人大专家审查和主任会议审议、市委和市政府审查等程序,现已编制完成,特提交本次会议审议。
(一)2016年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
2016年预算安排面临的形势: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实施“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启新征程、谋划新发展、再创新辉煌的开局之年,也是无锡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重要之年。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来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在需求侧,而是在供给侧;未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兴产业培育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方能见效,加上目前一段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地区间政治经济博弈导致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预期2016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总体趋稳、稳中求进的基本态势。从我市财税经济形势来看,我市经济目前仍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去产能、去杠杆、调结构将带来短期的转型期阵痛,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将对外向型经济发展形成挑战,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持续的去库存压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市经济基础具备良好的韧性和弹性,特别是通过全市上下聚焦“现代产业强市”、大力推进“四化”发展,2015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基本稳定,部分产业正在逐步恢复增长,新增工业投资实现了较快回升,居民消费市场保持活跃,房地产去库存有所好转,这为2016年财税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一定基础。从财政收支平衡预期状态来看,一方面,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基础上的税源扩大与增长动力减弱经济性减收和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的税负降低形成了双向对冲机制,预计2016年财政收入将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随着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资津补贴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落实到位,退休职工养老保障待遇进一步提高,各类刚性支出增长因素增多,财政“弱收强支”态势将进一步显化,需要不断探索财源建设和增收节支的有效举措,以促进收入稳定增长,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016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总目标,增收节支、优化结构,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创新方式、提高绩效,努力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合理保障部门履职和民生改善支出需求,严格压缩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绩效,促进部门职能转变、政府治理水平提高,推动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016年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二是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重点保障全市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和民生事业需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尤其是“三公”经费支出。三是创新方式,聚焦重点。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深化专项资金实质性改革,为无锡产业振兴和社会发展助力加码。四是注重绩效,强化管理。提高财政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改进预算分配和支出方式,强化政策绩效和执行进度管理。
(二)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2016年我市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遵循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预期目标安排为892.3亿元左右,增幅为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80亿元左右,增幅为7.2%左右。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市本级收入预算安排情况。2016年市本级征收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74亿元,增长8.6%,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及中央、省转移支付收入50亿元(其中:中央、省专项转移支付16亿元)、县区上解收入105.8亿元、上年结转11亿元、调入资金0.6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1.4亿元。
市本级支出预算安排情况。上述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1.4亿元,减去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要求专款专用的专项转移支付16亿元,上年结转11亿元,上解中央、省支出29亿元,对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29.2亿元,市本级当年可用财力166.2亿元(含对县区的专项转移支付15亿元),拟全部安排支出,较上年预算增长13.9%。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市本级收入预算安排情况。2016年市本级征收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7亿元,剔除部分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实绩下降13.7%,其中:国有土地出让三项基金收入20亿元,比上年实绩下降13.8%,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总体稳定、略有下降;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2.8亿元、动用上年结转收入0.2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预计30亿元。
市本级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上述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30亿元,减去结转和调出资金等0.6亿元,其余29.4亿元拟全部用于安排本级支出。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2亿元,主要是市国资委和市文资办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国有控投和国有参股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按照“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原则,2016年度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2亿元,主要用于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政策性补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性成本支出等方面。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16年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30.4亿元,加上部分基金当年收支存在缺口,需动用历年结余收入11.2亿元,总收入341.6亿元;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36.8亿元,部分基金当年收支结余4.8亿元。
1、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30.4亿元,较上年预算增加45亿元。从各项基金收入结构来看,主要增长因素包括:一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2016年首次纳入编制范围,增加收入29.8亿元;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增加11.3亿元,其他基金基本稳定、较上年略有增长。
2、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36.8亿元,较上年预算增加67.9亿元,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金增支29.8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增支19.1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增支8.7亿元,失业保险金增支8.3亿元,生育保险金增支0.8亿元,其他基金支出比上年略有增长、基本稳定。
3、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情况
市区社会保险8项基金中有3项基金存在当年收支缺口,需动用历年结余11.2亿元后收支平衡。其中: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2015年市区缴费人数净减少,加上预计2016年扩面难度较大,暂无其他明显增长点;而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需要动用历年结余资金5.4亿元。
(2)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是政策调整因素影响,根据省、市政府最新政策文件规定,符合相关条件的不裁员企业可按上年缴纳失业金的50%申请稳岗补贴,需要动用历年结余资金2.7亿元。
(3)生育保险基金,主要是政策调整因素影响,根据省政府94号令,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生育待遇有所提高,生育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发放基数由按照本人缴费情况改为单位平均缴费基数,导致支出大幅增加,需要动用历年结余资金3.1亿元。
除了上述四本预算以外,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预计2016年国家将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支持稳增长发展大局,由于目前额度未定,暂无法列入2016年预算,拟待省财政厅明确下达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另行汇报。
(六)2016年收支预算安排的主要特点
1、收入预算方面:
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求继续稳定增长。基于对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等因素的综合考虑,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拟安排7.5%左右。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后,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市场企稳、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财税经济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政策机遇。与此同时,随着我市进一步加强全口径财政收入管理、深化落实稳定财税收入增长17条政策措施,拓展管用有效的开源路径,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力度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有序盘活安置房和保障房、三创载体、城市综合体、商品房四个方面的房地产资源,加上持续深化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非居民企业和股权转让税收等征收因素的例外管理,预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够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基本同步。
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力求审慎稳妥。2016年,受市场形势和减收政策影响,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一方面,随着国家简政放权、让利于民的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清费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政策性减收与管理性增收因素将形成对冲机制;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去库存过程中,考虑到土地市场和房地产项目复苏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国有土地出让基金收入将难以较快摆脱减收局面,2016年拟按照审慎稳妥的原则进行安排。2016年我市将着力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通过加快盘活闲置土地、合理调节市场供应、促进收入应收尽收,努力争取土地出让收入企稳回升。
三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保持平稳。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市本级国有企业经营利润较上年有所减少,安排用于公共财政支出事项的比例有所提高,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国联集团、产业集团等传统优势企业。市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30.4亿元,剔除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并轨的不可比因素,同口径比上年预算增长5.3%。虽然目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体保持增长,但从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由于征缴扩面空间有限、国家降低缴费费率等因素,预计未来社会保险基金增收难度将有所增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持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未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平衡压力将越来越大。
2、支出预算方面:
一是减税清费“降成本”,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坚持“应收尽收、应减尽减”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减税清费政策,继续执行社保缴费降率降费扶持措施,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减税清费后的合理性支出由预算统筹安排,保障政府部门事权责任的履职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利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PPP合作机制等政策手段,适当扩大财政支出总规模,加大重点关键领域的有效投入。加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断改进预算分配和资金使用方式,实现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绩效。
二是加大力度“补短板”,着力保障民生改善。坚持民生优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产品投入,把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实处。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的民生政策要求,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对象和基层薄弱村(居)一线的帮扶力度,市本级安排20亿元用于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促进就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市区两级合计安排近9亿元用于公交和地铁运营补贴。积极营造蓝天绿水的宜居环境,市本级安排8.6亿元用于太湖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处理处置、生态转移支付等方面。支持教育领域改革和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本级安排6.6亿元用于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失业保险基金中新增安排6亿元用于全面落实稳岗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安排6亿元用于旧住宅改造、保障房建设、经济适用房政策补贴等方面。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和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市本级安排3亿元用于促进医疗卫计事业发展。全方位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安排1.5亿元用于文化惠民、粮食储备、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
三是创新方式“促发展”,着力推动转型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现代产业项目引进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全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在财政投入规模上,继续保持现代产业投入力度不减,市本级安排20亿元支持现代产业发展,安排2.6亿元用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财政支持方式上,着力构建覆盖全市的现代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大力推动“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转”等方式转变,市和市(县)区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带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类资金聚焦支持我市重点发展的现代产业项目,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向内涵型、效益型转变。
四是积极稳妥“去杠杆”,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全面提高政府债务的风险防控能力,围绕债务管理常态化和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全覆盖的要求,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资金26亿元专项用于政府偿债支出,比上年增长23.8%。加快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对举债投入形成的资产资源进行深入摸底和细化分析,统筹公共财政资金、土地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资源,逐步化解存量债务。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和加强向上争取,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全力保障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
三、完成2016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思路,全面落实现代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贯彻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围绕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关于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无锡市现代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聚焦重点,整合现有政策和各类资源,围绕我市现代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中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创新方式,大力实施“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转”,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汇聚投入。上下联动,指导县区制定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微观政策,发挥市和县区政府的各自优势,聚合两级政府财力,形成财政政策合力,全面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和加力增效。注重绩效,加快资金执行效率,分上下半年分别进行政策兑现,努力实现早投入、早产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年终委托第三方进行绩效考评和实施政策“回头看”,着力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
(二)守住底线,多措并举稳定收入增长
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实施意见》精神,坚持将创新机制举措作为推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的着力点,提高财政收入月度、季度间的均衡性,确保完成人代会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财源组织和管理工作,围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巩固落实好各项征管举措,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进一步落实税制改革,顺应“营改增”改革全面推开趋势,准确把握国家在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环境税、房产税等方面的税制改革政策动向,主动加强政策对接。针对重点环节和行业,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税,推进公平税负,加强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收入的征管,完善收入征缴制度,加大收入清欠力度,促进应收尽收。
(三)强化供给,全力确保民生保障和重大项目支出
按照“筑牢底线、突出重点、堵塞漏洞、引导舆论”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社会公平、代际公平,确保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突出重点“补短板”,适应城市化后社会转型的要求,加大对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投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财政的缺位问题。扎实有效“保稳定”,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民生改善,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社会保障需求资金筹措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大力度“提比重”,不断加大对生态文明、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的投入比重,全力做好地铁3号线一期、1号线南延线工程、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无锡段的资金保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产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四)深化改革,推动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体系
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突出预算制度、财政治理等财政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构建适应当前城市发展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完善梁溪区、新吴区的财政管理体制,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和社会协调发展。健全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有效衔接和统筹力度,深化项目库管理,完善中期财政预算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树立全口径理财理念,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和资源,促进财政资金保值增值,探索公共资源有效利用,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集中财力加大对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支持。深化专项资金的实质性改革,做好“加”法,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做好“减”法,加快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做好“乘”法,发挥市场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做好“除”法,坚决取消“小、散、乱”,不合时宜以及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专项资金。
(五)防范风险,努力实现政府债务控制目标
围绕“稳控总量、降本减负、优化结构、盘活资源、严控风险”,坚持将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放在重要位置。稳步探索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将存量债务还本付息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省下达的限额规模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切实强化债务管理考核工作,将债务增幅、融资成本、风险控制等作为债务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政府债务基础数据统计与动态监测分析,推动债务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创新政府投融资管理机制,规范政府投资预决算管理,科学稳妥处置存量政府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务平稳可控、资金链条衔接有序。多途径降低政府融资成本,通过向上争取地方债券、长期置换短期、表内置换表外、经营性置换政府性、股权置换债权等方式,全面压降债务成本。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凝聚各方合力,加快深化改革,主动创新作为,努力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和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 责编:无锡市人大常委会